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县部署今年经济工作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两个龙川”“两个示范县”建设
○本报讯 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在近日召开的龙川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龙川县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年度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工程抓落实,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龙川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举全县之力“融深”“融湾”,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两个龙川”“两个示范县”建设,奋力谱写美丽龙川新篇章,确保“十四五”全面开启新局。
根据省委和市委部署,龙川县委提出了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龙川县强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关键要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工程,关键要抓工作落实,重点要抓好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平台建设、城乡统筹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
聚力乡村振兴,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水稻、茶叶、中药材、花卉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省级农业(油茶)产业园,打造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成“双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茶罐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全域实施“五美”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等为抓手,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力产业提质增效,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工业园区扩能增效,进一步加强扩园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园区承载力;推动一批超10亿元项目建设投产,全力创建省级高新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文旅+体育”“文旅+教育”“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快形成全域旅游业态。夯实科技创新发展平台,积极融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推动空气能监测中心、绿色建筑创新院等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发展主体,加强对工业企业技改指导扶持。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好项目,推动工业格局提档升级。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融深”“融湾”基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439.75亿元、年度投资64.18亿元的5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一机场一航道五高速七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构建起融入“双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打造5G乡村振兴风格示范村。
聚力三大平台建设,打造现代龙川发展新引擎。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以深入推进高铁经济、文旅产业发展,把高铁新城、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龙川融入“双区”的门户枢纽。高质量建设幸福新城, 把幸福新城、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在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的枢纽节点。高效率建设泰嵋新城,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基础,推动产业集约集聚、高端高效发展,把泰嵋新城、宝安(龙川)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大湾区现代产业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聚力城乡统筹建设,不断提升宜居龙川品质。持续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加快幸福新城建设,拉大县城发展骨架,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品位。做好城市经营管理文章,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持续打好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
聚龙川县部署今年经济工作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
“两个龙川”“两个示范县”建设
○本报讯 记者 陈小玲 特约记者 曾祥太 在近日召开的龙川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上,龙川县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年度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工程抓落实,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龙川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举全县之力“融深”“融湾”,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和推动“两个龙川”“两个示范县”建设,奋力谱写美丽龙川新篇章,确保“十四五”全面开启新局。
根据省委和市委部署,龙川县委提出了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龙川县强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关键要把目标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工程,关键要抓工作落实,重点要抓好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增效、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平台建设、城乡统筹建设、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
聚力乡村振兴,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水稻、茶叶、中药材、花卉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省级农业(油茶)产业园,打造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成“双区”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茶罐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全域实施“五美”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等为抓手,拓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力产业提质增效,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工业园区扩能增效,进一步加强扩园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升园区承载力;推动一批超10亿元项目建设投产,全力创建省级高新区。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文旅+体育”“文旅+教育”“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快形成全域旅游业态。夯实科技创新发展平台,积极融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推动空气能监测中心、绿色建筑创新院等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发展主体,加强对工业企业技改指导扶持。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好项目,推动工业格局提档升级。
聚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融深”“融湾”基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总投资439.75亿元、年度投资64.18亿元的5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一机场一航道五高速七铁路”规划建设,加快“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构建起融入“双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打造5G乡村振兴风格示范村。
聚力三大平台建设,打造现代龙川发展新引擎。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以深入推进高铁经济、文旅产业发展,把高铁新城、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龙川融入“双区”的门户枢纽。高质量建设幸福新城, 把幸福新城、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在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的枢纽节点。高效率建设泰嵋新城,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为基础,推动产业集约集聚、高端高效发展,把泰嵋新城、宝安(龙川)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大湾区现代产业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聚力城乡统筹建设,不断提升宜居龙川品质。持续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加快幸福新城建设,拉大县城发展骨架,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品位。做好城市经营管理文章,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持续打好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
聚力生态建设,不断厚植生态龙川底色。深入推进生态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好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聚力社会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织密民生保障网络,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加强就业创业引导;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能力。优化基本教育服务,推动龙川县田家炳中学外迁及新校区建设等一批项目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公共卫生保障,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强化社会治理。大力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和政务服务效率,构建与“双区”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力生态建设,不断厚植生态龙川底色。深入推进生态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好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聚力社会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织密民生保障网络,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加强就业创业引导;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提高社会救助能力。优化基本教育服务,推动龙川县田家炳中学外迁及新校区建设等一批项目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公共卫生保障,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快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文体事业发展。强化社会治理。大力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和政务服务效率,构建与“双区”同等水平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