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守护绿色“活文物”
全县438株古树名木享受“专家呵护”、佩戴“科技护甲”
○本报讯 记者 叶春雨 古树名木是承载岁月沧桑的绿色“活文物”,更是见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为保护好这一绿色“活文物”,和平县创新工作机制,开展“人防+技防”,为古树名木提供“专家呵护”、佩戴“科技护甲”,在古树名木保护领域不断深耕,为绿美和平生态建设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和平县全县登记在册古树名木共计438株,其中一级古树16株、二级古树82株、三级古树339株、名木1株,是和平县珍贵的生态财富。为对这些珍贵树木实行精细化管护,和平县构建了“人防+技防”的双重保障体系。在技防方面,为16株一级古树全面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智能监护和可追溯保护 ;为全县438株古树名木建立了“一树一档”动态数据库,实时记录古树名木的生长状态、生长环境变化以及各项养护需求等重要信息,为科学养护和管理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同时,为古树名木购买专项救护保险,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构建起一道坚实的保障防线。
在人防方面,和平县专门成立古树抢救复壮专家组,精准救治濒危古树,已成功救治27株古树,保护古树健康。据介绍,专家组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不同状况的古树名木制定个性化复壮方案,综合运用树体修复、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改良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濒危古树进行精心呵护。在阳明镇大楼村,依托古树群落的景观特色,打造了集观光、休闲、科研于一体的高质量古树公园示范点,不但融合了古树保护和科普教育,而且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的好去处,让游客切身感受古树名木保护成果和意义。
古树名木承载着集体记忆,是留给子孙的绿色财富。讲好古树名木故事,汇聚社会保护力量,是子孙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重要一环。为此,县林业部门开展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的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工作,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人人爱护、人人保护古树名木的浓厚氛围。
此外,和平县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已形成了政府主导、专业养护、社会参与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持续为守护绿色“活文物”贡献智慧和力量,为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增添光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