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以党员干部直联活动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
走进田间地头听诉求 解决百姓心头困难事
移动公司为九潭村群众加装信号塔,解决群众手机信号差问题。
■本报记者 谭绍丁
■特约记者 谢鑫 通讯员 杨梦莹
今年56岁的谢永德是连平县陂头镇陂头村村民,近日他遇上了两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是连平县委书记陈贤亮走进他家串门聊天,聊生产致富,听意见建议;二是因为养牛困扰了他很久的养殖、防疫和防病技术问题。就在这次聊天后,省农科院河源分院专家来到他家,进行技术和选养指导。
“党员干部能够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我们老百姓的声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个活动确实搞到我们的心坎上了。”5月14日上午,说起如今在连平县如火如荼开展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活动时,谢永德竖起了大拇指。
谢永德的事,只是连平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效的一个剪影。
据了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连平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拿起党员干部直联这一“法宝”,通过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倾听群众声音,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油溪镇九潭村的群众同样对党员干部直联给予点赞。九潭村地处九连山腹地,四面都是丛山峻岭。尤其是该村水口社和帘围社,由于位置偏僻,通信条件非常差,村民们的手机经常没有信号或者信号非常弱,对外联系非常不便。在党员干部直联工作中,当地相关部门把解决通信问题当成头等大事来抓,第一时间协调移动公司,在最短时间内安装好了信号塔,解决了群众手机信号差的问题。
乡镇群众有车无证、考证路途远、考证成本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开展党员干部直联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连平县陆续在各镇设立摩托车驾驶证考试点,将摩托车驾管业务延伸至乡镇,全力推进“送考下乡进村活动”,全程实行“一站式”“一次性”办结服务,最大程度简化申请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正为群众服务“到家”,解决了群众办证远、办证难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5月14日,连平各级各单位参与直联工作的党员干部5718人,党员干部累计深入挂钩联系户或服务对象36742人次,走访累计收集问题6708个,现场已答复或已解决问题5185个,党员干部累计领办民生实事3335件,各镇各单位解决民生实事累计投入资金2372.93万元,县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居民供水紧张、断头桥等一批对群众影响大的老大难问题正在解决。
连平县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直联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聚焦群众关心的供水、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按照分工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转办交办给相关责任单位。同时,该县还将持续补齐农村道路、水利、环保、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让党史学习教育不走过场,为群众办实事热度不减,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