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动工及银行授信暨“农地银行”成立仪式举行
两家银行共授信25亿元
○本报讯 记者 张平 特约记者 廖志良 近日,江东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动工及银行授信暨“农地银行”成立仪式在古竹镇孔埔村举行。副市长孙锋,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卓凯,江东新区党委书记朱永生,江东新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志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源市分行分别向江东新区管委会授信,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给江东新区授信金额为15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源市分行授信金额为10亿元。江东新区是目前全市唯一获得两家银行授信的地区。领导嘉宾共同推杆启动项目建设,标志着江东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入建设实操阶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促进乡村振兴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源头活水,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江东新区主动谋划、加速推进,坚持把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管委会统筹协调职能,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有效构建起“党委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立体化工作体系。
江东新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立足土地资源要素特点,构建“一廊两片三区三屏”整治功能格局,差异化引导整治任务布局,谋划68个整治项目,总投资约22.11亿元。去年9月,《河源市江东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同意,成为全省唯一一个非行政区编制方案纳入省厅第一批实施内容。同时,江东新区开辟新路径,成立“农地银行”探索“致富门”。
实施“农地银行”探索新型土地流转经营模式,是江东新区推进“百千万工程”一个重要抓手,以区属国企等作为载体,搭建土地流转新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承包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将碎片化的农用地资产进行收储,按需进行连片整治提升。
江东新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地从哪里来”“地要怎么用”等问题,并将逐步推动江东新区形成“良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新格局。同时,江东新区按照在典型镇先行先试的思路,在临江镇、古竹镇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梳理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期)项目,打造临江镇“未来社区、品质榕乡”和古竹镇环越王山和美乡村带精品工程,计划投资总额约1.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江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保障好项目实施,协同发力,及时跟进衔接、细化落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临江镇、古竹镇要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群众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样板;区自然城建局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源市分行和技术团队的沟通对接,进一步细化完善项目规划设计,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企业要科学组织、高效推进,确保按期、保质、安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