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溪山镇
抢抓建设新机遇 实现绿色新崛起
■溪山镇东罗村 肖斌 摄
核心提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近年来,连平县溪山镇扎实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有效改变乡风村貌;围绕山水做产业,提升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动农民生活“大变化”、农村颜值“大提升”。
【溪山镇简介】
溪山镇位于连平县西南部,总面积1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8万亩、林地面积约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83%。下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1.86万。
该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较为突出,大广高速公路、105国道贯通全镇;南部纳入县物流园建设规划,已引进蓝乔家具、王老吉、迪硕家居等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北部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海拔1286米的连平县第三高峰石牙头坐落于岐山村,景区内拥有险峰、飞瀑、怪石、古树等自然原生态景观及田园人文构成的特有风光。
该镇致力打造“国道十里果木园”精致农业观光带,以百香果、火龙果、葡萄等规模化水果种植片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初显成效。
【红色档案】
革命年代,由叶少雄等人组建的连南游击队飞虎队广泛活动于溪山镇,进行革命宣传和斗争。1947年春,国民党县警察中队长何能率20多人及溪东乡联防队30余人,驻扎在溪东乡公所和软坑街,企图围歼飞虎队。飞虎队和前来支援的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在溪山牛形径设伏,派出3名战士在撑腰石路段向来往商人收税,诱敌前来。何能闻报后,立即带领60多名警察、联防队员赶来追捕,正好进入我方伏击圈。此战我方共毙敌7人,俘敌8人,缴获步枪15支、机枪1挺、子弹100多发;1948年冬,连南游击队飞虎队又设计除掉了欺压群众、为祸乡里的软坑乡联防队队长叶盛焰,赢得了附近乡民的广泛拥护。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残部勾结软坑匪首叶春竻和钟月秀、叶发堂、叶发如、叶春华等匪徒,蒙骗收拢了近100名爪牙,以软坑楼角为据点,四处抢劫,甚至攻打当地乡政府,抢走粮食,民怨极大。1950年4月,解放军南下清剿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土匪,途经软坑。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请求下,南下大军八团留下协助软坑人民清剿匪患。在攻打软坑楼角的战斗中,解放军牺牲了10多人,打死2名匪徒,其余土匪趁夜色掩护逃跑。后又经历数次清剿,最终将这股匪患剿灭。
环境大升级 乡村换新颜
雨后的傍晚,漫步在溪山镇,田野泥土芳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平坦洁净的村道四通八达,文化广场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特色墙绘点缀着农舍,房前屋后井然有序,篱笆小菜园整齐美观,呈现出一派村风融融、如诗如画的新农村景象。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努力下,溪山镇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扎实推进村文化广场、道路亮化、“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心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溪山镇百姓对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大伙儿安居乐业,幸福感倍增,溪山镇东罗村村民颜振浓便是这巨大变化的众多见证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村里面的文化广场建好了,各经济社的路都实现了硬底化,天天都有保洁员来收垃圾,村民获得感更多了,幸福感也更强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通过全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溪山镇认真打好全县乡村振兴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破旧泥砖房排查和拆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五清”专项行动、“三清一改”专项行动等系列“组合拳”,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过清拆和整治,房前屋后、村场巷道、河塘沟渠等公共区域变得干净整洁,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全面铺开篱笆行动,向村民免费发放围栏,并让其签订承诺书,基本实现了家畜集中圈养,人畜分离,东罗村、茶山村、软坑村率先试点,充分利用拆除空地推进“四小园”建设。
不仅如此,溪山镇还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0年完成公厕改造任务,新建公厕16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并制订实施公厕日常管护机制,切实解决新建公厕后续管护问题;抓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镇级污水处理厂已竣工运营,原省定贫困村东水村污水处理设施也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启动建设东罗村污水处理设施,其他原面上村正抓紧推进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清运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此外,作为全县“三村连线连片”示范创建试点镇,溪山镇坚持突出重点、统筹联动、整体推进,推动纳入“三村连线连片”示范创建的东罗村、东水村、溪西村在项目规划、立面改造、风貌提升、环境整治、产业培育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更多亮点,示范带动其他原面上村建设美丽宜居村。在省城乡规划院的大力支持下,溪山镇已于2020年12月完成三村连线连片总体规划设计,如今正抓紧推进重要节点具体规划实施工作。
产业兴旺有准头 富裕日子有盼头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为加快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溪山镇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村民增收、农村增活力,努力把“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
在东水村,23个蔬菜大棚林立田间,一行行绿油油的蔬菜色泽亮丽、长势旺盛。2018年,在深圳市南山区帮扶单位的牵线下,东水村与帮扶企业共建蔬菜基地,主要销往深圳市企业、机关食堂,每年为东水村带来20多万元得固定收入。该基地长期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月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在相隔东水村数公里以外的东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人们正提着篮子采摘新鲜香菇,虽然忙碌疲惫但脸上却绽放着开心的笑容。据了解,该基地占地面积25亩,共种植3个品种香菇20万棒,提供约50个就业岗位。2020年11月至今,该基地已产出香菇42838斤,有效为东罗村增加集体收入,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近年来溪山镇推动产业振兴的中心思想。通过做大做强“一村一品”,溪山镇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对各村特色产业精准定位、有的放矢。目前,以东罗村葡萄、蓝莓、食用菌,东水村有机蔬菜、生态鱼,溪西村牛大力中药材,百高村火龙果、百香果,岐山村沃柑等为代表的105国道沿线观光农业产业带已初步形成。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溪山镇大力发展农耕体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九连山生态农业园建设田园综合体,并成功完成岐山旅游公路项目一期征地拆迁任务,推动岐山村健福恒春项目进入破题建设阶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合的政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为加快“三产”融合发展,溪山镇充分发挥并利用资源禀赋优势、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通过举办或承办“连平县杜鹃花户外登山节”“全县首届钓鱼大赛”及主题消费扶贫活动等节庆活动,结合电商平台、新媒体宣传推广,推动采摘、观光、民宿、餐饮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梁驱远 谭绍丁 特约记者 江枫 通讯员 叶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