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工作思路,细化分解成八大类99项重点工作抓落实
聚焦“四个着力”“三大抓手”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新龙川
■美丽的龙川县城
核心提示
目前,“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互为支撑、互促互进,必将释放“化学反应”“乘数效应”。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正是龙川实现加速发展、追赶跨越的重要窗口期。
如何抓住机遇,以精准谋划下好先手棋,实现“弯道超车”?龙川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明确了“四个着力”“三大抓手”工作思路,画出了八大类99项重点工作的“路径图”,目标清晰、责任分明,完成时间节点科学有序。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2022年,龙川县用发展统一思想、用发展凝聚力量、用发展破解难题,在服务和融入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中展现更大作为、成就更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奋力开创龙川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2022年工作思路:四个着力三大抓手 力促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龙川县推动又稳又好发展,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龙川的关键之年。
龙川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保持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预期目标,龙川提出了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要求聚力“四个着力”“三大抓手”,以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昂扬向上的士气,埋头苦干、蹄疾步稳,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着力推动法治龙川建设,保障龙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法治轨道前进。二是着力推进“330”产业培育工程。三是着力践行“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谋划“1+9”发展格局。四是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三枢纽五组团”县域发展布局。同时,将以“民生七有、群众所盼”为抓手,建设幸福龙川;以“平安建设、智慧管控”为抓手,建设和谐龙川;以“公园城市、美丽乡村”为抓手,建设美丽龙川。
2022年工作安排:八大类99项重点工作 久久为功狠抓工作落实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去年10月28日召开的龙川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擘画了龙川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宏伟蓝图。去年11月召开的县两会,新一届县政府郑重向群众承诺了100项工作任务。1月4日召开的中共龙川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谋划部署了全年工作任务,提出要加快培育“330”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加快构建“一核一副三枢纽五组团”县域发展布局,推动又稳又好发展,奋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龙川。
分批实施,逐年推进。2022年龙川县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按照五年的工作任务分解安排,提出了今年要重点抓好产业、生态、“融湾”“融深”、乡村振兴、城市提质、形象提升、民生保障、发展和安全等八大类99项工作。
关键词一:产业
任务数:12项
龙川提出,要聚焦产业兴县行动,促进增量升级。围绕该目标,2022年将重点抓好12项重点工作。
第一产业方面,主要涉及现代农业园和龙母盆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农田质量和产品质量、农业产业机械化水平及林业产业等。2022年,龙川将加快创建整县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一镇一园”全覆盖试点工作,重点扶持义都茶产业园、细坳竹产业园、车田豆腐产业园和雅寄米酒升级扩产;将加快推进龙母盆地建设,推进优质农业基地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完成龙川丝苗米产业园各单项工程,推动龙母盆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取得初步成效;瞄准“双区”大市场,继续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聚焦茶叶、优质水稻、高山油茶等三大县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农田质量,新增复耕复种1万亩,推进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县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全县主要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47%、67%以上;壮大林业产业,鼓励发展药材、油茶等林下经济种植。
第二产业方面,主要涉及主导产业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其中,做强工业主导产业,今年将创成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聚焦电子信息、现代建筑、空气能、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引进10家延链、强链企业,实现四大主导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园区税收5.2亿元以上。高质高效规划建设宝龙新城,促成宝安(龙川)产业拓展城建设,完成工业园三期扩园1000亩,整治提升产业用地1500亩,协同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方面,龙川将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霍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佗城景区创成国家4A级景区。推动水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西部组团的黎咀、黄石、车田、四都和佗城、龙母、上坪、贝岭等镇的特色水资源禀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水生产和旅游休闲康养一体产业集群。
关键词二:生态
任务数:16项
龙川提出,要聚焦生态优先行动,促进巩固提升,力促环境质量更优,稳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全年重点工作涵盖河流综合整治、国土绿化、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16项工作。
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方面,今年,龙川县将开展两渡河流域综合整治,开展东江流域、韩江流域漂浮物及全县河道清理;长效巩固治水成果,在全县开展集中“清漂”专项行动;严控东江流域水污染项目建设,确保东江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乡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成铁场小流域综合治理、1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8公里万里碧道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完成1.51万亩高质量水源林造林任务、2万亩桉树林退出改造任务,新造林抚育2.7万亩;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强化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天然林保有量稳定在97.3万亩左右。
加强县城、镇村两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完成县城老城区8.55公里、新城区12.65公里的污水管网清淤及管道疏通工作;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长效机制。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卫片执法,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全面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关键词三:“融湾”“融深”
任务数:10项
今年,龙川将集聚各方资源要素,全域“融湾”“融深”,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包括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共10项任务。
持续加强“融湾”“融深”的“软联通”。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机制,围绕加快培育“330”产业集群,筹办4次以上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精准高效服务企业,出台实施有关政策措施服务企业,调整完善县领导挂钩服务工业企业工作方案,实行包办专员制,为落户龙川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推广“粤商通”应用,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落实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精准、快速直达市场主体。
持续加强 “融湾”“融深”的“硬联通”。多维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全面完成梅龙高铁和龙寻、连梅等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全力配合完善龙韶、龙汕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动东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完善县域交通枢纽体系,稳步推进15条国省道升级改造,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国家级示范县;推动铁路货运枢纽二级物流基地建设,扎实推动建设粤东北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的物流枢纽中心;有序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强化创新创业服务,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建设,完成6家以上“六有”标准农村基层电商示范站,落实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三级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幸福商业中心、佗城梅村商业娱乐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
关键词四:乡村振兴
任务数:10项
龙川聚焦乡村振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农村。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美丽宜居乡村、人才培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驻镇帮镇扶村等10项工作。
增加农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构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采取合作经营、劳务就业、帮扶带动等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和培育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村集体建设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扶持20个以上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薄弱村。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今年将持续巩固“百村示范、村村整治”成果,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四小园”建设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全县新增4个以上特色精品村。实施连片连线建设美丽圩镇和美丽乡村项目、沿霍山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项目。加快建设粤赣交界乡村振兴示范带、东江沿线东江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
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夯实人才基础。实施“雁归源”行动,基本完成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举办龙川籍高校毕业生联谊活动,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省“扬帆计划”,靶向招引卫生、教育、乡村工匠、全域旅游、高科技技能创新等领域人才,新增3个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
扎实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对全县254户1077名监测对象进行常态化监测预警,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机制。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共同推进乡村建设。
关键词五:城市提质
任务数:9项
龙川将聚焦城市提质行动,促进环境优化,打造功能完备的宜居龙川。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推进老城和两个新城(幸福新城、高铁新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9项任务。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构建“一江两岸五组团”城市空间新格局。加快推进国道205线县城段北移、川中大道、幸福大桥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推进老城和两个新城建设和管理。对现有城区供水、道路、一江两岸、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进一步增强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市容执法力度。加快建设幸福新城,完成幸福新城征地拆迁4600亩,完成幸福路、幸福大道建设工程,启动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无水港、综合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高铁新城开发利用,完成高铁新城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赣深高铁龙川西站北侧地块土方平整工程;推动佗城古城、温泉资源联动开发,打造一批具有龙川特色的乡村民宿。
关键词六:形象提升
任务数:13项
龙川聚焦形象提升行动,促进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智能电网、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体基础设施、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法治政府、“数字龙川”等13项任务。
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1+5”家架构国企试运营,完成乡村振兴公司第一次项目投融资。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完善银企合作模式和相关制度,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对接,全力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
加强“数字龙川”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县城和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建设智能安全可靠电网。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总任务40%。持续完善“数字政府”基础底座,健全“一网统管”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一网统管”业务协同新格局。
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制定实施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出台“八五”普法规划。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推进执法权下放,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执法平台规范化建设。
加强人文龙川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红色文化传承。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推动省级非遗龙川杂技、木偶戏基地建设,完成手擎木偶戏产业发展中心建设。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七:民生保障
任务数:17项
龙川聚焦民生保障行动,促进普惠共享。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17项任务。
加强社会保障。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全面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加强困境儿童关爱和保护,深化养老事业发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举办3场以上线上招聘会,拟技能培训1200人次,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推进市南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建设,完成隆师幼儿园、幸福幼儿园建设项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28所乡镇初级中学寄宿制条件,全面推行乡镇初中全寄宿封闭式管理;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提质工作;推进苏区学校、实验小学、佗城中心小学等3所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选址新建1所高标准职业技术学校,推进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创新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阶梯式培养教育人才队伍。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教育合作交流工作。重振川中百年名校风采。
加强人口、卫生事业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挂牌运行,力争完成县人民医院新院门诊楼、感染楼建设,推动县第三人民医院主体完工、县精神卫生中心动工建设,持续推进妇幼保健事业发展。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完善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100%的卫生院和74%的卫生站具备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和相应诊疗康复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关键词八:发展和安全
任务数:12项
龙川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削坡建房专项整治、疫情防控、十件民生实事等12项任务。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社会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个必须”要求,巩固“7+2”百日攻坚行动成果,持续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矿、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进农村削坡建房专项整治,全面完成2480户整治任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提升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加强市场领域安全监管。
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持续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五有一网格”要求,强化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大力推广使用“一码通”系统,完善重点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防控。继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服务人民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策划:陈小玲 邱志飞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邝羽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