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大湖湖东小学成立
点燃连平地区革命的热焰
■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党员干部参观大湖镇湖东小学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2011年6月,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被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之一。
核心提示
1940年6月,进步青年们在大湖湖东小学建立了连平县第一个党小组。同年9月,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湖东小学支部”也在此成立,革命火种播撒在大湖土地上,点燃连平地区革命的热焰,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此后81年间,党的旗帜在连平的土地上高高飘扬。置身于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眼前是百年老校——湖东小学,仿佛看见进步青年们风雨兼程来到此地宣传党的主张,“为革命斗争进行到底!”的呐喊声犹在耳畔;小学旁是一口老井,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从此地经过短暂驻扎时,地下党员用这口井水接待战士……一所小学、一群进步青年,在河源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承载着这段革命历史的湖东小学在2010年7月被连平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由连平县委、县政府立碑保护;2011年6月,被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之一。
历史故事——
在学校播撒革命火种
“五一”假期结束后,前往连平红色旧址参观的游客仍然不少。跟随游客的脚步,记者踏进了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展厅门口挂着一块陈旧的木制牌匾,上面写着“湖东小学”四个大字,显示这里曾经是一所学校。“湖东小学始建于1920年,是一座九开间的廊柱式房屋,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革命时期,湖东小学是连平县地下党的重要据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纷纷聚在这里,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宣传党的主张。”讲解员曾思婷领着大家走上台阶,踏进展厅:老旧的八仙桌、墙上陈列着的图片文章,向参观者讲述连平县党组织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大革命时期,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特别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对毗邻江西省的连平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一些进步青年纷纷到大湖传播革命思想。和平的青年团干事张觉青,进步青年邱汉雄、朱梦觉等先后来到大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以弘毅小学、湖东小学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先进思想在这所学校源源不断地传播开去,农民们学唱慷慨激昂的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炉,汗水淋漓去交租,割脱禾头冇米煮,可怜饿死老农夫。”此类通俗易懂、深入民心的歌谣还有很多,在当时发挥着启发民智、唤醒民众阶级觉悟的重要作用。农民思想的觉醒,引发了一系列农民的自发斗争,沉重打击了当地封建地主势力,为中国共产党在大湖地区建立组织、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1940年3月,中共和平县工委派共产党员周宝时到湖东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同期,龙川县共产党员张其初奉东江特委指派,到大湖、忠信一带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领导地下活动。当时,张其初委派共产党员陈学源进入湖东小学任教,暗中从事地下活动。周宝时、陈学源发展了当地进步青年曾方如(又名曾卓华)加入党组织。1940年6月,曾方如、吴泓生、黄慕平共同在湖东小学建立了连平县第一个党小组,标志着连平县党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历程。同年9月,中共东江特委青委书记饶璜湘根据特委书记指示,到湖东小学检查和指导党的工作,经过考察后,饶璜湘认为在湖东小学建立党支部的条件已经成熟,便召集了全体党员开会,传达了特委的指示,主持成立了“中共湖东小学支部”,张仁安任党支部书记。“我们所处的这个展厅就是当年开会的地方。” 展厅内摆放着的两张八仙桌,还原了当年成立中共湖东小学党支部的开会场景。曾思婷向游客介绍,“中共湖东小学支部”是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它的成立标志着连平县革命斗争走向了新的起点。
湖东小学成为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
中共湖东小学党支部成立以后,大力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的力量。当时,地下党员向群众宣传“耕者有其田”“人人有地耕、人人有饭吃”的共产党政治主张,传播革命新思想,播撒红色种子。饱受欺凌的农民纷纷站起来,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反对地主压迫,从地主手中夺回土地。“在进步思想的传播下,大湖镇五禾村是连平县最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村庄。”曾思婷向游客介绍,当时,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加入党组织,截至1942年底,大湖镇先后成立了6个党支部,整个大湖地区加入共产党的人数超过40人,其中在湖东入党的党员有18人。
随着党组织在连平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救亡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九连山下蓬勃兴起。1945,连平地方党组织帮助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下称东三支)成功进军九连山。1945年冬,东三支奉命北上九连山开辟根据地,而大湖是东三支进军九连山的第一个目的地。10月30日,张觉青只身一人来到湖东小学找到地下党组织,传达了部队当夜到达中洞,第二天晚上抵达大湖,要求做好迎接部队的工作通知。东三支的参谋林风时率短枪组秘密夜探湖东小学,与曾方如等取得联系。次日,湖东的党员组成三个小组,分三路迎接部队,并将部分同志安置在湖东小学,以联络后续部队。在大湖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东三支胜利抵达九连山下的热水新洞,将红旗插上了九连山。“东三支队的部分战士到达湖东小学后,地下党就是利用这口井水接待战士们。”游客们围在井边,听着曾思婷讲解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旧貌新颜——
红色资源为美丽乡村建设凝心聚力
连平县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史迹,目前登记在册的革命史迹共有49处。其中,大湖镇是连平县革命史迹较为集中的一个镇。作为连平县革命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连平县工作委员会所在地,大湖镇高度重视旧址的保护修缮工作,主动邀请专家对全镇几个重点革命旧址进行整体规划。大湖镇湖东村村委委员何运红介绍,政府第一期投入500万元对中共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进行修缮保护,接下来还将进行第二期修缮。记者看到,经过第一期修缮后,旧址内的展室布置精美、资料图文并茂,那些遥远的革命故事和人物,在丰富的图片文章、实物模型的展示下,都变得生动了起来。何运红说:“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旧址每个星期都会接待三五批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了解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过程,以及连平县开展革命运动这段历史。”
除了连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大湖镇还拥有丰富的古村落、古建筑资源,大湖寨、白云楼、粤赣古驿道以及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龙屋何新屋……一处处历史遗迹让人大开眼界,在这些古老遗迹发生过的革命斗争也无不让人动容,这些红色资源成为大湖镇发展的重要资源。大湖镇围绕“红色+生态”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定位,结合省粤赣古驿道修复,整合串联古驿道及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精心谋划,打造全民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走出了一条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大湖镇的实践证明,用好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可以为革命老区的发展凝心聚力、增添活力,大湖也因这一份“红色基因”的传承,而显得愈发光荣与庄重。
记者探访——
在追寻红色记忆中坚定理想信念
5月的大湖镇草木葱茏。近日,记者一行行走在大湖镇的各个村落,感受着大湖镇的红色文化底蕴。在采访时,记者偶遇了龙连高速一行30余人,大家在旧址内,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连平县党组织的诞生过程。青年党员简小清说,“当年的先进青年们在湖东小学以教师的身份,一边教书学习,一边秘密传播革命火种,工作与革命同时开展,他们为党为国奉献的革命精神让我深有感触。”
连平县党组织的建立,离不开青年群体的无私奉献。周宝时到大湖任教,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时,年仅23岁;张觉青负责开辟热水、大湖、忠信等地区工作,被国民党逮捕关押期间,受尽酷刑,临刑时,他泰然自若、昂首阔步,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仅39岁……“风华正茂恰少年”,在那段漫长的革命岁月,青年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秘密从事地下活动,为党的事业开辟道路,成就了如今万象更新、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当初那些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的青年,或许没有想过在几十年后,他们会成为后人眼中“伟大的开拓者和奉献者”。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是像我们一样平凡的年轻人,因为同一个信念,投身时代洪流,为祖国的发展开辟崭新的道路。
■文/本报记者 刘永菲 图/本报记者 肖斌 统筹/本报记者 凌丽 策划/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