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注重做好经济发展与能耗排放的“加法”和“减法”
筑牢绿色屏障 建设绿色低碳新城
○本报讯 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陈灵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龙川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碳中和,碳达峰”战略部署,把“绿色”“低碳”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以绿色化为产业主攻方向,着力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走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推动龙川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筑牢绿色屏障
强化污染防治提质量
龙川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为突破口,一体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
今年来,龙川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审查,强化节能监察,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监管和服务,实施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通过遏制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固定资产项目节能审查制度等举措,争取全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7吨标准煤。
聚焦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市生态环境局龙川分局拟定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检查等工作方案,加强移动源治理,强化工业源污染治理。印发龙川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管理,今年前9个月依法责令整改畜禽养殖场44家, 责令5家企业按要求定期更换废气治理设施活性炭。县交通运输局把好车辆的节能技术关口,把好车辆准入关,将车辆燃料消耗量作为配发车辆《道路运输证》重要指标,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能耗监测。
推动转型升级
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
龙川县注重产业升级与生态优先有机融合,运用“生态+”理念,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有序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及清洁能源产业。目前,龙川县风力发电项目并网装机容量达到49.5兆瓦,核准有效期内容量达99.4兆瓦,太阳能光伏项目并网装机容量达28.2兆瓦,备案有效期内的容量达1592.9兆瓦,逐步形成水、风、光协调一体、共同发展的新能源发展体系。
以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做好产业文章,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要平台,龙川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宝安区的产业共建机制,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绿色低碳的优质产业项目;抢抓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机遇,把文旅休闲康养产业作为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着力构建“一城一山一水”全域旅游产业格局。
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绿色技术研发,提升产业生态效益。龙川县积极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高水平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开放共享。截至8月底,龙川专利授权553件,预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计划推动航辉钢业、瑞凡、雄杰等3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倡导健康生活
建设绿色低碳新城
龙川县通过补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多形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县交通运输局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辆,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大中型高等级客车,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绿色出行系统。目前,全县共投放公交车87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0辆,公交电动化率达34%。
市生态环境局龙川分局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现场讲解、派发宣传资料等多元方式向广大市民、经营户宣传禁止露天焚烧、露天烧烤和乱放烟花爆竹等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全县运用电子显示屏轮播“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公益宣传广告21万余条次,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垃圾分类”“文明餐桌”等主题活动56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达3.5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