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全力抓好七大重点工作
以高质量发展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连平县城鸟瞰图
■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全景图。2021年,连平县将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越来越多像司前村这样美丽、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特约记者 谢鑫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核心提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连平县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工作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紧扣发展建设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加快建设,争当全市“融深”“融湾”排头兵,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关键词: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更是连平后发赶超、提速发展的机遇期。连平县表示,全县上下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连平,提升绿色发展新优势;提升“融深”“融湾”质量效益,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生态、文化以及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帮扶和全面合作等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提升壮大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主动融入“双区”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打造人民幸福心城,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民生事业的“升级版”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交出令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连平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进出口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关键词:七大重点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发展基础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对外联通方面,加快推动厦(汕)昆高铁、赣广高铁、连梅高速、通用机场等一批基础性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对内联通方面,加快国道105线县城过境段东移、国道358线县城和忠信过境段南移以及省道513线内莞至元善段改建等,抓好县道、农村公路改造和提档升级,提升县域路网通达效率和安全水平。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县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县中医院升级改造、县妇幼保健院扩建、县第二人民医院改扩建等县级公立医院提升项目建设;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尽快全面投入正式运营;加快县城新水厂一期工程建设进度;推进小水电站整改工作,加快天然气主管道建设;推进城市配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5G基站75座以上。
完善项目建设机制。推进全县在库总投资155亿元、年度投资52.9亿元的137个项目建设,全力完成总投资32.7亿元、年度投资15.45亿元的12项省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本年度第一批总投资11.42亿元、年度总申报资金额5.4亿元的5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立健全“1+3+N”重大项目联动机制,引导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向有效投资领域集聚;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攻坚行动,高效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快产业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绿色工业发展。加大园区投入,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园区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提升;加强工业用地储备,加大园区扩园和闲置低效用地、空置厂房清理力度,提升园区接纳能力;抓好产业共建和项目建设,推动南山(连平)产业共建示范园一期园区尽快发挥效益,二、三期尽快投产达产;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力争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6个以上,新动工和投产项目各10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6家以上,完成技改投资4亿元以上,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
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大力推进文旅、农旅项目建设,挖掘发展廉政文化、忠信花灯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项目,形成观光休闲、文旅度假、农旅体验、研学旅行一体化;推进粤赣边界和南部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1—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力争接待游客量增长25%以上。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发展小店经济、老店经济,规范发展早夜市,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网红打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消费增长点;优化商贸企业上限奖补政策,引导传统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做大做强本地平台型消费。
加快农业农村建设
推动乡村振兴
培育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辐射带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一县数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动参与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建设,推动鹰嘴蜜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级产业园,大力扶持产业区加快发展;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更多农产品通过“圳品”认证直供“双区”。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村创建工作,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域开展“五清”“五美”和“四小园”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短板;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实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机制、资金整体纳入乡村振兴;做好新一轮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针对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加快城镇提质扩容
打造美丽宜居城镇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全力推进县城提质扩容;突出县城首位度和聚集度,加快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打好县城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完成富民大桥、东河大桥贯通工程建设,加快新汽车站、新文化馆、体育馆等重大市政项目落地;启动县城古驿道公园、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推进南山公园扩建升级,推进连平河城区段整治提升;尽快完成“两路一河”提升工程,加快各片区开发建设,将学校、公交线路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县城周边拓展,拉大县城框架。
提升乡镇建设水平。实施乡镇面貌提升行动,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忠信镇县域副中心建设,推动忠信镇与工业园区、灯塔盆地融合发展;加快隆街镇完善功能配套和加快城镇规划区土地开发建设,推动隆街镇与产业物流园融合发展;支持上坪、内莞、陂头、田源、大湖、绣缎等镇积极创建特色小镇,增强乡镇引领、辐射乡村振兴的带动力。
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推进“创文”“巩卫”工作,加强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作,推进“六乱”整治,抓好农贸市场、主要交通要道、服务窗口单位、城乡接合部等场所的环境整治和“两违”问题整治;强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持续向好。
加快生态建设
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推进新一轮“绿化连平”大行动,完成水源林建设任务8000亩、新造林抚育14200亩、中央森林抚育37600亩,完成乡村美化绿化项目10个;加强森林保护,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严格野外用火管控,切实提升森林防火水平;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巩固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碧道建设,确保全县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优良以上;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工业污染整治,确保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做好山水林文章,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家以上;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鼓励创建绿色建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提高市民生态发展意识。
加快深化改革
提升发展活力
持续推进重点改革。做好乡镇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理顺县、镇权责分工,健全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数字财政”建设;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一网统管”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政府部门决策、监管等事项实现在线协同办理,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和专业市场等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检查。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人才培育、研发机制培育和孵化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新增省级、市级工程中心1家和2家以上,新增市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家以上,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与“双区”医院合作,带动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卫生强县”。
加强社会民生保障。做好就业创业保障服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促进社保扩面征收,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完善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大病保险“一站式”结算服务;加强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发展。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的新改扩建,加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化解大班额现象;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力争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良性发展。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打造连平特色文化品牌;积极举办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和体育赛事。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禁毒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和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筛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和“广东技工”工程;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保障;加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启动古驿道公园、体育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