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龙川县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交出亮丽“小康答卷”谱写发展新篇
■龙川县细坳镇半径村凹峰茶园,群众在采摘春茶。
■龙川县黄布镇宦境村一河两岸经过改造后,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落户龙川工业园的丹尼玩具(龙川)有限公司为龙川县带来了2000余人的用工需求。
■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成为龙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图为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川县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坚实迈进,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小康答卷”。
“十三五”时期,龙川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胜利,教育卫生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十三五”时期,龙川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改革创新、奋力赶超,战胜了无数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推动龙川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据悉,“十三五”时期,龙川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13.4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61.97亿元,年均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增速均位居全市前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09亿元增加到7.85亿元,年均增长4.3%。
工业园区步入发展“快车道”。“十三五”时期,龙川县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13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园区工业总产值从57.95亿元增加到111.97亿元,年均增长11.8%。其中,2020年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7亿元、工业增加值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税收2.4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23.9%、19.69%、10.06%、5.92%。进出口总额突破32.5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29亿元,连续5年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上述主要经济指标反映,龙川县域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进入发展快车道,提速发展的势头强劲,呈现出加速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发展加速转型
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十三五”时期,龙川全域全面“融深”“融湾”成效明显,央企、大型国企和民企陆续在龙川设立区域基地,成功签约“双区”产业项目150个共710亿元,动工建设项目76个179亿元。宝安—龙川对口帮扶深入开展,工业园区累计投入16.5亿元、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05家,产业共建落地投资额超亿元工业项目有63个,连续多年被评为“省优秀园区”,以建筑工业化为引领,电子电器、空气能、现代建筑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逐渐显现。
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龙川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39.9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3.18亿元,年均增长3.9%。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油茶)产业园、省级林下经济扶贫示范县。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龙川油茶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建成省级菜篮子基地2个、市级菜篮子基地9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家。截至2020年,全县有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43家,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省级农产品品牌7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1个。
现代服务业实现新发展。“十三五”时期,龙川县启动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环霍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稳步推进,霍山风景区栈道建成开放,乡村旅游产业有序发展,新增全国文保单位、3A级景区、省研学基地各1个,五色茶岭、绿油小镇、美丽黄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成为新宠,全域旅游的“龙川样本”逐步形成。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9家。
电子商务业得到较快发展。龙川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5个镇级电商扶贫站点投入运营,建成20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铁路综合物流园、百城百汇、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5年的3.1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94亿元,年均增长28.2%,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16亿元,年均增长15.6%。
发展动能快速增强
项目投资持续发力。“十三五”时期,龙川县固定资产投资从2015年的75.3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26.6亿元,年均增速13%,投资增速持续居全市前列,累计完成量是“十二五”时期的2.3倍。
科技创新迈出大步。“十三五”期间,龙川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十二五”时期的9倍多,金属实验室、土建实验室、核级焊培中心、空气能检测中心、绿色建筑创新院、中科院大学双创基地、深圳大学孵化器、人才驿站、3D建筑打印、蒙皮拉形、密闭钢索等创新平台进驻龙川并得以加快建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龙川县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和“放管服”改革,完成县镇村三级494个单位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政务服务质效不断提高,“代办制”“包办制”成效明显,荣获6项营商环境“国字号”荣誉,与27家大型企业签订超7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各类经营主体数量每年以40%以上的增幅快速增长。
重点改革持续加力。龙川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十三五”期间,龙川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环境综合治理,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守好青山绿水,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环境治理持续加强。龙川县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森林防火机制,有效遏制森林火灾。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完成“互联网+河长制”建设。推进枫树坝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和河湖整治行动,关闭拆除东江干流及枫树坝库区内餐饮船48艘,依法拆除枫树坝库区违法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违法网箱养殖面积59.7万平方米。
环保设施不断完善。2016年至2020年,龙川县新建镇级污水处理厂20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55座,新增污水处理管网160千米,完成县城老里塘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建及26个镇级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治任务。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和隔离网设置工作。
生态屏障不断稳固。龙川县大力推进新一轮绿化龙川大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森林碳汇造林6万亩、县内交通主干道两旁造林2万亩、森林抚育任务48万亩,新建省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81个、镇级森林公园6个,森林面积达343万亩、森林覆盖率74%,活立木总蓄积846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
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境内枫树坝水库水质常年保持Ⅰ类、Ⅱ类标准,东江干流龙川段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全县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空气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交通网络更加畅达。“十三五”期间,龙川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18亿元,赣深高铁及龙川西站、梅龙铁路、龙寻高速建设加速推进,汕昆高速、河惠莞高速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43公里,东江航道达到复航条件,完成国、省、县道公路建设76.5公里,新建农村公路907.7公里,行政村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51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3821.7公里。
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2016年—2020年,龙川县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1.87万亩,新增垦造水田2200亩,完成新一轮测土配方施肥82.5万亩、土壤酸化治理6万亩,建成水稻高产示范点10个。完成水利投资9.41亿元,完成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325.64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8个,新建和维修引水陂103座,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
电力通讯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龙川县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1.76亿元,国电山门前风力发电项目一期建成投产,220千伏霍山站、110千伏莲塘站等23个主网项目及1123个配网项目建成投运,全县“村村通电”普及率100%,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任务圆满完成。315个行政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基站建成使用,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十三五”期间,龙川县加快城市建设,从最初规划7万人居住的小城镇,逐步发展为容纳30万人居住的大县城,扭转了之前的“小牛拉大车”的发展困局,朝着现代化城市迈进。
县城扩容提质成效明显。龙川县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 G205线北移项目和幸福新城基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幸福大道、幸福路建设,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拉大,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现代新城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心城区提质工程持续推进,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改造道路总长43公里,新建8个街头小景。
城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龙川县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创文”工作扎实推进,强化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农贸市场等综合治理,较好解决城市“六乱”等热点难点问题。完成《龙川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和全县镇村整体规划编制。持续开展地质灾害、削坡建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建设“四好农村路”784公里。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效明显,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目标基本实现,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十三五”期间,龙川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为民宗旨,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持续在教育、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书写了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脱贫攻坚取得决胜成果。5年来,龙川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超12亿元,9649户26257名相对贫困人员全部脱贫,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391元增长到2020年的16929元,7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从2017年的11934元增长到2020年的21123元。70个省定贫困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农网供电可靠率100%、通宽带率100%。
社会保障持续进步。全县民生支出从2015年的40.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7亿元,年均增长5.8%。扎实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 “南粤家政”等工程,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城乡覆盖率持续提高。提升改造18家乡镇敬老院,完成58所村级老人活动中心建设,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建成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龙川县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增加基础教育优质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学校37所,新增学位3.15万个,高考、中考成绩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龙川县以建设“卫生强县”为抓手,完成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县第二人民医院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24家、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311个,县人民医院新院项目及三级医院创建、县中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县第三人民医院升级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县域内住院率高达90%以上,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文体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加快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立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个。完成24个镇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72个村级文化馆、图书馆服务点建设。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福建会馆成功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成功申报省级文保单位5个、省级非遗项目2个。全面开展全民体育运动,城乡体育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体育公园6个、社会足球场地3个。
一桩桩民生实事,见证了龙川县民生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该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组稿:本报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