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持续抓好防汛救灾复产工作
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本报讯 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近日,和平县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防范地质灾害和推进复工复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警醒、压实责任、守牢底线,毫不放松抓好防汛救灾复产工作,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会议通报了全县强降雨受灾情况,对复工复产和灾后重建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据了解,从5月21日至6月21日,和平县录得总降雨量为822.8毫米,较常年偏多182.7%,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截至6月23日,全县17个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灾情,全县受灾人口41548人,造成可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约7.36亿元。其中全县道路出现上塌方1542处、下塌方487处,路面损坏40处,受损桥梁86座;造成房屋山体滑坡693处,房屋受损483处,房屋倒塌29间;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45处,受威胁人群共274户745人;水利设施受损172处,河堤出现灾情43处共9.9公里;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7249亩,成灾面积4246亩,绝收面积1872亩。
会议指出,今年入汛以来,特别是“龙舟水”期间,和平县遭受了罕见的持续强降雨侵袭,降雨时间之长、累计雨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短时降雨之强,创下多个历史新高。
会议要求,一要继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树牢次生灾害滞后的风险意识,按照地质灾害风险Ⅱ级预警的要求,坚持把各类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常态化工作,加密滚动排查风险隐患,重点加强对地质灾害点、削坡建房、山塘水库、河流堤围、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的排查,坚决转移危险区域群众,细化落实防御措施,切实降低灾害风险。
二要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全面核实房屋、农作物、耕地、道路等受灾情况,并及时上报省、市对口部门,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挂钩镇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继续深入一线指导帮助灾后重建工作,充分调动受灾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三要做好受灾群众权益保障。对临时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患病能得到及时救治;要把卫生防疫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加强对易发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开展全面消杀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要加大防汛备汛知识宣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尽快查找、整改灾情暴露出来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谋划建设一批防灾减灾补短板工程,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加强宣传工作,提升全面防汛意识。
五要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工作。坚持救灾工作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坚持一手毫不松懈地抓灾后自救重建,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全县实现又稳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