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担使命 砥砺奋进谱新篇
——连平县人民法院2022年工作纪实
■2022年10月17日,连平法院到元善中学开展“禁毒宣传进校园,护航青春助成长”主题禁毒游园会活动。刘芷君 摄
■2022年11月10日,连平法院忠信法庭到连平县忠信镇新下村开展党建共建和“送法进乡村”活动。罗漪锴 摄
■2022年8月5日,连平法院采取“法院+人大代表”联动的方式,在陂头镇网上巡回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吴胤杨 摄
■连平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陈某平等人重大涉黑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周晨洁 摄
核心提示
担当催动步履,奉献铸就成绩。2022年,连平县人民法院(下称连平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连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年来,连平法院真抓实干,一站式多元解纷及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综合得分、“两升三降”、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等核心指标在全市法院中名列前茅。涌现出广东省“巾帼文明岗”诉讼服务中心、河源法院“十佳调解能手”谢瑞丹、县三八红旗手钟巧萍等一批先进模范典型。新时代新征程,连平法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河源中院发出的“六项工程”动员令和冲锋号,紧扣“培根铸魂”“保驾护航”“改革增效”“强基固本”“司法惠民”“能力提升”六大方面,以求真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奋勇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法院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全力打造生态经济强县、争当绿色发展新标杆,加快建设幸福和谐美丽连平贡献法院力量。
■文:本报记者 刘永菲
通讯员 吴胤杨 刘芷君
强化司法担当 护航平安美好生活
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2022年,连平法院狠抓执法办案主业,共受理各类案件2632件,审结2644件,结收案比为100.46%,同比上升6.85%,为推动连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审结余某飞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案1件;成立以院长任组长的执行工作专班,加大力度执行陈某平等人涉黑案件财产刑,已执行到位912.80万元。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出台3项工作机制,对近3年来审理的涉老诈骗案件进行案件清查及线索摸排,审理涉老年人的虚拟炒股诈骗案件1件,加大追赃挽损力度,促成多名被告人在案件判决前退赃360余万元。持续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适用刑事速裁程序审结案件130件,指定辩护律师83人次,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和宽严相济要求,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29人次,对214名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
依法保护民事权益,护航社会和谐稳定。妥善审理民生领域案件,做好民法典贯彻实施,审结婚姻、继承等家事纠纷102件,助推良好家风建设。审结教育、医疗等民生纠纷案件24件,增进民生福祉。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0件,结案标的67万余元,努力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高度重视涉诉“问题楼盘”,与工商联联动协作,多次召开调解听证会组织双方沟通协商,审结涉房产纠纷案件11件。对土地纠纷案件坚持“每案必察,每地必访”,联合林业局、自然资源局等多部门就地释法明理,审理涉及土地、相邻关系纠纷案件12件,原告当场申请撤诉2件。在全县13个镇司法所挂牌成立诉讼服务站和法官联络点,为涉农案件提供全方位诉讼指导,一年来接待咨询群众500余人次。
履职尽责,提高执行质效,为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864件,执结845件,结收案达97.80%。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南粤执行风暴春季行动、南粤执行风暴助学行动等专项执行行动5场,其间共执结101件,执行到位金额394.56万元。组建专业化执行团队对涉农合案件优先执行,执结涉农合机构案件92件,执行到位金额1114万余元。加快推进执行工作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手段查询被申请人的车辆、不动产等财产线索并迅速查封,通过网络执结财产保全案件37件。
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更好护航全县企业发展,2022年以来,连平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精神,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企业“下单”、法院“接单”的“上门式”法治宣传服务,为全县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对人民法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矛盾化解的一次“大考”。为此,连平法院通过采取“法院干警+企业”的一对一服务模式,针对企业常见的困难问题,紧密结合最新法律法规,通过典型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析,对企业合规化经营、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妥善化解因疫情引发的合同违约、企业债务等,合力构建让企业安心、省心、放心的营商环境。一年来,连平法院组建调研组深入灯塔盆地对国家农高区、水经济产业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建议,为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联动工商联等单位,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和法律培训8场次。
分期偿还促和解,化解执行难题。对于企业来说,案件胜诉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执行案件因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且双方无法达成一致还款方案,导致“执行难”。为解决这一大顽疾,连平法院打出“组合拳”,通过变更履行方式、期限等方式,促进双方进行执行和解,既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也解决实际矛盾。2022年,连平法院灵活采取分期偿还、执行和解等方式执行和解案件149件,执行到位225万余元,缓解企业压力,有效维护市场主体正常经营。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司法护航。连平法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加大涉环境资源案件的审执力度,审结污染环境罪案3件,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满足群众高品质司法需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连平法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司法的新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以法之名,守护未来。去年9月,连平法院举行“保护未成年人,防范校园欺凌”专题模拟法庭,来自附城中学的15名同学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等角色,严格按照规范化庭审程序进行,高度还原了一次真实庭审场景。为扩大普及覆盖面,活动同时开通网络直播,面向连平县88所中小学校、4.26万余名学生在校集中收看,网络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达6万人次。“模拟法庭让我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尊严,觉得法律就在身边。”一名学生感悟道。连续3年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守法、用法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这是连平法院深入开展普法宣传的一个生动缩影。一年来,连平法院的干警深入全县13个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其中,开展“法润幼苗”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17场次。3名干警分别担任4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以专业能力协助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深入推进关心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项目,定期走访慰问,守护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推出原创普法短视频2个,与新闻媒体合作拍摄《法庭内外》普法宣传节目5期,用“微视频”演绎“大普法”。
连平法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定不移践行司法为民初心,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堵点痛点问题,制定实事清单,在调解、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创新举措,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切实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3个项目分别入选2022年度河源法院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生微改革项目。
深化司法改革 一站式多元解纷跑出加速度
以调解息讼争,化干戈为玉帛。诉前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式,不仅具有便捷高效、随时随地开展,节约诉讼成本等优点,还能在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有效地缓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对立情绪,促进诉讼后的自觉履行。
“感谢法官帮我追回了好几笔货款,为法官高效便捷的办案效率点赞……”去年6月的一天,忠信镇吴女士专程来到连平法院忠信人民法庭,为法庭送来一面锦旗,对法官倾心调解、耐心释法化解纠纷表示感谢。原来,吴女士在忠信镇经营水泥、建筑钢材生意已有20年,常年被赊账,多次催讨未果,拿着一沓对账单及欠条到忠信法庭起诉,希望法庭判决拖欠货款的多人支付货款。在忠信法庭,副庭长谢瑞丹认真倾听吴女士的诉求,耐心介绍诉前调解模式,详细阐明该模式的高效性与便捷性,在征得其同意后,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在法庭进行调解,很快化解了纠纷。
这是连平法院多元解纷机制成功化解的众多纠纷之一。连平法院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与公安、司法局、妇联、工会、工商联等诉调对接,汇聚解纷合力,推动交通事故、劳动争议、金融借款、涉房产等专业性行业性纠纷在诉前化解。同时,组建诉前调解团队,聘请退休法官、司法工作者作为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切实充实调解力量。2022年,连平法院诉前调解成功512件,诉前调解平均办理时长6.59天。
全面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当法官奔走在群众之中时,连平法院在线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也正实现“弯道超车”。根据多元解纷实际需求,连平法院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依托“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网”“律师服务平台”等应用,持续优化立案流程,积极推广在线立案、跨域立案,实现案件“现场立”“自助立”“网上立”,为群众提供网上立案、缴费退费、申请保全、咨询等便民的“一站式”在线诉讼服务。一年来,电子送达3250次,网上立案1811件,网上调解358件,网上开庭519次。
推进“无讼乡村”创建 做优基层治理大文章
人民法庭是法院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前沿阵地,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为做优基层治理文章,连平法院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围绕区域定位、经济发展等因素,大力开展人民法庭“一庭一品”创建活动,使每个人民法庭形成具有本庭特色的工作品牌。其中,忠信法庭打造“党建引领+庭所共建”,推动“无讼乡村”创建,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让和谐成为乡村的深厚底色。
忠信法庭联动忠信镇司前村村委会、忠信镇新下村村委会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司法服务保障职能,通过定期开展党课互讲、共建志愿等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以法治护航“无讼乡村”建设,形成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的新格局。2005年至今,司前村没有发生一例群众上访事件和一例刑事案件,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开展“无讼乡村”创建,既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忠信法庭主动探索多元解纷新路径,推动“庭所共建”协同治理,联动忠信司法所开展诉前联调,邀请“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吴镜明作为特邀调解员,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各自作用,形成“司法联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联动联调机制。据悉,“庭所共建”可以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和司法所的优势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上的独特优势,在诉调对接、诉源治理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将更多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为群众提供高效、多元、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