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全景龙川
龙川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中秋假期,游客在绿油花果树小镇恋恋花海自拍,该景点已成为周边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
■霍山旅游风景区全貌。晋升国家4A级景区的霍山周边村风貌管控水平大幅提升,景区竞争力和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四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龙川榜上有名,成功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自2017年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以来,龙川县以申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规划,编制《龙川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环霍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佗城镇国际旅游城PPP项目旅游总体规划(一期)规划》等规划文件,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规划县内旅游资源,坚持高位推动实施,不断优化全域旅游服务公共体系,构建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体系,深挖文旅资源禀赋,激活千年古县历史、文化、自然资源活力,龙川旅游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形成了独特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
创建经验
党政一把手挂帅乃成功法宝
业内专家认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需实现治理体系的转变,即从部门抓到党政统筹抓,并由党政一把手挂帅。这套理论有着充分的实践基础。龙川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涂远泽十分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龙川之所以能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最关键的一点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挂帅统筹抓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景区景点密切协调配合全力推进。
龙川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重重。为高效推进创建工作,龙川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旅游发展“把脉支招”,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会议,出台创建工作方案、工作督查考核办法、联席会议制度、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机制、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等有关文件,为创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在一线指导、督查创建工作,并多次率队拜会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各相关部门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合力。龙川县集中成员单位骨干力量,充分发挥“5+2”“白+黑”的作风和干劲,敢于作为,拼搏奋进,全力冲刺,圆满完成了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5月,霍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9月,龙川县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且创建成绩居全市第一,位列全省前茅,成功实现弯道超车,这充分彰显了龙川县委、县政府的前瞻性与强大的执行力。
“双创”法创出“加速度”
龙川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省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样,旅游家底非常深厚。且经过多年的发展,龙川旅游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但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有一个前置条件,即创建区域必须拥有一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但今年5月之前,龙川县4A级景区数量为零。这成为龙川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须全力攻克的一道难题。
为此,龙川县委、县政府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决定采取采用“双创”工作法来破解这一难题。
据龙川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叶国强介绍,所谓“双创”工作法就是将龙川县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霍山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并行、协同推进,做到“两手抓、两手硬”。这一有力举措的推行,为创建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了时间,为顺利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条件。
为扎实推进霍山创4A景区工作,县委书记黄海生明确提出,霍山景区开发建设是龙川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生动实践。为此他要求各相关部门和镇提高政治站位,各司其职、履职尽责,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周边红色资源挖掘,把环霍山周边乡村产业规划建设项目纳入霍山景区总体开发规划建设中,全力推进霍山景区开发建设,助力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县相关部门和景区的配合推动下,霍山景区保护性开发取得积极成果,景区全面提升改造了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道路、标识牌等基础设施,霍山周边村风貌管控水平大幅提升,景区竞争力和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并于今年5月顺利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龙川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增添新动力,创出“加速度”。
多元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漫步龙川大街小巷,“人人是旅游形象,家家是旅游景点”“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全景龙川”等标语随处可见。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自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龙川在全县重要的文化场所、景区、酒店等进行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在全县范围安装标识标牌、宣传牌、广告牌等,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电台、新媒体等宣传阵地和LED 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橱窗宣传展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内容。
除做好“内宣”外,龙川县还全力做好旅游多元化对外营销推介,加强全域旅游整体营销、把营销工作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近年来,龙川县在国际美食节、国际温泉旅游节、河源万绿湖国际马拉松暨客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上大力宣传龙川历史文化,丰富龙川全域旅游形象。同时,深入挖掘龙川杂技、手擎木偶戏、马灯舞、客家山歌、古法榨油技艺等传统民间艺术,在央视发现之旅、新华网、广东卫视、腾讯、新浪等媒体向群众广泛宣传,让传统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讲好“龙川故事”。
强化区域合作营销。利用交通网络枢纽优势,加强与珠三角地区、港澳台旅游合作联系,举办乡村旅游冲锋号、“5·19中国旅游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对生态休闲、乡村风光、客家文化、客家美食等特色旅游资源宣传力度,参加香港国际旅游展、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国际旅游展览会等活动,扩大龙川旅游品牌影响力。
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举办多样主题活动,引客入川。通过开展“龙川县旅游名片”“龙川新八景”征集评选活动、“古邑山水惹人醉”征文活动等,进一步深化龙川内涵;通过邀请厦门、汕头、周边县区等地的地接社采风考察、中国旅游小姐龙川行、万人霍山徒步等活动,让游客深刻感受千年古邑的文化魅力,提高龙川文化旅游知名度。
这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有效提高了龙川县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龙川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为龙川积极构建“全域、全景、全业、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创建成果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 “全景龙川”初具雏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4年多的不懈努力,龙川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全县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以A级景区为龙头,各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全景龙川”。现在的龙川,“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现在的龙川,有知名度的景区景点越来越多: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霍山景区),3A级旅游景区3个(佗城景区、五色茶岭景区、绿油花果树小镇),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家(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全国文明村2个(佗城镇东瑶村、丰稔镇成塘村),中国传统村落1个(丰稔镇黄岭村),广东省古村落5个(细坳镇小参村、麻布岗镇大长沙村、黄布镇欧江村、上坪镇青云村、岩镇山池村),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佗城镇),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五色茶岭景区),省级森林公园1个(霍山)。
旅游线路越来越好玩:省级精品线路——龙川古邑文化神奇山水乡村美食之旅(佗城四甲苏维埃政府旧址—佗城景区—福建会馆—霍山景区—黎咀木偶戏)享誉省内外;川中(霍山)片区和川南(佗城)片区红色革命遗址为主的龙川特色精品路线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广东省首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古邑文化、神奇山水、特色美食两日游”吸引力越来越大……
文旅消费持续走高,有特色的地道的东江客家美食、生态饮食和客家土特产越来越受全国各地游客喜爱。
客家围龙宴、客家山歌、杂技、木偶,持续演绎“龙川故事”,提升旅游文化价值,树立鲜明旅游形象。
这些要素互相融合,正在逐步构成全域旅游的“龙川样本”。
同时,创建工作有力促进了龙川旅游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4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8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2.2%。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达116.4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亿元。
公式展望未来
持续发力打造全域旅游“龙川样本”
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仅仅是龙川发展全域旅游“万里长征”迈出的一小步。接下来,龙川将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和动力,建立和完善现代全域旅游体系,优化提升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景区景点软、硬件建设,着力推进“旅游+”深度融合,使文化、商贸、农业、体育、交通、教育、生态环境优化与旅游同步提升,打造更有吸引力的精品线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力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全域旅游的“龙川样本”。
抓招商引资,推进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围绕“文化、红色、生态、区位、产业”等旅游资源优势,龙川大力推进旅游招商开发,深入推进霍山创5A景区、佗城创4A景区工作,完成佗城古镇升级改造,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整合优化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跨区域跨城市旅游。强化招商引资,充分依托全县丰富独特的文旅资源,积极组织,精心策划一批文旅招商项目,大力发展民宿、文化创意、特色景观等新兴旅游产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城镇、特色乡村民宿。
抓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旅游+”产业。“旅游+文化”,深入挖掘龙川人文历史、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赵佗文化、名人古迹、美食文化、民俗风情、乡土特色等资源,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线路,发展文化特色游。“旅游+农业”,突出“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互促”的旅游发展新模式,着力推出一批以农业观光、采摘赏花、生态种植养殖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 “旅游+体育”,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景区景点,推出徒步走、景区跑、休闲骑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旅游产品。 “旅游+交通”,结合龙川实际,开通霍山景区、佗城景区等景区与珠三角、周边省市的旅游专线,打造旅游观光线路。 “旅游+教育”,发挥赵佗古邑研学教育基地作用,以及全域旅游推进产业融合的带动效应,释放“旅游+教育”产业动能。
同时,龙川将深化文旅产业对接合作,主动对接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依托快捷的高铁交通,联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产品,把龙川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本版组稿:本报记者 姜四清 通讯员 邹广平 特约记者 曾祥太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