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江东新区

——江东新区临江镇加快开发建设纪实

双轮驱动 核心引擎

2019-09-26 17:08:50 来源:河源日报 黄世军

 

位于临江镇的江东新区产业园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效益逐步显现。本报记者 冯晓铭 航拍

核心提示

临江镇,这个因面临东江而得名的中心镇,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在江东新区奋力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的发展征程与使命任务中,提出了构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其中,临江镇坐拥高铁新城组团和产业起步区组团两大组团,其被赋予打造江东新区发展核心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定位,迎来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机遇。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近年来,特别是去年8月以来,临江镇按照江东新区“三点三带四组团” 战略发展布局,牢牢抓住重大机遇,切实扛起历史责任,大力推进高铁新城组团和产业起步区组团开发建设,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有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百舸争流,不进则退。临江镇新起点上的动员令已经发出、冲锋号已经吹响。该镇将坚持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姿态,全力打造江东新区发展核心,为新区推动提效破局、加快打造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作出新贡献,向上级和全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临江镇简介

临江镇因面临东江而得名,全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地处东江东岸沿线,与河源高新区隔江相望。临江镇是河源市区跨过东江向东发展的腹地,被定位为河源市未来行政中心,是江东新区发展核心。近年来,临江镇分别获评全国食品安全示范镇、省级中心镇、省卫生先进镇等称号,是纳入河源市“十三五”重点规划的乡镇之一。

历史与机遇

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

临江镇,镇名因面临东江而得,全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从历史沿革来看,新中国成立初,临江镇属古柏区、第四区,1952年属第十区(柏埔镇),1957年12月成立临江乡,1958年10月属柏埔公社,1961年4月分立临江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设临江镇。

建市以来,临江镇充分发挥毗邻市区与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优势,依托地理与资源禀赋,在经济贸易、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市各乡镇前列。2004年,临江镇以建设临江工业园为载体,努力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倾力打造招商引资平台,迎来了投资开发的首轮热潮。2005年,该镇完成财税总收入1354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同比增长48.5%。

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临江镇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4年5月20日,江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运作,拉开了河源二次跨江发展的序幕。原属紫金县管辖的临江镇、古竹镇划为江东新区管理。2015年,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园获批省级产业园,并于2017年获评省级优秀产业园(起步园),其中,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园省级产业集聚区就坐落于临江镇。

在2018年10月11日召开的江东新区工作大会上,江东新区党委、管委会正式提出构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打造高铁站、航运码头、通用机场“三点”,东江东岸生态景观产业带、都市经济产业带、东部乡村振兴产业带“三带”,城市起步区组团、高铁新城组团、产业起步区组团和特色产业组团),以“四组团”为发展主战场和拉动江东新区发展的“四轮驱动”系统,推动新区全域协调发展。

临江镇作为高铁新城组团开发建设的主阵地和产业起步区组团的发展腹地,被正式赋予打造江东新区发展核心的使命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找准了发展的着力点。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高铁新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节点、河源市中央商务区、河源市未来行政中心,必将让临江镇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源红利。

临江镇,已经迎来了“二次创业”的重大机遇和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扛在肩上,临江镇党委书记温远良表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按照新区“三点三带四组团”战略发展布局,牢牢抓住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攻坚奋战,以“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拿出“二次创业”的力度和干劲,努力实现“二次创业”的突破和成功,奋力推动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建设,为河源、江东新区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双轮驱动”全力打造核心引擎

平台与发展

吊塔林立,机声隆隆,工程车辆穿梭于建设工地……

江东新区临江镇联新、澄岭片区,与河源高新区一江之隔,一座产业新城正在崛起——江东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下称江东新区产业园),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加速集聚。

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临江镇全体干部群众付出的辛勤汗水。近年来,临江镇党委、政府立足新起点、担负新使命,以主人翁精神,全力推进高铁新城组团和产业起步区组团开发建设,助力推动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建设提效破局。

以江东新区产业园为主阵地的产业起步区组团,是江东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是新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高端产业延伸区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重要承载地。

高铁新城组团是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节点、河源市中央商务区、河源市未来行政中心,是江东新区发展核心中的“核心”。

近年来,临江镇加快推进高铁新城组团和产业起步区组团开发建设,特别是在征地拆迁项目用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起步区组团方面,自2015年启动开发建设至今,江东新区产业园累计完成征地面积8000多亩,投入资金8.8亿元,平整土地3600亩,建成道路8.7公里、管网8.4公里,引进项目35个,动工投产项目18个,园区配套日趋完善,产业发展效益凸显。

高铁新城组团方面,完成赣深高铁(临江段)、深河人民医院等项目的供地,高铁河源东站站前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启动,基本完成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的供地,正在全力推进高铁新城二片区项目用地的征拆工作。

与此同时,临江镇还以“零容忍”态度狠抓土地管控,采取日常巡查、白天强拆、夜间执法等措施,加大巡查频次和力度,以严纪律、铁手腕,严厉打击“三违四抢”现象,切实规范用地行为,坚决维护项目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建房秩序。

临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俊辉介绍,接下来,该镇将以“双轮驱动”打造引领江东新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力推进高铁新城组团和产业起步区组团开发建设,为河源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建设提效破局展现临江担当、作出临江表率、干出临江作为。

据介绍,接下来,该镇将继续全力推进高铁新城二片区项目用地的征拆工作,全力配合推进高铁河源东站站前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柏埔河以北道路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留用地、安置点等项目用地的征拆工作,完善行政服务中心项目用地,完成高望片区自来水升级改造,谋划高铁新城其他片区项目用地的征拆工作。在产业起步区组团开发建设上,全力推进产业起步区扩园工程,重点推进东环南路、茂布沙另片区、纬四路、柏埔河南路等项目用地的征拆工作,完成禾坑沥迁改工程,大力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桂林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村民生产生活留用地和安置地,全力配合推进入园工业项目的施工建设,助力将新区产业起步区打造成有高度、有基础、有亮点的深河合作区。

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民生与保障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近年来,临江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一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全民禁毒工程,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深入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危房改造等措施,贫困户“两兜底三保障”得到有效落实。据统计,2016—2018年,该镇累计脱贫267户709人,脱贫率达87%。三是深入推进创文、创园、巩卫工作,大力实施村居卫生清洁工程,加强企业排污排废管控,全面推行河长制,清理非法养殖场,完成市森林防火重点镇摘帽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该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各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清理垃圾、杂草、淤泥以及拆除危、旧、弃房,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胜利村、桂林村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项目全面动工,将于年底竣工,8个面上村已完成项目库筹备工作,今年内将全面动工,完成胜利村、桂林村、年丰村的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和美丽村庄。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该镇提出,在完成今年“十件实事”的基础上,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力量参与,全力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大力推进柏埔河碧道、临古路景观长廊、光凹桥和花坑桥建设,高望片区自来水升级改造、圩镇改造、行政村道扩宽和自然村道硬底化、卫生院重建及产业园公墓山、临江中学高中部等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

据介绍,接下来,临江镇将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加快推动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围绕非法买卖土地、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漫天要价、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涉赌涉毒等类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全民禁毒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严格对照“八有”脱贫标准,抓好贫困户“两兜底三保障”政策落实,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危房改造等工作,确保剩余36户贫困户106人如期脱贫。三是持续推进创文攻坚,坚持开展“周三卫生日”活动,深入开展村居卫生清洁工程,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积极开展河流“五清”“清四乱”行动,严抓森林防火、防洪防汛等工作。

同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农业全面发展。一是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确保各村达到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二是完成胜利村、桂林村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8个面上村的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年丰上店、前进塘唇、桂林大岭的整治工程,确保如期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三是按照市委“1+6+N”方案和新区“四个五”计划,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重点推进胜利村、桂林村、年丰村的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把桂林村打造成省定贫困村建设示范村,并积极谋划和推动符合各村实际的特色产业落地,争取率先实现产业振兴,确保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本版组稿:本报记者 黄世军  特约记者 廖志良 通讯员 张涛

本版制表/小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