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连平县大湖镇:

挖掘品牌价值 讲好花生故事

2022-11-25 10:43:50 来源:河源日报

29ac1457a63ec4a3acf4e13c706c02a4_1125004_001_01_s.jpg

■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传承人曾素梅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卖货

fef1c94641d9bf16cdcf91f2875b2818_1125004_001_02_s.jpg

■大湖镇大湖寨景点一角

核心提示

大湖镇位于连平县东南部,是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北部腹地,素有“小灯塔盆地”之称。大湖镇是市级旅游专业镇,是连平县重点打造的“东部旅游精品小镇”,拥有红色文化、古色客家、绿色生态“三色”优势资源。当地村民种植花生有数百年历史,大湖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被列入连平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目前,大湖镇依托“花生特色产业加工+观光体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产业振兴积蓄强劲动能。

希望更多人品尝家乡花生的味道

大湖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独具风格,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2018年5月,大湖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被列入连平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该技艺传承人曾贞楚说,大湖柴火炕花生是用本地优质的花生通过蒸煮、炕制而成的,吃起来脆香可口,拥有独特的烟熏香气。一直以来,大湖柴火炕花生都是大湖人日常会客的小食,更是逢年过节送礼的佳品,深受群众喜爱。

大湖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主要在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四角楼和油村村何新屋传承运用。曾贞楚介绍,掌控火候是柴火炕花生的关键技术。只有掌控好适度火候,花生外壳颜色才会变成金黄色。其制作程序有选料、蒸煮、挑选、炕制四道工序,其中炕制最为重要。先将新收的花生进行初步的挑选,丢弃不饱满和坏的花生,进行清洗后,加入盐、茴香等配料放入铁锅中蒸煮约20分钟,其间要用铲翻炒花生,让其均匀受热;然后将煮熟、夹杂有各种香味的湿花生倒出来进行第二次挑选,挑选过后将花生放入一个用铁锅、泥砖、竹垫等砌成的特制柴火炕上,在炕下用木柴慢火将花生炕干,约需炕制32个小时,其间每两小时进行一次翻炕,确保花生粒粒酥脆,保留原味。

“这是最新炕好的一批花生,准备为已下单的顾客打包发货……”在连平县大湖电子商务服务站,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传承人曾素梅正在线上平台直播带货。“80后”的曾素梅是曾贞楚的大女儿,她从小耳濡目染,从收购本地花生,再到挑拣、晾晒和蒸煮,以及最后的炕制,每一个步骤都了然于心,由于流程繁琐,柴火炕花生每年产量只有20万斤左右。如今,通过大湖镇的大力支持和帮扶,大湖柴火炕花生已通过一个个包裹走进千家万户。“希望有更多人通过电商渠道品尝到我们家乡的味道,也希望有更多人传承大湖柴火炕花生制作技艺。”曾素梅说。

实现绿色发电和农业种植双赢

走进连平大湖光伏电站项目所在地,一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格外壮观,光伏发电板下种着一片绿油油的花生,自然风光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随着连平大湖光伏电站的不断完善,农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吸引了不少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让当地群众有钱挣、有事干、有盼头。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连平大湖光伏电站在光伏生态农场种植花生等特色农作物400余亩,收获花生11万斤。

连平大湖光伏电站站长黄慧军表示,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该电站将光伏发电与农业开发相结合,依托“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光伏+农业”模式,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发电和农业种植双赢。努力打造农业、新能源复合发展基地,不断提升乡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再添新动能。

深挖大湖柴火炕花生的品牌价值

大湖镇党委书记黄秋跃表示,大湖镇依托连平县全域旅游发展,通过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效应及乡村振兴示范带文旅项目引流作用,把花生休闲食品打造成连平“旅游产品”及优质客家土特产,形成“游大湖、吃花生”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目前,大湖镇花生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该镇将进一步挖掘大湖柴火炕花生的品牌价值,讲好花生故事,做好花生文章。

在连平县花生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辐射和带动下,大湖镇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培育“花生特色产业加工+观光体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以“旅”带“产”,以“产”助“旅”,为大湖产业振兴积蓄强劲动能。

■文/图 本报记者 邹力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