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县城首位度,殷实民生福祉

和平奋力打造新印象

2023-11-21 10:17:08 来源:

2d3cf7b8dcd94bec2a5e0fa2d55aae1c_hyrbs1121004_001_01_s.jpg

■和平县城

603afc35e7670e9338e5374c828baac6_hyrbs1121004_001_02_s.jpg

■观察团在和平县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参观

f261ce9666be6b06e0f011b0205f80e4_hyrbs1121004_001_03_s.jpg

■群众在和平县城灯光球场打门球

62bf6e0f9631b373f637831eee91bcc8_hyrbs1121004_001_04_s.jpg

■和平县彭寨镇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b47c5f55fa58d65e57f46cbe527c9569_hyrbs1121004_001_05_s.jpg

数读和平新印象 ■制图:吴丹

42a8f1284d6b00bd61896a8d63ecc7a2_hyrbs1121004_001_06_s.jpg

调研行 视频二维码

1aa5142349bd870282286d0832ffb15b_hyrbs1121004_001_07_s.jpg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源河客户端

核心提示

从京九铁路入粤第一县,到赣深高铁穿境而过;从古时“联络闽广”的“要害之地”,到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重要窗口;从粤北小城,到“产城融合”“城园互动”的和平样板……

和平,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正不断迸发新活力,点燃新引擎,打造新印象。

11月9日至10日,“河源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调研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和平县。从目之所及到身之所感,这片热土正以昂扬的姿态和火热的激情,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蓝图规划”到“聚链成势” 

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目前是施工的黄金期,我们正在抢抓进度,争取2024年底前完成七通一平。”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北扩工程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龚俊说。

项目现场,挖掘机、推土机在远处轰鸣。该工业园北扩项目涉及和平县阳明、大坝两镇,占地面积约1815亩,总投资额6.5亿元,于今年4月正式动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扩大和平县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大幅提高接纳制造业企业的能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优质项目落户和集聚发展,助力和平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县域,关键是强产业,找准产业发展“赛道”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和平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抓深圳市福田区对口帮扶的重大机遇,深化园区合作共建,推动双方建立和运作好“飞地”“反向飞地”,聚焦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持续做强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六大主导产业,推动“六个十亿级”产业聚集发展。

蓝图变现实,关键在落实。围绕产业发展平台,截至目前,和平县已储备工业用地900亩,年内可实现供地40万平方米以上,可供项目直接入驻使用的标准厂房达7万多平方米。在抓好平台建设的同时,和平县还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以联合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驻点招商等方式,招项目、壮筋骨。今年以来,和平县领导赴3省9市开展招商引资37次,拜访企业和商协会63家;招商小分队累计外出开展招商引资61次,对接企业和商协会107家。

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和平在产业发展上的努力,让众多企业将目光聚在和平、将项目落在和平。今年1月—9月,和平县累计实现在谈项目49个,意向投资总额297.27亿元;新签约工业类项目22个(正式签约的19个项目中,制造业项目16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3个),合同投资总额73.60亿元;新动工工业类项目11个,合同投资总额50.77亿元;新投产工业类项目11个,合同投资总额30.8亿元。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农业高效发展势头强劲

“前段时间开展的广东省首届经济林丰收节——河源油茶节系列活动,给我们发展油茶产业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和平县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南粤福和公司)总经理谢进斌说,今年是油茶丰收年,目前,该公司已采摘油茶果30万斤,生产加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走进南粤福和公司,一系列自动化生产设备让采访团成员眼前一亮,严格的生产流程更是获得大家的点赞。谢进斌介绍,油茶深加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茶籽粉碎、自动蒸麸、自动做饼,既保持了传统榨油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更好地把控茶油品质。他表示,公司以发展油茶产业为己任,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发展思路,把油茶产业发展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

南粤福和公司是我市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也是和平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龙头”。

猕猴桃、腐竹是和平农业的“老字号”,产量和市场认可度都比较高。近年来,和平县在做强做优老品牌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产业兴县行动,聚力特色农业高效发展,着力加快建设猕猴桃、百香果、优质稻、茶叶、油茶、黄豆等“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向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效益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和平县“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总面积为48.2万亩,年产值31.24亿元,占全县全年农业产值比重达41.21%。六大产业中,猕猴桃、腐竹、丝苗米已先后成功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油茶入围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

和平县统筹支撑产业发展的要素,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商贸流通、仓储物流、农机服务、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六大服务业,全力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做大做强符合和平实际、具有和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

从“全面铺开”到“精雕细琢”

幸福和平更加宜居

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走进和平县新城区,“宽敞舒适”“产城融合”等词语,不断出现在采访团成员的交谈中。不过,给大家更多惊喜的,是和平县城老城区的“蝶变”。

从“一江两岸”亲水步道的打造,到灯光球场的建设解决附近群众锻炼和健身的问题,再到老旧小区的改造……无论是已完成的项目还是进行中的项目,都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加码”。

在灯光球场采访时,一位正在打门球的满头白发的阿婆引起大家的注意,只见她动作熟练、出手沉稳,不时赢得队友的夸赞。

“灯光球场改建后,我每天早上都会约同伴们过来打上几把门球,锻炼身体。”今年86岁的谢阿婆说,来灯光球场打门球成了附近老人每天锻炼的“必修课”,舒适的运动场所让他们的幸福感满满。

城市“微改造”,改出民生“大幸福”。

离灯光球场不远的凤鸣路,此时也是热火朝天,钻机、挖掘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不久之后,这些老旧的大街小巷将以新面貌,为周边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

今年以来,和平县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分3批次9个片区实施,共计涉及居民1245户。目前,第一批项目已于今年7月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现已完成约60%工程量,预计11月底至12月中旬完成道路大面积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计划分别于2024年、2025年实施。

和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股负责人曾煜鹏介绍,和平通过对老旧小区住户的摸排调查,根据实际情况以连片改造形式进行片区改造。除了建筑外饰和屋面形式改造外,对雨污分流、车行道、“三线”整治、公共活动场地等都会进行完善和提升,尤其是停车方面,将会通过规划一定区域设立充电桩,让居民的电动车充电安全得到保障。

从“护绿增绿”到“绿富”双赢

绿美和平向绿而兴

走进和平县古树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里空气格外清新,成片高耸的枫树勾起人们对漫山火红的向往。

和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许海武介绍,古树森林公园以针阔混交林为主,存留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珍稀植物桫椤和百年以上的古树13株。其中,“杉树伯公”的树龄已有387年,“枫仙娘娘”的树龄为252年。

峰峦叠翠、古木遒劲,这样的景色在和平比比皆是。

和平县位于东江上游、粤赣边境,境内资源丰富、林业发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40%,林木绿化率达75.66%,植物种类达1400多种,野生动物140多种,是广东省的林业重点县之一。

今年以来,和平县林业局通过实施绿美和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聚力将古树森林公园示范点打造成为集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休闲游憩、自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水平绿美和平示范窗口,推动“林与城相依,人与林相融”的高品质城乡绿美生态环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仅今年义务植树活动,和平就种植252亩1.99万株树木,持续增绿护绿,擦亮绿色底色。

逐绿而行,向绿而兴。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和平的温泉旅游持续火热,一条条旅游精品路线吸引着各方游客。今年中秋、国庆假期, 和平县共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同比增长65.2%,绿色生态效益正加快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让“绿水青山”有价值、能致富。

访

四大省级农业产业园齐发力 农业有奔头 农民有盼头

在和平县彭寨镇的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里,晚稻迎来丰收,微风吹过,卷起一道道金色麦浪,不仅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金灿灿”的财富。

作为和平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打造优质稻米全产业链为发展格局,助力筑牢“粤北粮仓”根基。

“公司有比较完善的生产线,实现了育秧、插秧、收割、碾米、包装全程机械化操作。”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武说,乐源的丝苗米每斤能卖到15元,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地。公司也在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水稻7000多亩,带动周边农民约300人就业。

彭寨的丝苗米种植、加工,得益于和平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成功创建。目前,和平县以彭寨、贝墩、东水、古寨等10个镇为核心,以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打造和平县“十万亩”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着力建设丝苗米产业“生产+加工+科技+流通”全产业链。今年,和平县种植优质稻11.68万亩,产量4.5万吨,年产值3.72亿元。

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猕猴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是和平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四驾马车”,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今年2月,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贝墩精深加工区正式投产;今年9月,合水腐竹三产融合发展区投产;今年10月,广东省首届经济林丰收节——河源油茶节活动在和平县举行,一大批专家、企业、新闻媒体齐聚,为油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我们基地目前有2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生产,其余10条生产线年底前将全部投产,投产后,自动化生产线可日产干腐竹约6000斤,湿腐竹约8000斤,预计明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合水腐竹三产融合发展区营运经理邱益道说。

同样,在和平县政府的引导下,龙德信、南粤福和公司等油茶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推进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的道路。预计今年和平县油茶产值达8.47亿元。

“四驾马车”齐发力,让“小特产”成长为“大产业”,也成为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单打独斗难成事,集聚发展路子宽。谈及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和平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步实现集中连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聚力建设规模化种植加工基地为依托,建成由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解锁县城首位度提升“密码”

“又多了一个可以逛街吃饭喝奶茶的地方啦!”走进和平县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只见万达影城、众万家超市、老西安、瑞幸咖啡、喜茶、霸王茶姬等品牌商铺前客流如织,一批又一批市民前来消费、购物。

城市首位度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反映的是城市在一定区域内发展要素集聚、功能支撑、引领辐射作用发挥的广度、深度和强度。和平地处粤赣交界,县城首位度的提升,对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至关重要,而和平县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的建成运行,解锁了县城首位度提升的“密码”。

位于和平县城黄金地段的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集时尚零售、健康运动、亲子互动、情景体验、儿童空间、文化创意、智能科技、主题餐饮等多业态于一体,入驻的商户有麦当劳、“热带雨林”儿童游乐园、万家超市、凯里亚德酒店、万达影城、名创优品等知名品牌,让市民和游客尽享吃、喝、玩、乐、购。

和平县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总经理廖清华介绍,该购物中心于2020年11月动工建设,于今年9月26日开业,是和平地区体量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城市综合体,总占地面积25069平方米,拥有停车位约1000个。

“目前我们的商户入驻率达90%以上,从立项、建设、销售到购物中心开业,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直接或间接为和平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廖清华告诉记者,开业期间,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客流量每日超6万人次,如今周末每日客流量超3万人次,预计年营业额超3亿元、年创税收超1500万元。

“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开业后,我们年轻人有了一个新的好去处,吃、喝、玩、乐、购等在这里能得到一站式满足。”采访团采访期间,不少在这里消费的年轻人直言,像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这样的综合体对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是留住年轻人的“必要条件”。

城市形象也是招商引资“硬环境”。和平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的建成,让和平县城的首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在便利群众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客商认可和平,为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提供了助力。

线

广东乡土专家刘学武:“土地流转+托管服务”让撂荒耕地“生金”

走进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丝苗米加工基地,一边是金灿灿的稻浪,一边是机器的轰鸣。

“这里3台机器一天能烘干60吨左右稻米。”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武一边忙着指挥工人作业,一边向采访团介绍情况。如今,他的公司拥有1600平方米的钢结构大米加工厂房、23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他也成了职业农民。

2017年,刘学武返乡创业,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丝苗米。6年来,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他带领公司完成土地流转5000余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5万亩,让撂荒耕地“生金”,带动周边300多名农民就业。他还在彭寨镇打造了6个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了秧苗培育基地和烘干、碾米、包装等一体化丝苗米加工服务中心,逐步形成了集丝苗米种植、加工、农技培训和农业托管服务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区。

经过几年的创业,刘学武深知,知识是武装头脑的最好武器。一有空余时间,他便报名参加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班、“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综合培训班、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等,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习农业知识,像庄稼一样努力地汲取养分、向上生长。刘学武先后获评广东省乡土专家、广东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等,他带头成立的合作社被认定为广东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

在加工厂房旁,一栋二层建筑主体建设已完成,配套设施正在完善。刘学武准备在一楼做冷链产业,二楼则用来直播带货,通过电商平台将和平县的丝苗米品牌推广出去。

一滴汗水,一分收获。刘学武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加快推进和平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推动未完工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充分利用产业园平台,切实增强联农带农成效。

区域协调发展动能强劲

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村干部钟新华:在和平调研行中,我们对和平县的农业和工业有了较为具体的了解。这两年,和平通过土地集约化和精细化等做法,推动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尤其是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也让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群众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更加笃定和充满信心。

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驻村第一书记林盛垅:参观了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后,让我感觉和平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进“百千万工程”具有促进作用,黄豆的种植和腐竹的深加工以及腐竹文化,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户就业和增收致富,这更契合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

东源县融媒体中心服务部副主任朱镇涛: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走进和平县古树森林公园后,深刻感受到和平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之大,参观点的空气很清新,生态也被保护得很好,呈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了和平县对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

省人大代表温东岸:两天的调研之行,刷新了对和平县的印象,灯光球场的建设给和平人民带来了实惠,城市的微改造让和平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也体现了和平县合理的城镇化规划。和平县印象新天地购物中心的开业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新亮点,完善了居民的生活功能服务。此外,和平无论是在农业产业化还是古树名木保护方面都可圈可点,对推进“百千万工程”都具有积极意义。

打好“特色牌” 走好“优势路”

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想方设法走好“优势路”,是山区高质量发展破题的关键。记者跟随“河源高质量发展·绿色崛起调研行”观察团走进和平县,了解当地发展情况、物产资源、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感受当地加快转型升级,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速便捷、自然风光秀丽怡人、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多元厚重……和平县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要如何发挥优势,才能占据竞争“制高点”?

回归本源,和平县将更加专注主业,将优势做到极致,打好“特色牌”、走好“优势路”。

工业上,持续做强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新医药、可穿戴饰品六大主导产业,推动“六个十亿级”产业聚集发展,全县工业企业总体保持较好运行。

农业上,和平有猕猴桃、优质稻、茶叶、油茶4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再连同百香果、黄豆打造“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带动效益持续增强。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和平县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脚踏实地做好转化文章,把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这也是和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

抢抓机遇、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今年以来,和平县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实施“产业兴县”行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潜能和活力,努力实现又稳又好发展。

奋进新征程,和平县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用“辛苦指数”换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总策划:曾淑梅

■总统筹、总执行:杨建平

■采写统筹:范建国 董伟伟

■编辑统筹:李天鸿 刘远朋

■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王亚娇

陈思芬 梁昕 叶春雨 

见习记者 廖司弦 特约记者 江逸伦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孙红

■本版稿件统筹:王亚娇

    上一篇:“红绿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