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江东新区

尽锐出战“拔穷根”

——河源江东新区临江镇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09-25 10:31:38 来源:河源日报

■年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临江镇举办消费扶贫展

■临江镇政府联合企业为受疫情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专题招聘会

■研学旅游基地效果图。临江镇还将着力打造以桂林村为代表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产业相似或互补的区域,发展“串珠成链、连片开发”的产业模式,建设桂林村、前进村、年丰村研学旅游基地。

核心提示

中草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数百亩金丝黄菊和药用玫瑰长势喜人;“扶贫商城”让“土货”插上互联网“翅膀”,走向广阔市场;贫困户走进种植基地或企业生产线,“家门口”就业有了稳定收入……9月的临江镇,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江东新区临江镇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江东新区党委、管委会工作要求,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关键问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尽锐出战“拔穷根”,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89户79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两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63.65元。

扛牢政治责任

组织保障有力 挂图作战攻坚

临江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下辖禾坑村、桂林村、前进村、联新村、澄岭村、年丰村、梧峰村、胜利村、光凹村、塘排村、临江居委会,共10个村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7万人。在新一轮精准扶贫摸排中,该镇核定贫困户289户790人(可开发的贫困对象133户555人,不可开发的贫困对象156户235人),其中2个省定贫困村有贫困户102户342人,8个面上村有贫困户187户448人。

近年来,临江镇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举全镇之力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临江镇党委书记温远良表示,乡镇党委书记是五级书记抓脱贫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级,是基层落实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必须强化组织保障,做到提高站位知责明责,清醒认识问题挑战,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扛牢攻坚责任,确保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

据介绍,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临江镇出台《临江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把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逐条细化、量化分解,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照图施工、对账销号,压紧压实到镇、村、工作队两级领导、三方力量。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剖析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落实书记遍访贫困户制度,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做到遍访全覆盖、多频次、解难题。

政策落实100%

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承载着民生期待,同时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脱贫的质量和成色。

学有所教——目前,临江镇贫困子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应落实教育补助215人,已落实215人,落实教育扶贫政策100%。从2016年起,该镇每年对高中(含中职以上)至本科的学生每人每学年发放教育补助金1000元。截至目前,该镇已发放教育补助金14.6万元。

病有所医——医疗救助、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政策全落实。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医疗保险全覆盖,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全部纳入特重大疾病救助范围,落实医疗报销125人次。

老有所养——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全落实。落实全额资助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79人参加养老保险;216人享受养老保险,落实养老保险政策达100%。

住有所居——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全镇133户住房改造工作已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已全部拨付补助到位。其中,2016年完成住房改造39户,2017年完成77户,2018年完成17户。

着眼长远长效 多措并举“拔穷根”

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存发展问题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临江镇立足长远,“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着力打造扶贫产业,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以产业发展提高农户收入,振兴村级经济。

特色种养助力脱贫——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导,以点带面带动长效产业发展,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多年来,临江镇积极推动各村发展“短平快”种养产业及着力打造“长效”产业,目前已在桂林、禾坑、胜利、年丰、梧峰、塘排等村连片种植药用玫瑰、金丝皇菊中药材基地800亩,着力增加农户收入。

教育扶贫点亮希望——近年来,临江镇不遗余力开展教育扶贫,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基因的代际传递。一方面,临江镇严格落实扶贫政策,对符合政策的215名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金。另一方面,该镇全力开展“爱心支教”,补齐素质教育短板;实施“爱心牛奶”工程,提升师生身体素质;举办“爱心夏令营”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持续开展“奖教助学”活动,鼓劲“扶志扶智”;大力投入硬件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金融扶贫“贷”动增收——长期以来,金融“缺血”一直是困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难题。为此,临江镇坚持把金融扶贫作为“贷”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杠杆,本着利于贫困群众脱贫的原则,大力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截至目前,该镇推动落实金融扶贫项目(即小额贷款项目)69个,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电商成脱贫新“引擎”——临江镇利用扶贫开发资金重点打造“桂林村扶贫商城”,采用“互联网+农业”的运行模式,将传统农产品销售与互联网电商结合起来,为农户、贫困户的农业种养增收提供新渠道,既推动了电商扶贫、消费扶贫齐头并进,也在生产端和运营端实现了“联农带农益贫”。据统计,“桂林村扶贫商城”运营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总额282万元,拉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近2000元,带动脱贫成效突出。

技能培训激发动力—— 临江镇以引导贫困群众从要脱贫到会脱贫、能脱贫,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技能培训工作,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长期以来,该镇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为他们送去脱贫技能技术知识,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岗位,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和赞扬。

就业扶贫拔掉“穷根”——近年来,临江镇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理念,通过深入分析贫困人员未就业的原因,采取扶贫技能培训、开办扶贫车间、设立扶贫专岗、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帮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临江镇联合桂丰集团为受疫情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举办专题招聘会,助力贫困户尽快复工,及时保障和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消费扶贫有“钱”景——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举措,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创新与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销售问题,临江镇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近年来,该镇专门举办扶贫消费展,将扶贫企业和农户的农产品进行产、展、销对接,为贫困户拓宽销售链,助推消费扶贫升级,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截至目前,消费扶贫线上线下销售额达到283.6万元,带贫益贫效果显著。

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最后总攻倒计时。临江镇提出,要坚决防止松劲懈怠、厌倦厌战、盲目乐观思想,继续以攻坚克难的劲头解决突出问题、补齐短板弱项、抓好完善提升,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以冲刺撞线的状态落实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接下来,该镇将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案例】

村里建立扶贫线上商城

“土货”上网销售近300万

“桂林地瓜”“桂林花生”“桂林毛竹笋干”“桂林走地鸡”……在江东新区临江镇桂林村委会办公楼的互联网电商平台办公展示区内,展架上排列着各种有“桂林”印记的“土货”。这些“土货”包装简单大方,人们通过“逛”微店下单,就能把村民种养的绿色无公害产品通过互联网配送到家门口。

自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临江镇桂林村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的牵头帮扶下,立足农业种养生产的实际情况、原生态地标性物产的独特性,利用扶贫开发资金投资建设了“桂林村扶贫商城”(微信端),为桂林村的农户、贫困户实现种养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

电商平台

让“土货”上了网

桂林村总人口3956人,下辖13个自然村,是临江镇第二大村。

在农村群众看来,地瓜、花生、蔬菜、走地鸡等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农副产品,由于常年的自给自足和分散经营,这些农副产品从未发挥出它们的更大效益。然而对追求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城里人而言,这些农产品却如同宝贝。

2016年10月底,桂林村互联网电商平台挂牌,经过几年发展,如今一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为依托、以农副产品微店孵化基地为载体的桂林村互联网电商平台项目初具雏形,一系列有“桂林”印记的“土货”“触网”,人们通过“逛”微店下单,就能把桂林村村民种养的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配送到家门口。

同年,桂林村投资30万元的“互联网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扶贫项目启动运作,带动贫困户发展生态走地鸡等养殖项目,将传统农产品销售与互联网电商结合起来,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新渠道。

拉动贫困户

人均增收近2000元

据介绍,“桂林村扶贫商城”采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运行,在充分利用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食堂集中采购、工会福利采购、员工家庭消费的基础上,将传统农产品销售与互联网电商相结合,重点推广“桂林村三宝”(土鸡、土鸡蛋、土榨花生油)。今年疫情期间,商城还开展“行长直播带货”、员工消费扶贫活动,进一步帮助贫困户增收。

据统计,“桂林村扶贫商城”运营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总额282万元,拉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近2000元,益贫成效突出。

今年42岁的邓环光是桂林村的养殖大户,也是致富带头人之一。他介绍,自“桂林村扶贫商城”运营以来,其养殖的走地鸡供不应求。接下来,他将通过发放鸡苗、统一收购等途径,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生态养殖业。

临江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桂林村扶贫商城”通过推广,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户、贫困户的收入,补充扶贫开发资金,既推动了电商扶贫、消费扶贫齐头并进,也在生产端和运营端实现了“联农带农益贫”。

文/图 本报记者 黄世军 见习记者 雷宇烁 特约记者 廖志良 通讯员 赖勇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