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致力将万亩桃园打造成“心灵桃乡”
“桃经济”绘就“甜蜜”图景
■近日,连平县上坪镇的桃花竞相怒放、娇艳动人,八方游客不约而至,十分热闹。 本报记者 黄赞福 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连平县上坪镇,数万亩桃花竞相怒放、娇艳动人,八方游客不约而至,十分热闹,不仅给当地旅游业增添了旺盛的人气,也为村民带来了无限商机。
当前,我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聚人气,为乡村振兴铺就“快车道”。
旅游兴村 产业兴农
美了“生态”富了“口袋”
“三月赏花,七月品果”。自2009年起,连平县已成功举办多次桃花节,从单一赏花品果的观光旅游业,发展成“以花为媒、借花发展”的桃经济,逐渐成为连平县乃至全市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为全市文旅市场复苏和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多年来,依托这灼灼桃花,当地的民宿、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民宿客房、餐饮业几乎一位难求,村民收入提高了,周边其他镇村的消费也被带旺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到桃花季节,来村里赏花踏春的人特别多,不提前预订,吃饭都没位置。”十八园桃园负责人谢秀华说,每年的桃花节,有很多游客到她家农庄吃饭,欣赏桃花美景。26日桃花节当天,中午吃饭时间,屋里屋外被游客坐得满满当当,吃完一桌换下一桌,当天购买的食材都用完了。
随着连平桃花节声名鹊起,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民宿老板谢先生告诉记者,连平桃花旅游开始兴起之后,他做起了民宿生意,桃花节前半个月,就有客人找他预订房间,每年桃花节,谢先生的民宿生意蒸蒸日上,回头客越来越多,今年比往年多了2/3的顾客。
“自从变成旅游景点后,我们村里不仅热闹了,各类农副产品也格外好销。”看到游客不断到来,上坪镇小水村不少村民纷纷做起了“桃花生意”,村民张大妈一边忙着给游客打包桃胶,一边笑着说。
在桃农谢明亮经营的双兴桃园基地里,不少游客正站在桃花树下拍照留念,与亲朋好友一同记录下这满山的春光,“今年来赏花的人特别多,桃花节当天游客量达到了3000多人,比起往年多了好几倍。”谢明亮高兴地说。
“依托桃产业,目前我们村发展了20多家民宿和餐饮。”小水村党支部书记谢文辉表示,接下来将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吸引客商投资,发展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推动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特色精品乡村
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连平被誉为“中国鹰嘴蜜桃之乡”,多年来,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将全域旅游、特色农业作为撬动全县经济加快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全力打造乡村特色休闲旅游品牌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其中,总投资2亿元的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加快建设,带动了全县鹰嘴蜜桃种植业的不断扩大和集聚发展,去年全县实现产量6.18万吨、产值6.23亿元。据连平县农业农村局预测,今年鹰嘴蜜桃总产量预计可达6.25万吨。
种树、卖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不仅使传统种植业焕发出新活力,也拓宽了农民致富的道路。上坪镇作为连平鹰嘴蜜桃的主产区,拥有全国最大的鹰嘴蜜桃种植基地。目前,发展特色林果业已是上坪镇各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而桃子就是发展特色林果的主要果品。桃园的发展不仅让桃农喜笑颜开,也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成了村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致富果、希望果。
“未来5年,产业园区内的主导产业产值将实现12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达6亿元,园区内农民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连平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切实抓好产业园统筹部署,努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贡献力量。
为了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充分发掘鹰嘴蜜桃的附加价值,使更多群众共享“甜蜜事业”,连平县正打造万亩桃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据介绍,该示范带沿国道105线北起连平县边界小水村,南至下洞村,均在上坪镇范围内,全长约21千米,沿线共14个行政村。依托现有万亩桃园产业特色,以村集体合作社为平台,以家庭农场为参照,打造多个主题桃园农场;实现粗放产业向复合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致富,达到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将连平县万亩桃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成“心灵桃乡”。
连平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全力做好“桃”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九连田园、十里花灯、百里席水、千年禅养、万亩桃园”五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构建“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周慧荷 刘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