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县佗城镇发力古城经济和高铁经济,在“融深”“融湾”中加快发展,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美丽家园

古城蝶变绽华彩 文旅融合赋新生

2021-08-12 10:31:18 来源:河源日报

■佗城镇致力推进文旅融合,破解古城发展难题。图为龙川学宫成为游客打卡地。

■佗城镇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图为枫深村公园一角。

美丽宜居的佗城镇

核心提示

嶅山下,东江畔,积淀了2200多年厚重历史的古城佗城大地,处处涌动蓬勃的发展浪潮。这片热土上,佗城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在党的领导下,鼓足干劲,加快古城复兴步伐,推进全镇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佗城镇以党建为引领,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文旅融合破解发展难题,加快镇村建设,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促使全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为提升,千年古镇生机焕发。

实施“党建+” 助推千年古城发展

佗城镇位于龙川县最南端,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因南越王赵佗而闻名, 是始于秦朝的千年古镇。

近年来,千年古城——佗城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促发展,乡村振兴谋幸福为己任,牢固树立“党建+”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党建工程,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一股党建领航千帆竞的奋进之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该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制定《佗城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党支部规划建设;狠抓“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和党费收缴使用等制度,规范党组织运行。

同时,实施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和开展党组织达标创优评星定级活动,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目前,全镇18个村(居)党组织均与帮扶单位或镇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结对共建,对18个村(居)党组织实施每季度评星定级,促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加强基层治理,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班子的战斗力。

另外,积极实施先锋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在6个省定贫困村和党建示范村推动党员示范岗、责任区、一句承诺等,同时开展“三个一”行动(一挂、一践、一帮)党建创新项目,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融合互动,有效解决一批难点问题。”佗城镇党委书记吴雄章表示,真正把党建基因融入千年古城的发展血脉,全面提升辖区党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佗城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十万党员返乡行动”常态化工作,号召党员干部以支部为单位,带动家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党员干部2590多人次,开展志愿活动120余次,累计清理杂草、垃圾、淤泥等1800多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要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该镇共确定重点民生项目4个,分别为护城河(北门段)项目、苏堤路灯项目、越王大道路灯项目和镇垃圾中转站迁移项目。佗城镇通过这些民生项目的实施建设,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速文旅融合 古城重焕生机

佗城写满历史,随处可见古迹遗址,唐代的正相塔,宋时的古渡、湖堤遗址,清代的学宫、考棚,处处透着古城曾经的沧桑与繁华。公元前214年,赵佗率领50万大军南下平定岭南,首先在佗城建立龙川县城。龙川是秦在岭南最早设置的县之一,与番禺、博罗齐名。20世纪40年代初,为纪念赵佗,此地易名佗城。

佗城镇是河源市、龙川县重点文化旅游资源项目,当地党委政府重视佗城古镇的发展,坚持保护性开发,在不破坏佗城文物古迹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保护,同时促进佗城特色资源发展。

近年来,为重现佗城千年古城风貌,佗城镇加大对历史街区、文化地段、保护范围、历史文物、历史建筑进行普查与分析,对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传统格局等,做好规划和修整;对重要的两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重点监督与保护。重点对历史城墙、古街道、店铺、姓氏祠堂、宗庙楼宇、客家民居、学堂等历史文化遗迹和标志性古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力争明年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核验收。

佗城镇党委政府按照龙川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大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古街巷、古村落、古驿道等文化自然景观串珠成链,做好大量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和其它地区游客的准备,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佗城镇聘请专家团队对佗城的文物古迹保护和古城核心区进行规划设计,全力打造 “北有平遥,南有佗城”的国际旅游特色小镇,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佗城镇成功举办了广东省乡村旅游季河源分会场系列暨河源第十三届客家文化旅游节龙川县古邑文化圩活动,进一步打响旅游小镇知名度。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佗城镇依托“赵佗故城文化体验、百姓宗祠文化、红色苏维埃政府爱国教育基地”旅游资源,带动以新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

近日,来到佗城镇枫深村,远远就看到村里的水上乐园里,孩子们在欢乐地嬉戏。水上滑梯、大型水桶、水上跷跷板、水帘洞,在儿童嬉水池里,各种卡通造型的游乐设施目不暇接,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脸上充满着笑意。据水上乐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水上乐园每天接待的人数在200人左右。另外,枫深村还建起了民宿、客栈等旅游项目,让该村成为当地村民游玩打卡的网红点。

随着全镇全域旅游的不断发展,佗城镇举全镇之力推进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努力把佗城建成国际旅游特色名镇。

抓住基建“牛鼻子” 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近日,记者走进赣深高铁龙川西站项目建设现场,生产器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施工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这个龙川西站就坐落在佗城镇灵江村。

赣深高铁是京九客运专线的最南段部分,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向深圳的标志性工程,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又一条重要快速通道。通车后,龙川至深圳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赣深高铁的建设以及龙川西站落户在佗城镇,让佗城镇迅速进入高铁时代。当地也紧抓高铁发展的机遇,努力打造高铁新城。

近年来,佗城镇聚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交通优先,加快推进赣深高铁及龙川西站建设,推进双龙高铁建设,推进205国道佗城段改线工程,着力补齐镇内交通公路设施短板,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政府”,用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农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优,产业旺。据悉,近年来,佗城镇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大抓项目、大招项目、大建项目,着力扩内需、稳增长、增后劲,加快现代产业建设,奏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音。

佗城镇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强化招商引资,坚持把工业和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崛起的第一要务,依托现有的宝龙、宝塘、梅村、枫深4个产业园的产业基础引进优势项目,做大做强一批工业企业。

抓住佗城交通区位优势和规划打造灵江高铁新城的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佗城高质量发展。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域旅游。

推进佗城客家文化产业园建设,推进佗城古城景区提质升级,着力解决现代旅游业体制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发展农家乐、民宿、康乐、农业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着力补齐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短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目的地。

建设美丽乡村 镇村颜值大提升

近日,记者走进佗城镇佳派村,看到村里宽敞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再往里走,新修建的文化长廊、文体广场,以及一幢幢崭新的小楼房让人眼前一亮。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佗城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改造乡村环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动群众积极扮靓村容村貌。通过近几年的人居环境整治,如今的佗城乡村,道路宽敞整洁、树木郁郁葱葱、水流清澈如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千年古镇绽放出新的活力。

走进佗城农村,可以见到古色古香的青砖装饰墙装点着不少主村道,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把佗城的厚重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佗城的群众,茶余饭后在四通八达的柏油或水泥村道上悠闲散步,可以欣赏道路两旁的花草和墙绘,走累了还可以到小公园小憩。

“我们的小村庄现在就像大城市一样整洁美丽,随处都是赏心悦目的风景画,因此,乡村振兴工作,我们必须要配合,这是为我们老百姓好的惠民事”,不少村民这样说。这些喜人变化,是佗城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胜利村就是佗城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生动缩影。据了解,近年来,该村以“四小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宣传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截至目前,胜利村拆除破旧泥砖房65处6450平方米,建设小公园2个、小果园32个、小花园69个、小菜园136个,一个人民幸福、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渐显雏形。

据介绍,“四小园”建设是佗城镇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去年以来,该镇大力推进农村“四小园”建设专项行动,在行动中,党员干部带头,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鼓励村民合理规划,利用院前宅后的闲置地打造“四小园”,让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色、群众满意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在镇内各村遍地开花。

最近几年,佗城镇通过先易后难,从村庄“三清三拆”、清洁行动、垃圾处理、环卫队伍建立做起,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加快佳派村、东瑶村、亨渡村、叶布村、东坑村、灵江村6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加快推进枫深村、佳派村、东瑶村、梅村村、新渡村连片美丽宜居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目前,佗城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千年古城绽放新颜。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佗城擘画新蓝图,举全镇之力推进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沿着奋力建设现代化新佗城征程阔步前进。

【佗城镇概况】

佗城镇地处龙川县最南端,东江上游。东南濒东江,西北枕嶅山,西南毗邻东源县柳城、叶潭等镇,东北与老隆、义都、黄布等镇接壤。全镇总面积218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其中有11个行政村被列入县城规划建设范围。全镇总人口约5.5万人,有姓氏179个。全镇一年四季气候分明,光照充足,百物易长,是龙川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区,建有宝龙、宝塘、梅村、枫深4个工业小区。

【红色历史】

佗城是一块红色土地,佗城镇四甲村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记载着龙川县首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历史。黄克是当时龙川苏维埃政府的主席, 1924年,黄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农运特派员,并被选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培训。在成立龙川县苏维埃政府的同时,黄克组建了东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随后组织发动“鹤市武装暴动”,打响了龙川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枪。龙川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开创了龙川人民建立革命政权的先河。

■策划:陈小玲 甘国科 邱志飞 

■组稿:本报记者 苏勇军 陈思芬 特约记者 曾祥太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