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热水镇
立足文化之根 激活资源禀赋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和平县热水镇热龙温泉度假村
■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不少党员和游客前来瞻仰和学习。
■和平县热水镇全貌
核心
提示
乡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旅游产品,有助于点亮乡风乡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位于和平县西部的热水镇,距县城20公里,全镇总面积172.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3066.67公顷,耕地面积266.67公顷;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户籍人口1.83万人。该镇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3%,获评省级生态示范镇。地下温泉水蓄量丰富,出水温度高达98℃,偏硅酸、氟、氡的含量均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水的标准,获“广东名泉”称号。
“百千万工程”工作开展以来,热水镇抢抓机遇,立足“温泉康养特色镇”的定位,明确了以美丽圩镇为中心,以热龙温泉度假村、蝴蝶峰生态旅游度假村为两大发展引擎,聚力打造康养福地、民宿基地、农旅高地、红色阵地的“124”(一中心、两引擎、四个地)工作思路,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热水镇乡村振兴五年规划、美丽圩镇建设规划,对标完善镇级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全力推动“温泉之乡·康养热水”高质量发展,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乘势而上千帆竞,策马扬鞭正当时!接下来,热水镇将锚定“百千万工程”,竞标争先,比学赶超,全力打造温泉康养新热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动力。
【培根铸魂】传承弘扬先进文化
在位于热水镇中兴村的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不少党员和游客前来瞻仰和学习。他们穿梭于各个展区,仔细阅读历史文献和图片,深入了解展馆所展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方华,原名罗响,是中共七大代表,和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是方华同志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2021年,热水镇对旧址重新修缮和陈列布展,将其打造成为和平县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并向社会开放。
今年以来,热水镇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当前,热水镇正立足本土红色资源,继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党员干部培训,对接落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宣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把坚定理想信念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在此基础上,热水镇以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为中心打造红色阵地,进一步完善“第一支部”、方华故居的修缮布展,分批次活化利用其余20多处红色革命遗址,探索推动以“红+绿”“红+古”“红+学”为主的红色研学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改造完成的公路,又平坦又宽阔,不仅方便我们出行,还将吸引更多游客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南湖村村民的感叹,源于该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带给群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南湖村推动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效果显著,旅游公路热龙至浰源段共13公里完成沥青铺设和公路改造,南湖桥、麻石水桥拆除重建并全面通车,旅游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南湖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南湖村的变化,是热水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动体现。近年来,热水镇以美丽圩镇为中心,编制美丽圩镇项目建设设计方案,因地制宜抓好美丽圩镇建设“七个一”(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工作,完成镇政务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项目升级改造,启动镇中心卫生院旧址改建工程,致力打造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加快强化圩镇联城带村的功能。
同时,“温泉之乡·康养热水”镇标建设、省道253线热水至青州段改建工程(热水段)征地工作、南湖村旅游公厕建设顺利完成,镇级新垃圾中转站迁建项目、北联村农村集中供水巩固提升工程、中兴村和南湖村支路硬底化等项目正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精神动力】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近日,在热水镇联丰村,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带着扫帚、铁锹等清洁工具,开展一场热火朝天的大扫除活动。镇村干部带头与村民一起对村道、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进行清理,着力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热水镇南湖村月月出“新招”。在推进乡风文明过程中,南湖村以村民为主体,设立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大事小事群众提、群众议、群众定,营造新家风、新民风、新乡风。实施“乡邻说事”等村民议事机制,制定“说、议、办、评”议事规则,把“话筒”交给群众,把“权力”交给村民,激活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推动形成“村民的事村民管”的良好态势,有效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以抓乡村治理为导向,热水镇坚持把乡村治理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开展“党建+网格化”助力乡村治理提质增效行动,着力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乡村治理突出问题,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
注重教育事业,厚植文明乡风。通过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先进的文化理念,提升素养和品位,为塑造文明乡风奠定基础。为此,热水镇聚焦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紧抓东华小学、九连中学软硬件提档升级,全面提升镇域办学和育人水平。当下,东华小学阅览室改造和九连中学环境提升工程的完成,不仅让学生们受益,也为热水镇的文明乡风建设贡献了力量。
【文旅融合】 利用资源禀赋使乡村“活起来”
9月15日至17日,2023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文旅融合馆举行,热水镇作为河源市参展代表之一精彩亮相。“温泉之乡·康养热水”的文旅名片,凸显了热水镇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
临近国庆假期,在位于热水镇的热龙温泉度假村,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从入口处开始,就已经排起了队伍。该度假村以全新的生态理念为设计蓝图,融合客家文化精髓,充分利用荒山、坡岭等自然地貌进行建设,内设有标准客房、水上别墅、餐厅及康体娱乐、温泉水疗等配套设施。
热水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热龙温泉度假村、热水漂流、蝴蝶峰生态旅游度假村、省乡村民宿示范点馨洞居民宿等景区景点,先后获评省旅游特色镇市级专业镇(生态旅游)、中国休闲悠优奖“最喜爱的休闲名镇”、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省级绿谷康养创新小镇。
在科学确定村庄分类的基础上,热水镇结合各村实际,探索推动各村(居)差异化发展,其中:将南湖村打造成温泉民宿村、北联村打造成禅寺民俗村、中兴村打造成红色文化村、田心村打造成稻田艺术村、联丰村打造成风貌提升村、九连村打造成同湖仙茶村、下径村打造成养蜂第一村、圩镇打造成亲水步道示范街区。
南有热龙温泉度假村,北有蝴蝶峰生态旅游度假村。热水镇紧抓两大发展引擎,加快推进“省道、浰江、南粤古驿道”三条特色景观风貌带建设,助推民宿、民俗、研学、农旅等旅游项目串珠成链。截至目前,“南引擎”热龙温泉度假村项目总投资6亿元,共有客房500多间,以真温泉、真自然、真享受为特色,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级旅游度假区、广东省技术工人疗休养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等称号;“北引擎”蝴蝶峰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约3.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有王家大院、寺庙、博物馆、酒店、停车场等,是集禅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度假村,预计明年建成运营。
同时,热水镇围绕文旅抓乡村产业,以两大发展引擎为驱动,深挖“红、古、绿”三色资源,联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旅农康”多元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通过“护山、绿水、美林、营田、富村、整路”等举措,有序推进“三线”整治、美丽宜居村、重点项目实施,分类施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热水镇立足特色,抢抓机遇,持续推动“四个地”建设。一是以热龙温泉度假村为龙头打造康养福地,发展“温泉养生、科技医养、文化养性、生态养心、运动养身”五个维度的“五养合一”特色康养产业体系。二是以馨洞居为示范打造民宿基地,在已有11家民宿集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引入、培育、留住有思路、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发展民宿产业。三是以九连天富茶场为重点打造农旅高地,发展壮大板蓝山谷、稻田农夫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深度融合,以三产融合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以中共和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为中心打造红色阵地,探索推动以“红+绿”“红+古”“红+学”为主的红色研学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江逸伦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