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打造“红色双引擎”党建工作品牌
以“村级党建+非公党建”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走进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丝苗米产业园,一片片绿油油的田地整齐划一,一株株水稻随风摇曳,生机勃勃。以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撂荒地,今年5月,在土厘村“红色双引擎”引领带动下,大片撂荒地复耕复种,如今已成为和平县万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的核心区。
“红色双引擎”是土厘村充分融合村级党建和非公党建,为推动乡村振兴而打造的党建工作品牌。自新一轮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在深圳对口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土厘村不断丰富“红色双引擎”党建工作品牌内涵,推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红色双引擎”
助推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红色双引擎”引领带动土厘村产业发展,是深圳市驻彭寨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帮扶工作队)推动土厘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在彭寨镇党委政府和帮扶工作队指导下,在土厘村投资的市级龙头企业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以“村级党建+非公党建”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红色双引擎”的引领带动下,土厘村快速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助推产业振兴。“土厘村共有耕地面积1471亩,但因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大、部分耕地缺水或排水难、耕种收入少等原因,导致村内一度有500余亩耕地撂荒。”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派驻土厘村第一书记林盛垅介绍,今年5月,土厘村充分发挥“红色双引擎”作用,开展土地流转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集中行动,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190余亩,流转土地800余亩,原本荒芜的撂荒地完成华丽转身,成为和平县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的核心区。
“现在基地共种植了2170余亩丝苗米,核心区在土厘村,辐射周边的马塘村、兴隆村,每亩产值可达4000多元,年产值预计870万元左右,加上育秧、大米加工和农业生产托管、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等第二、三产业,整个产业链预计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林盛垅说,通过种植丝苗米、加工大米和农业托管等,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红色双引擎”
引领文化振兴
炎炎烈日下,土厘村“马塘改河”公园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土地平整。
“‘马塘改河’公园是土厘村为了纪念‘马塘改河’事件而建,同时也是土厘村推进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林盛垅介绍道,1976年,土厘村实施了“马塘改河”工程,成功治理洪水水患,为土厘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当地村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充分挖掘土厘村历史内涵,助推文化振兴,土厘村“两委”和乐源公司党支部达成共识,共同推动“马塘改河”公园建设。在“红色双引擎”引领带动下,土厘村快速完成“马塘改河”公园建设选址、临时指挥部遗址、革命纪念墙建设选址等前期调研工作,并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
“我们积极对接深圳对口帮扶和平工作组和帮扶工作队,帮助土厘村争取到1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建设‘马塘改河’公园,整个项目占地3000余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能够建成。”林盛垅表示,接下来将努力把“马塘改河”公园建设成为周边村民休闲观光地、历史事件纪念地、党建教育基地,为土厘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本报记者 钟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