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连平县

连平县陂头中学:

银梅文化薪火相传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1-07-01 10:59:18 来源:河源日报


■校园梅花诗朗诵场景。“银梅文化”已渗透校园每一个角落。

■陂头中学举办师生书法展

■陂头中学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师生家国情怀。

■拔河比赛

■银梅舞蹈社的小学员们正在排练

■陂头中学校园鸟瞰

核心提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是最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也是如此, 建校70多年来,连平县陂头中学积极传承“银梅文化”,以“厚德如银、治学犹梅”为校训,提出了“厚植梅魂、自强弘毅、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开设了以“银梅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银梅文化”已成为陂头中学的校园核心文化与特色文化,这一瑰丽厚重的校园文化已成为引领陂头中学发展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地处偏远山区的陂头中学发扬“勇于竞争、敢于拼搏、善于创造、自强不息”的陂中人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教研教改,加强学校管理,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办学成果显著。


生源多年来保持稳定


校长获评河源市“十佳校长”


“弯环一水面三台,春风桃李满径栽。赢得情深怀白也,梦魂长始绕银梅。”这首诗是陂头中学首任校长李心钧所作,诗中所描绘的正是陂头中学优美的校园环境。走进位于连平县陂头镇的陂头中学,校园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学校面朝三台山,背依九叠嶂,绿水长流的陂头河绕校向西流去,给校园带来不少灵气,校园里每年傲雪怒放的银梅,更是为校园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在当前乡镇中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背景下,近年来陂头中学的生源却能够保持稳定,且有所增长,该校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学校位于有“小桂林”之称的陂头峒中心,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22平方米,绿化面积16460平方米。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892人;教职工65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本科学历的57人。


目前,陂头中学教学设施较为完善,运动场设有一条400米环型塑胶跑道、4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排球场、1个足球场。教学班均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每名教师配备1台办公电脑。学校配有学生电脑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美术室、图书室等。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该校校长陈平飞荣获河源市“十佳校长”称号。陂头中学在编教师有1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有4人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有10人获评河源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有1人被评为“河源市最美教师”。在教研方面,该校有6篇教研教改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有40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近年来,陂头中学先后获得“广东省绿色学校”“河源市德育示范学校”“河源市文明学校”“连平县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近百项殊荣。在2005年至2020年的中招统考中,学校毕业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积分一直位居全县前五,重点高中录取率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学校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工作,正在开展的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县级课题各1个。


以党性党风建设带动师风校风建设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陂头中学始终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始终坚持以创建党建品牌为主线,以创先争优、爱岗敬业、服务师生为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始终坚持以党性党风建设带动师风校风建设,以解难题、强内涵、构建和谐人文校园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保持思想不落伍,必须保证源源不断地学习。近年来,该校党支部不断加强党员思想建设,提升党员理论素养。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教师间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及党性觉悟,使教师对党的“忠诚之心”、对岗位的“责任之心”、对工作的“进取之心”及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养。


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题写校牌


七十六载文化接力诠释“银梅精神”


陂头中学是一所有着76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创办于1945年秋。陂头地处山区,上世纪40年代,陂头子弟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读初中,一般的家庭负担不起。1930年春,谢静生、谢慧中等有识之士,决定创办“连平县私立银梅初级中学”。


几经波折,直到1946年,终于建成了一所四合院格局的学校,前辈们兴办中学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校舍从筹建到竣工,历时整整15年。


新校舍建成后,谢慧中通过其胞兄谢静生,请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了“连平县私立银梅初级中学”的校牌。目前,这块校牌仍然挂在陂头中学旧址,一座廊柱式旧屋门口,上面的落款是“民国三十五年于右任题”。


1945年秋季,由教育促进会出面,当时的“连平县私立银梅初级中学”聘请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称翁源四君子之一的李心钧为学校首任校长。李心钧从广州和梅州兴宁、梅县等地聘请了一批才学出众的人士为学校的教师,并在陂头、翁源等地招收学子开学上课。


1946年,经谢静生介绍,新中国乒坛元勋,我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的教练梁焯辉,从广州来到银梅中学任教。在校任教期间,他为学校创作了《银梅校歌》,歌词为“群山苍苍,流水荡漾,太阳高照我银梅……”这首校歌沿用至今,经过重新编曲后,现在每天在陂头中学进行播放。


连平县私立银梅初级中学创立后,几经易名,1952年秋改为“连平第二中学”;1960年,改名为“翁源县陂头初级中学”;1967年7月,改名为“连平县陂头初级中学”;1968年秋,改名为“连平县陂头中学”,该校名沿用至今。


革命时期地下党活动地


银梅文化永放光芒


陂头中学也是一所拥有红色基因的学校。陂头镇地处连平与韶关翁源两县交界地带,当时省内的公路交通干线——官汕线由此经过。从陂头中学开办至1949年8月陂头解放,活跃在这一带的地下党组织以及游击队,派人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经常到师生中派发传单,传播进步书籍,宣传革命形势。不少师生接受了革命思想,投身革命,参加了游击队。


陂头中学建校之初,校名为“连平县私立银梅初级中学”。之所以叫“银梅初级中学”,是因为明清时期陂头镇名为“银梅图”。1949年,时任校长刘发能在校园种植了银梅树,让银梅成为了陂头中学的一个文化符号。如今,陂头中学以银梅为依托,着力打造校园“银梅文化”。


陂头中学的“银梅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绵长的历史传承。学校办公楼前面,有一个花园叫“银梅园”,园中曾种有十几棵银梅树,银梅树高2米多,早春时节,繁花压枝,一树幽香。银梅树根植在陂头中学校园,生生不息,洁白美丽的银梅花是陂头中学的校花。


陈平飞表示,结合连平县创建教育现代化、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要求,陂头中学成功打造了学校的特色文化——“银梅文化”。陂头中学办学理念为厚植梅魂、自强弘毅、尊重个性、全面发展,校训为厚德如银、治学犹梅,校徽、校旗等都含有“银梅”标识,处处可见银梅的影子。


“银梅文化”深深植根于陂头中学校园的同时,也渗透进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该校校刊叫《银梅》,学校宣传广播命名为“银梅快讯”,学校开设的各种社团,如银梅书画、银梅文学社、 银梅足球社团、银梅乒乓球社团、银梅篮球社团等,都冠以“银梅”的称号。“银梅文化”已得到全校师生、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同,牢牢植根于广大师生心中。


同时,陂头中学通过开展各种银梅社团活动,把“银梅精神”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成立了各类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成效明显,其中,银梅文学社被评为“2018年河源市优秀学生文学社”。


此外,陂头中学往届学生廖楚瑜、谢怡然开展了《梅树·梅花·梅魂·梅文化——陂头中学银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探究》的科学研究项目,该项目荣获连平县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河源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陂头中学全体师生将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师生家国情怀,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建工作,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不断擦亮“银梅文化”特色品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统筹:曾飞文


■文/图:本报记者 邓金亮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