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龙川县

龙川县丰稔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美丽家园

美丽宜居新农村 幸福小康好生活

2021-05-27 10:25:42 来源:河源日报

■景观改造后的十二排村田咀自然村,一步一景,处处皆风景。

■修缮好的黄岭碉楼成为旅游“打卡地”。

■市民在国家3A风景区丰稔镇丰稔村五色茶岭景区游玩

美丽的丰稔圩镇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丰稔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让百姓在美丽家园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凝心聚力建家园,美丽丰稔新篇章。今天的丰稔镇,一个集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居风貌、乡村旅游的岭南特色美丽乡村正化茧成蝶,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示范片建设为抓手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位于东江河畔的丰稔镇,是个美丽、富庶而又文明的乡镇。从河惠莞高速公路丰稔镇出口驱车而下,转入国道236线,沿路风景美不胜收,鳞次栉比的居民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阡陌纵横的水泥村道犹如一条条铅灰色飘带,向着田野、村庄、远山延伸。

近年来,丰稔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主抓手,全力建设生态美丽家园,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迈进。

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是丰稔镇乡村振兴的亮点,也是主抓手和突破口。截至今年4月,累计投入2.5亿元,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基本实现目标,三年创建提升”的建设目标,全面加强黄岭、莲东、成塘、十二排和丰稔5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人文景观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小公园、小花园、小菜园和小果园,全力打造一个集人文历史、田园风光、乡村旅游的岭南特色乡村,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农村。

丰稔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示范片5个行政村率先在全县开展全域推进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累计清拆8.2万栋危旧建筑物,整治52宗水体污染,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示范片5个行政村巷道硬底化、村村通自来水、雨污分流建设均达100%,污水处理建设达80%,建设了100多个“四小园”。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形成,示范片5个行政村共设垃圾回收点208处,建设垃圾屋145个、配置垃圾桶425个。

丰稔镇十二排村是龙川县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的5个村之一。该村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村内道路全部硬底化并铺设沥青,建成综合文化广场3 个,自来水集中供水和路灯实现全覆盖;配备4个保洁员和95个垃圾桶,垃圾处理率达100%。十二排村所在圩镇街道,商铺招牌统一置换,道路双向六车道,一盏盏路灯林立道路中,过境道路成了该镇的一条亮丽风景线。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采取连点、连线、成片模式,打造一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辐射带动和提升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丰稔镇高效实施和全面铺开。

全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市政建设迈上新台阶。丰稔镇对国道236线十二排街道过境路段进行升级改造,在拓宽道路的同时,加强圩镇建设,新建了农贸市场、改造了肉菜市场,解决了摆卖难、乱摆卖问题。村道硬底化建设加快,自然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村主干道全部铺上沥青,入户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建设了村级卫生站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达到了公共服务机构齐全、设施完善、运转有序高效的要求。

“家乡和城市一样美丽。”莲东村村民唐玉华说,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建起了小公园、文体广场,农忙之余有了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小公园、小花园代替了曾经的黄泥土和垃圾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带来的好处。

新农村新气象。在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为抓手,通过民房“穿衣戴帽”、村道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丰稔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产融合发展 宜居宜游宜业旺人气鼓腰包

春暮,花开荼蘼;初夏,枝头挂满了累累果实。五月,有着“四季瓜果飘香”美誉的丰稔,果园里的李子、桃子成熟了,一颗颗青中泛红的果实挂在枝头迎风摇摆。不仅如此,池塘的荷花开得正艳,道尽了“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风姿。

飘香的瓜果,盛开的荷花,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周边群众前往丰稔镇“打卡”。周末,三五家人、成双成对的情侣到丰稔镇体验休闲农村生活,摘摘果,看看花,从省级古村落中领略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玩累了吃上一顿农家饭,其乐融融,简单快乐。

三产融合发展,乡村宜居宜游宜业,这是如今丰稔镇真实的写照。而这一切的改变和发展,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丰稔镇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成功创建田园综合体的景区,就是丰稔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实践。2020年11月20日,位于丰稔镇丰稔村的五色茶岭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风景区。该景区以“客家文化”“油茶文化”及“研学文化”为旅游主题,设置有四季花海、植物观赏园、客俗文化广场和农事农活体验园等游玩项目,是一家新型乡居生活的田园综合体式景区。可游可看、可思可学,“学”“游”一体,五色茶岭景区还是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除此之外,丰稔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宜居宜业特色村。

“美”出新高度的广东省古村落黄岭村,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2020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打卡地”。而修缮一新的黄岭碉楼,则是“打卡地”必到的景点。黄岭碉楼又名水谦楼,建于1874年,独立院式布局,楼高14米5层、72个房间,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黄岭村对碉楼受损的外墙、木梁及木板进行了修缮。如今,黄岭碉楼成为丰稔镇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张新名片。

一村一景,一墙一文化。走在黄岭村,高等级的沥青路给黄岭村提升颜值,村内40多面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墙绘刻画了新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黄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础星表示,黄岭村通过道路将村内的古建筑古民居等文物保护单位“串联”起来,将古建筑古民居的功能发挥出来,拟在黄岭碉楼内布置一个客家农耕文化的陈列室,新建一个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发展下,丰稔的经济活了起来。成塘村村民柳燕在家门口的一家农家乐上班,每天接送8岁的孩子上学放学,工作和生活两不误。“村里有广场、卫生站、学校,道路全部是水泥路,环境卫生也好,家乡越来越美丽了。” 柳燕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成塘村村民柳海燕是柳燕所在农家乐的老板,2017年放弃了珠三角的生意,和父亲一起回乡创业。如今,他的农家乐生意非常红火,月平均营业额15万元,聘请了多名村民务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肯定会给农村带来新气象和新机遇。” 柳海燕说道,除了家乡变美变得更宜居宜业外,河惠莞高速公路在2020年1月1日通车后,到丰稔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莲东村在2020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唐兆文是该村村民,经营着一家叫“莲东果园”的小农场。翻看他近期微信朋友圈,三华李脆红了、杨梅成熟了、荷花开了的信息是发布的主要元素。得益于离县城10余公里的地理优势,他家的小农场成了摘果、赏荷体验式游玩的“打卡点”,每到节假日就是唐兆文最忙碌的日子。

“好人气是乡村振兴带来的好效应。”唐兆文说,如今丰稔镇好玩的地方多了,人气自然就旺,收入也增加了。

干群勠力同心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

最近,丰稔镇多了一个旅游“打卡地”——田咀自然村。在这里,有水车、六角亭、小公园,有溪畔花径、荷塘月色和小桥流水,雨天可赏雨打荷叶,夜晚则“听取蛙声一片”。

这是田咀乡亲们借力乡村振兴战略东风,积极参与到家园建设的成果。从2019年起,田咀自然村在村民理事会的组织发动下,累计自筹资金400余万元,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村史馆、集体饭堂及这一方充满田园风光的美丽家园。

说起田咀乡亲们的创举,十二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镜华表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在感受到生产生活上改变后,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对家乡建设也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

调动各方力量,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乡村振兴强大合力,这是丰稔镇在创建广东省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过程中的亮点,也是成功举措和经验总结。一直以来,丰稔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外出乡贤、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凝聚一切能够凝聚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提升乡村振兴实效。今年,丰稔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投身村庄清洁行动,在田间地头学党史、办实事,推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同时,强化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当好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宣传员”,不断提高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和支持度,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形成党员带头、群众齐干的良好氛围,共同扮靓乡村。

党群联手,携手创建幸福村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丰稔镇将继续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为引领,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乡规民约和管理制度建设,实现有效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健全设施维护、道路维修、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长效机制,破解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的体制机制问题,让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

在“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宗旨下,丰稔镇在乡村振兴中承载着乡愁、守望着幸福的道路上,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传承乡村文化,保留乡土气息,重现广东乡村岭南特色,建设美丽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丰稔镇简介】

丰稔镇位于龙川县城北郊,总面积135.12 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东北面韩江环绕,西南面有东江。辖1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约2.1万。有耕地2.44万亩、林地16万亩,是柿子、油茶基地之一。广梅汕铁路、河惠莞高速公路、国道236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

【红色档案】

丰稔是一块红土地。乌石坝回霍庵是老隆战役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就在丰稔。1949年5月14日,老隆战役打响。为有效阻击驻和平东水的国民党广东保四师五团前来老隆援救,老隆战役总指挥部指示粤赣湘纵队东江第二支队主力在距老隆数公里的东江上游河岸设伏阻击援兵。粤赣湘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员郑群派出主力三团及起义部队保十三团搜索连在乌石坝制高点设伏,成功阻击了和平方向的国民党援兵,确保了老隆战役胜利。

■策划:陈小玲 甘国科 邱志飞 魏庆平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通讯员 郑乐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