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守护绿水青山 擦亮生态底色

——连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22-10-12 17:05:00 来源:河源日报

0c14683c4a25f6f8d89c84716e654555_1012059_001_01_s.jpg

■一直以来,连平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双赢。 麦俊生 摄

6766924afdac50563953afb9a8947605_1012059_001_02_s.jpg

■连平县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多年来,连平县持续开展“绿化连平”大行动,全力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冯晓铭 摄

97c2326545683b71c89d22f682ad7e32_1012059_001_03_s.jpg

■连平风光。连平县被誉为“广东香格里拉”,是生态名县,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连平最大的优势和最亮丽的名片。 麦俊生 摄

核心提示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连平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粤北重要生态屏障,探索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新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政治责任,是发展要求,也是人民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平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组数据佐证连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和15个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及治理修复措施,措施到位率达100%;累计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12座,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累计完成水源林建设1.48万亩、森林抚育2.49万亩;全县水、大气、土壤生态环境总体优良,连续多年在省、市环境保护责任及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评优秀,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能带来远期的发展机遇,更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自201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考核以来,连平县共争取10.8942亿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既增加了财政可用资金,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又提高了重点生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10年间,连平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保护生态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逐步变为现实。

打好蓝天保卫战 确保空气质量逐年向好

今年7月,连平县南山公园完成碳普惠项目验收工作,成为连平县首个碳普惠示范公园,吸引众多群众前去打卡。

据悉,碳普惠示范公园是把碳普惠制融合到公园建设中,对园区植树造林、步行等碳汇增量和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这是连平县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倡导绿色消费和发展方式,鼓励全民积极参与低碳生活,改善大气生态环境的又一有益尝试。

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连平县通过开展工业减排、燃煤控制、机动车尾气达标、扬尘管控、环境监管“五大治污”工程,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品、装备、技术、 工艺,完成锅炉、“黄标车”整治淘汰任务;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整治,开展“散乱污”企业、生物质锅炉、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

在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方面,连平县印发了《连平县工业园区2022年工业废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织检查组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截至目前,市生态环境局连平分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10人次,到工业园区开展VOCs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企业526家次,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72份,对调查中发现的“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环保问题督促企业限期整改,落实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废气达标排放,对拒不按要求整改的企业或经整改仍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停产整顿。

今年以来,连平县加强大气联防联控,开展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和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整治。同时,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以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为基点,进一步加强空气各项指标监测预警,推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向好。

截至目前,连平县空气质量保持在优良水平,6项污染物浓度水平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抬头可见“连平蓝”、推窗能见青山的景象常常刷屏微信朋友圈,这是老百姓晒得出来的幸福,也是连平县高位推进蓝天保卫战取得的瞩目“成绩”。

打好碧水保优战 打造河清岸绿生态环境

水环境综合整治,是连平县历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

连平分布有主要河流11条,其中东江流域9条、北江流域2条。近年来,连平坚持“铁腕”治水,积极推进《连平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2021年城市责任制考核监测的7个点位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全县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同时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大湖水、小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强化水环境质量监测,对全县主要河流22个断面水质开展水质监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打好碧水保优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连平县积极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累计完成镇污水处理设施12座,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成69座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486吨/日。曾经臭气熏天的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滋养花草树木的清清水源,实现了生态化利用。

近年来,连平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检查,确保实现连平河流“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总目标,持续推进“清四乱”专项行动,去年清理河流283.9公里、水域面积101平方公里。

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完善县、镇、村三级管理机构,建立“户收集、村集中、企业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完成了“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多点”的建设任务。

打好净土防御战 守好土壤环境安全底线

近年来,连平县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高。一是发布了《连平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二是完成了重点行业企业土壤环境调查和工业用地、农用地详查点位核实工作。

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连平县确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责任书向社会公开;已签责任书的企业依法开展自行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本行政区域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及时上传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并督促土地使用权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后,连平县加快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大力推进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力推进重金属整治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已关闭停产的矿点实施残留污染物清除、环境治理和生态复绿。

打好森林保卫战 筑牢生态环境屏障

生态历来是连平最厚实的家底,也是发展的优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早已融入连平的血脉中。每年春天,连平绿意涌动,山头上、校舍旁、公园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参与植绿护绿,以实际行动履行植树义务,共建共享秀美连平。

今年,连平县共规划1350亩疏林地、四旁绿化用地作为2022年义务植树造林点,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和黄牛石林场、青年林场,共准备了13.5万棵苗木,树种包括樱花、阴香、山杜英、紫薇等,全县适龄青年及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共同营造美丽宜居环境。数据显示,近5年来,连平共组织义务植树70批次,共种植150万棵树苗,成活率达到90%,绿化面积达到1.5万亩。截至目前,全县林业用地18.75万公顷,森林总面积17.02万公顷,公益林面积10.73万公顷,商品林面积8.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82%。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和制度创新,是林业领域的“国之大者”。近年来,连平县全面推行林长制,不断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主体责任,建立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考核办法等制度。落实县、镇、村三级林长名单及责任区域、“两员”,落实县级林长15人、镇级林长183人、村级林长373人、监督员197人、护林员297人,林长实现全域覆盖、网格管理。

森林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改善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佳境。今年,连平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了“一级国宝”黄腹角雉。此外,豹猫、仙八色鸫、白鹇、黑冠鳽、蛇雕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也频频现身连平,在此“安家落户”,这也表明连平县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聚焦环保督察 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之举。连平县积极配合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向环境违法行为果断“亮剑”。

2018年以来,连平县集中开展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再回头看”行动、新一轮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以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环境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成立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督察各项整改工作。18 宗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案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达100%。

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开展以来,连平县共收到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案件38宗,已办结36宗,2宗案件属阶段性办结,正在加速推动整改,15项整改任务均在推动落实整改中。

近年来,连平县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立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组织开展了工业园区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汛期环境安全检查、矿山采选、尾矿库环境安全排查整治等各类执法行动,持续抓好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深入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犯罪行为,有效提升了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环保整改落实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连平县认真调查处理环保信访案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12369”和“12345”热线等渠道,有效收集环保投诉举报问题,认真查处群众投诉举报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重点监管和督办,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以来,全县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191件,已调处191件,已办结191件,办结率100%。

■组稿:本报记者 刘永菲 谭绍丁

特约记者 黄新 

通讯员 张莉莉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