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县做大做强做优油茶产业

富民兴村 为乡村振兴添翼

2022-03-03 09:42:02 来源:河源日报

bcc94778920971ed03bee56ab1f23049_p1_s.jpg

■龙川县举行“岭南油茶文化节”活动,以生态山茶油为媒,推进三产有机融合,做长产业链、做优供应链、做高价值链,做优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添翼乡村振兴。

3cbe60ffaaa1adcc74c4e1b692bad969_p2_s.jpg

■龙川县把发展油茶作为富民兴村产业大力推进,致力把油茶树变成农民的“摇钱树”,促农民增收、地方经济振兴。

0c958cf96012b1d2c5b0289c66e0c0b6_p5_s.jpg

引进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图为龙川县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麻布岗万亩油茶种植基地。

核心提示

近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要支撑。龙川县立足县情,大力发展有1500多年种植历史的山茶油产业,打造全省首个省级现代油茶产业园,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初步形成“规模化基地+精深加工企业+科技支撑+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的全产业链模式,油茶年产值近10亿元,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新引擎。

产业崛起的同时,农民腰包越来越鼓。龙川全县油茶种植大户1128户,从事油茶产业人员1万多人,惠及群众数十万人。其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500余户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参股油茶产业种植,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传统油茶产业朝着现代种植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进三产有机融合,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铺就了农民增收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添上了腾飞的翅膀。

高标准建设省级油茶产业园

龙川拥有15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近年来,龙川县坚持以建设省级油茶产业园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大力发展油茶种植,鼓励茶油精深加工,致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龙川的绿色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全县油茶产业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21年,龙川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42万亩,产值达9.6339亿元。油茶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兴村产业。

有一组数据值得关注:龙川42万亩油茶林里,有9万多亩是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种植的油茶基地。而这些油茶种植基地都在龙川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内。

据悉,自2018年获批建设省级产业园以来,龙川县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工作目标,成立了龙川县油茶产业园办公室,专门配备3名工作人员。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专门制定扶持和规范农业产业园的土地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增加产业园建设用地指标,优先落实公共农业设施用地政策,保障入园企业用地需求。同时,在财税、金融、人才、科技等方面出台了政策保障措施,也全力推动产业园建设。

龙川油茶产业园由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其他4个实施主体参与共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形式,以“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为产业发展方式,以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为油茶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持续推进油茶产业园建设,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速转型升级。

4年来,该产业园共投入2亿元,完成31个建设项目,建设范围涵盖赤光、黎咀、黄石、四都、丰稔等五个镇,油茶种植面积7.5万亩,鲜茶果总产量2.25万吨。先后培育出“绿优原生”“花果树”“上山打油”等多个茶油品牌。2021年7月,该园区通过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核查验收。

目前,龙川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基本实现“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产品开发向精深加工方面转变,市场由分散经营向品牌销售转变”,逐步形成油茶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油茶主要加工为食用茶油,延伸加工为油茶洗护用品、唇膏、口腔养护喷雾等衍生产品。

在龙川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创建示范带动下,龙川县油茶产业集群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效明显。园区产值一路高歌,预计到今年底,园区油茶种植规模将达到10万亩,产量达3.2万吨,主导产业产值达15亿元,比建园前增加3.2亿元,比重占园区内农业产值的65.5%。通过流转土地、入园打工等方式,辐射带动5500余农户持续增收,平均每户增收3210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产业园的过程中,龙川县打好科技创新牌,坚持走产学研发展道路,大力推动企业和科研高校紧密合作。通过“县院合作”“企院合作”,与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加工实习基地,重点在油茶良种选育、技术研发、标准化种植等方面深化合作,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切实将油茶产业的综合开发空间打开,并以此推动全县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从油茶大县向油茶强县迈进。

截至2021年,龙川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内企业共获得55项科技发明专利,龙川绿油发展有限农业公司被列为河源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基地。

探索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促农民增收

小小茶果树,群众“致富树”。四都镇新龙村黄焕强种植了10多亩油茶林,去年的挂果率高,能压榨100多斤的油,实现增收万元以上。自2016年开始,这一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单位的倾情帮扶下,通过发展油茶种植增加了家庭收入,成功摘除了“贫困帽”。

黄焕强的脱贫故事在新龙村不是个案。帮扶单位因地制宜实施“万亩油茶基地”种植计划,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全村开荒种植油茶,全力做优做强做大油茶产业。据统计,2016年以来,新龙村开荒及补种油茶林800多亩,油茶产值由2015年的100多万元跃升到2019年的500多万元,大大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其中,该村有劳动能力的43户曾经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种植油茶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

据悉,在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川县积极探索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不断提升产业带动力,让油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绿色生态好产业、大产业。

龙川积极引导油茶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 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优势及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引导农户按照“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引导587户贫困户1700多人以扶贫开发资金投资入股油茶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平均每户每年提高约3500元。

利益联结机制的健全,解决了油茶种植销售难题。油茶种植龙头企业和当地油茶种植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种植户与油茶企业签订种植协议后,凡农户种植的油茶籽符合公司产品生产标准,则以高出市场价约30%的价格进行收购,同时为农户提供5%的种植补助。这种紧密型合作关系,帮助群众解决了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大大提高种植户积极性,实现了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良好效益。

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强产业,促振兴。龙川县将持续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建设,逐步形成 “规模化基地+精深加工企业+科技支撑+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的全产业链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推动油茶产业向中高端延伸,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唱响“龙川山茶油”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标杆,奋力开创乡村产业振兴新局面。

龙川县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发展概况

◎2018—2021年共投入资金2亿元

◎完成31个建设项目

◎园区油茶种植面积7.6万亩

◎鲜茶果总产量2.25万吨

◎预计到今年底主导产业(油茶)总产值达15亿元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李添林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