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江东新区

青山绿水绘新卷

——江东新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21-03-16 10:07:35 来源:河源日报

■古竹镇越王山。江东新区将以越王山为依托打造文旅产业。

■位于柏埔河和东江交汇处的江东新区滨江生态景观长廊

■江东新区干部职工植树添绿

■江东新区梧桐山云海 江东新区供图

核心提示

最美人间三月天:东江东岸,柏埔河畔碧水悠悠,江东新区新落成的滨江生态景观长廊,黄花风铃木、粉色樱花等次第盛开,游人在这里打卡拍照、漫步休闲,领略爱情与生态之美,也成为新春时节河源市民新的游玩之地。

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江东新区滨江生态景观长廊的建设,极大改善了辖区生态人居环境,不仅生态环境意义明显,经济社会效益同样明显。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高铁新城片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对促进周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东新区滨江生态景观长廊的建设是江东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江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为目标导向,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守好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稳步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近5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79亿元

“项目一期于2020年12月份已全面完成建设,并开始试运行,现各项排水指标均达到设计排放标准,项目在线监控并入市环保监测平台。”项目业主单位河源江东新区公用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1月30日,江东新区产业园区北片区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揭牌。

江东新区产业园区北片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共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投资建设约6700万元,占地24697.8平方米;二期投资建设约1.33亿元,占地27908.6平方米;一期污水处理规模为1万吨/日,二期污水处理规模可达到4万吨/日。该项目将主要用于收集处理临江圩镇及产业园区的生活污水。目前,江东新区临江圩镇、产业园区拥有常住人口7988户共34544人,流动人口 1.1万余人。

除江东新区产业园区北片区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外,2020年底,古竹污水处理厂首期亦完工,进入试运行阶段,每天可处理污水1万吨,项目建成后对古竹镇生活污水减量减排起到重要作用。

立足加强城乡生活环境治理,江东新区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完善区镇村三级污水管网建设,积极筹划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项目。截至2020年底,江东新区已建成镇级污水管网82.61公里,基本完成28个面上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同时,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面管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目前,江东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比例达50%。

环保资金投入连年增加。据统计,近5年来,江东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约6.79亿元。

筑牢生态防护屏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东新区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加强源头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截至目前,江东新区省环境保护督察28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7项,未完成的1项整改任务正在持续整改中。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共29宗,已全部办结并依法公开。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力落实河(湖)长制,建立健全“一河(湖)一策”治理管护长效机制,推动东江左岸50.47公里防灾减灾工程落地建设,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根据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及新区常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均为达标水质,纳入考核的三个断面东江、柏埔河、义容河水质均达标。

——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区域空气质量会商和联防联控,开展“降尘、管车、治污、禁烧和控放”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空气质量达标。2020年,江东新区城市空气六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 98.9%,完成考核目标。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管控,落实土壤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三产融合发展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涸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应该舍弃推动经济发展。如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近年来,江东新区系统做好“六水”“六林”文章(“六水”指水系、水运、水能、水资源、水产业、水环境;“六林”指储备林、经济林、碳汇林、林产品、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加快构建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生态农业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

——发展绿色工业。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降耗,支持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如,在大数据产业方面,江东新区当前正依托阿里巴巴广东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联通云数据中心等项目,引进和落户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推进江东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建设。

——发展绿色服务业。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山地旅游、文体娱乐等产业。如,在打造滨江都市经济带上,江东新区以“三江六岸”为纽带,发挥新区江岸线长、滨江资源优的优势,推进城市起步区滨江功能带规划建设和产业园区滨江配套用地(首期)控规落地实施;加快推进文博新城、科创城、生态环保城市会客厅等项目落地建设,培育“碧道+”产业群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科教培训、文化创意等高端现代服务业。

——发展生态农业。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农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奋进“十四五”

绘就江东美丽生态画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近期召开的江东新区2021年度工作大会锚定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成为应有之义。

江东新区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绘就江东美丽生态画卷,努力为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作出新区贡献。

在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发展路径上,江东新区提出,围绕“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统筹“点线面”三维发力,以点连线带面,推动新区全域全面高质量发展。

“线”即做好江岸线、交通线和生态线的文章。其中,生态线即依托新区东部的生态屏障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育、山地旅游、健康养老、现代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在具体工作上,“十四五”期间,江东新区将打造“五园”(梧桐山公园、凤凰岭公园、邬塘公园、江东文化公园、智慧公园),全面推进东江52公里碧道建设,把东江碧道打造成集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市绿廊。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完成江东净水厂、产业园区北片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古竹(双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建成新区自来水厂、建筑垃圾消纳厂,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组稿:本报记者 黄世军 特约记者 俞俊翔 通讯员 陈敏

■摄影:本报记者 黄世军(署名除外)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