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油茶为媒兴产业 乡村振兴结硕果

和平大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10-24 10:23:55 来源:河源日报

026e683fb2a3b56bf319558167b96dba_hyrbs1024007_001_01_s.jpg

■在和平县林寨镇石江村的油茶山上,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油茶果。

ceb76b6b8b7e41759bb63f18342efdd9_hyrbs1024007_001_02_s.jpg

■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3cc1dff7d7fb3da92845f4546fe61be3_hyrbs1024007_001_03_s.jpg

■和平县林寨镇万亩油茶种植基地

核心提示

寒露一过油茶熟,自10月8日起,和平县各镇的“寒露籽”油茶陆续开摘。当地茶农在山间茶树中穿行采摘,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和平县林寨镇石江村的油茶山上,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枝繁叶茂,树上挂满了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油茶果。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和平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扩规模、重培育、创品牌、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油茶种植,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油茶品种,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并以建设河源市油茶跨县集群省级产业园(和平片区)为抓手,全面提升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让油茶“小特产”成长为“大产业”,大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超25.3万亩,2023年预计油茶籽产量达3万吨,年产值预计达8.47亿元。

2022年,和平县被列为广东省油茶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并被列为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2023年,和平油茶被省气象局授予“和平油茶·岭南生态气候优品”称号。

油茶香飘和平大地

和平是林业大县,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截至2023年9月,全县油茶种植面积约25.3万亩,其中2020年至2023年新种油茶面积5.3万余亩,低产低效老油茶林面积约9.8万亩。据2022年底统计,全县油茶籽年产量2.8万吨,茶油产量5600吨,产值达7.91亿元。油茶专业合作社共19家,其中,油茶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企业1家,是位于林寨镇石江村的龙德信庄园有限公司;1000亩以上企业还有3家,分别是和平县合水金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100亩、和平县兴明种养专业合作社2600亩、和平县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300亩。全县一、二产业融合并注册油茶产品商标的企业有8家,分别是南粤福和、龙德信、兴井古村、金甸香、粤青宝、和篱园、兰桂桥、秀河。

在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和平县引导龙德信、南粤福和等油茶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推进油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的道路。

广东龙德信庄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是以经营三高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大型农牧公司,建设实施主体涵盖油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研发、旅游等领域的全产业链,是广东省河源市油茶标准化示范区,先后获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市级油茶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系河源市6个万亩油茶基地之一,2021年成为广东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项目实施主体之一。目前,该公司优质高产油茶种植面积1.076万亩,基地全面达产后,油茶鲜果年产量0.48万吨,年生产茶油240吨,油茶产业年总产值6800万元。

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油茶深加工一体化项目位于和平县福和产业转移园。该公司拥有油茶种植基地5000多亩,于2021年被评定为广东省重点林业龙头企业、河源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的油茶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建成后主要进行茶油、茶饼、茶皂素、茶油调和油等产品生产及深加工,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1.5亿元左右,年创税收300万元左右。项目投产后,还将全面提升和平油茶产品深加工能力水平,形成“二产拉一产、带三产”效应,成为助推和平“万亩”油茶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全力推进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建设

和平县以建设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平片区)为抓手,以生产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切入点,努力形成打造油茶主副产品的贸易、加工、包装、销售全链条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据悉,河源市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和平片区)规划涵盖和平县阳明、合水、林寨、东水、彭寨5个镇,共有3个实施主体,分别是和平县龙德信庄园有限公司、和平县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平县合水镇金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总投资655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投入2030万元,企业自筹投入4523万元。目前,3家实施主体累计已完成投资6022.0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投入1446.09万元,企业自筹投入4629万元)。预计全面达产后产业园实施主体可实现茶油年产能增加1500吨、茶皂素年产能增加3000吨、茶籽香型食用植物调和油年产能增加1万吨。

产业园成功申报以来,和平加快推进油茶跨县集群建设,主动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努力提高油茶产业市场竞争力。

为给油茶扩种注入“活水”,和平县以油茶种植基地为试点,创建了“村级经济集体统一收储、林地集中流转、油茶企业承包经营”的林地流转模式。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搭建“私企+农户”平台,给林农吃下“定心丸”。按照市林业局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的政策文件,和平县对新造和低改油茶林连片面积达到一定亩数的,给予油茶新造林1000元/亩、油茶低效林改造600元/亩的资金补助。同时,和平县政府与中国人保财险和平支公司联合将农业保险的“保防救赔”风险减量体系引入油茶产业,保费由省、市、县专项资金补贴70%,油茶经营者仅需缴纳30%,帮助油茶经营者规避自然灾害风险和减轻经济负担。同时,该县还积极强化种植技术支撑,与广东省暨南大学、广东省中药材研究所等科技单位签订林下经济技术支持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化油茶良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等技术领域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和平县在大坝镇大力开发古法榨油作坊等文化产业项目,吸引游客亲自体验古法榨油工序,努力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度假游乐于一体的精品乡村休闲生态农旅景区。同时,该县积极探索“产学研”融合机制,通过引导南粤福和等企业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茶油、茶饼、茶皂素、茶油调和油等产品生产及深加工,进一步提升油茶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油茶产业发展效益。

开展油茶生产三年行动计划

“十四五”期间,和平县对油茶发展目标任务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并制定《和平县油茶生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

依据全县油茶资源分布、种植栽培、产业发展、市场培育等基本情况和发展潜力,《方案》划定了油茶产业中心区、适宜区、潜力区。其中,公白、阳明、彭寨、东水、合水、林寨镇为中心区,上陵、大坝、贝墩、优胜、礼士镇为适宜区,下车、浰源、热水、古寨、青州、长塘镇为潜力区,中心区和适宜区主要以新种和改造为主,潜力区以新种为主。

《方案》明确,2023—2025年全县计划完成油茶林新增种植7.5万亩、低产林改造4.3万亩,茶油年产量2620吨,到2025年,全县茶油年产量比三年行动前增长15%。相关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全面实现落地上图,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

《方案》还明确了全县油茶产业重点建设内容,包含油茶产业科学规划、技术服务、品牌打造、油茶产业发展基地和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等内容。

在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和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强典型示范,打造龙头企业。全县各镇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规模1000亩以上的油茶示范基地,积极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的作用,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局面。

提质增效打造富民产业、绿色产业

油茶已成为和平最具优势的富民产业、绿色产业之一,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和平还要继续加大油茶产业政策扶持、宣传推广力度。

切实提高油茶种植积极性。和平县将打造一批农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低产林改造示范点,以示范点带动全县低产林改造工作。着力加大良种油茶在低产林改造中的使用率,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切实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同时,通过采取电视播放专题片、技术讲座,利用乡镇圩日开展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激发群众发展油茶经营的积极性,使群众积极主动做好油茶低产林改造,进一步夯实油茶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

加强销售宣传推广。和平县将支持南粤福和等企业建设文旅示范点,继续引导大坝镇大力开发古法榨油作坊等文化产业项目,推广油茶健康饮食、油茶养生理念及体验,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大众对“健康吃油”的认可度。同时,加大扶持和平茶油品牌打造力度,发挥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营销作用,通过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扶持和平茶油品牌推广和组织各类展销。积极对接珠三角等一线市场,宣传推广山茶油食用疗效,努力将和平茶油作为发达城市人群的重要消费产品,提高市场占领份额。

一株株油茶树绿了山头,富了群众;一颗颗油茶果不断“变身”,身价倍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转化为和平的现实图景。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摄影:本报记者 肖斌

    上一篇: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