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国家高新区吸纳六七万名工人
工人扎根企业 成就美好生活
■河源市禾望电气有限公司员工正在作业。河源国家高新区300多家工业企业吸引了六七万名工人。 邓燕琴 摄
○本报讯 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张立 日前,记者从河源国家高新区获悉,300多家各类加工制造企业云集,吸纳了约六七万名工人在此干事创业、奋斗拼搏。不少年轻工人表示,相对于外面的各种行业,在河源国家高新区企业扎根有很多优势,包括减少工作压力、提升专业技能、保障稳定收入等。
来自江西省鹰潭市的汪长刚是“80后”,2001年高中毕业后,他前往浙江闯荡,从普工干起,创业自强,还自修了机械设计专业。2016年,他进入深圳市蓝海米克刀具模具有限公司工作,并随公司搬迁来到河源国家高新区,如今他已成长为部门经理,月收入过万元。汪长刚表示,自己尝试创业、就业后,得出一个感悟,就是年轻人要用心做自己的事,潜心学习,提升技能,储备经验。如今,相较于在外面漂泊,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扎根、在制造业扎根,收入更加稳定,自己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家人。汪长刚相信,只要自己勤劳肯干,技能慢慢提升,收入逐渐提高,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未来也会有更好的成长空间。
来自江西上饶的林荣是一名“90后”,2014年毕业于江西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随后进入深圳一家联懋厂工作。2019年5月,他辞职到惠州开了一家餐饮店,两年亏损了20万元。他索性关闭店铺,重新回到工厂打拼。如今在河源国家高新区工作的林荣,月收入稳定在8000元左右。
据初步统计,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有企业300多家,总用工规模约六七万人。不少企业针对新时代年轻人的个性需求进行革新,提供的岗位待遇提高了,工作时间弹性加大了,职称评定的通道打通了,在年轻群体看来,进厂务工、提升自己也是一个好的就业选择。
园区务工人员黄嘉强说,他于2020年参加工作,一开始从事服务行业,去年到园区的服装制造企业上班,月薪比之前高1500元左右。务工人员吴杰说,在工业企业上班,最重要的是环境稳定,解决吃住,降低每个月的生活支出,因此能存下一些钱,为未来作准备。
另一位园区务工人员曾小龙表示,他能够理解很多年轻人想在外面闯荡世界的想法,自己经历过这一阶段之后,还是选择离家更近的制造业岗位,并将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