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包容 行稳致远
让文明之花开遍和平大地
■和平县城主干道——和平大道。
■和平县中医院新院
■2021年9月30日,和平县阳明镇中心幼儿园举办了“萌娃绘党心,童心赞祖国”迎国庆绘画展活动。
□ 和平县城新貌
核心提示
近日,省文明委通报2021年全省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和平县在全省20个县级文明城市中排名第三,比2020年排名第9进位6名,取得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的最好成绩,实现了新一轮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门红”。
2021年以来,和平县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创建靠民,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持续完善各项城市配套功能设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实现质的飞跃,城市品位稳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日益提高,和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明创建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自启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和平县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美丽风暴”“文明风暴”“幸福风暴”。这些“风暴”已转化为和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具化为市民向上向善的自觉行动。
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画卷正在展开,一座文明和谐的幸福之城正在崛起,幸福逐渐成为和平人的“微表情”。
以“令”为纲 挂一张作战长图
文明创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也是持久性工程,绝非一日之功。基于此,和平县委、县政府明确:必须坚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
近年来,和平县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创建靠民的工作宗旨,高位推进,健全机制,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和平县分别召开2021年县文明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暨创建第七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动员会、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印发《关于调整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成员的通知》,成立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构架“1+13”工作机构,即1个创文领导小组办公室和13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形成长效有力的管理机制。各责任单位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股室责任包干”的工作机制,让责任落到实处。
同时,印发了《2021年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要点》《2021年和平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操作手册》等文件,明确责任单位以及考察标准,把测评标准、测评内容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条道路、每个街巷,层层压实责任,明确指出怎么干、干什么、干出什么样。除此之外,县创文办还对上一轮文明创建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查漏补缺,督促各责任单位认清文明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明确整改要求,确保整改时效。
指挥在前,落实在后。一场又一场的调度会、推进会、督办会,把各个方案落到实处,县直各单位、各乡镇“一把手”靠前指挥,挂图作战、现场办公,骨干队伍全程把控,具体工作层层落实,奏响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大合唱。
以“人”为本 造一座幸福之城
文明牵着民生,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的每项标准都对应着民生的方方面面。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和平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集贸市场、城市道路等提升工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集贸市场提升改造,让城市的“烟火味”更浓了。和平县对县城的集贸市场进行高标准、高规格提升改造,同时,新建南园、福和、阳明等3个农贸市场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硬件设施老旧、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目前,县城大部分集贸市场已完成提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让群众享受到了舒适的购物体验。
城市道路提升改造,让市民的出行更便捷了。大环城公路一期建成通车,“两路一广场”、安置小区等高铁新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城市“六乱”等难点堵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城市品质和形象不断提升。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加大市政设施维护力度,对重点路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及维护,打造和平县良好的市容市貌,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感。
此外,和平县还锚定创建重点项目,补齐民生短板,夯实创建以“人”为本的根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围绕和平县“15分钟健身圈”,推动社区体育公园试点、行政村(社区)综合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路径实现社区全覆盖;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一景区一策”的模式激活林寨古村、兴隆民俗村等发展;福星中学建设投入使用,缓解学位压力,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县人民医院二期、县中医院新院建设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和平县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把文明城市创建与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紧密结合,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以“德”为邻 树一县文明新风
精神文明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和灵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养,对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至关重要。2021年,和平县以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为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为抓手,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线,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的辐射作用,搭建城乡同频共建的桥梁。
和平县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等阵地,坚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推进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县已挂牌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个,建立完善了“县实践中心——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实现了100%覆盖。
印发《和平县2021年文明创建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组织28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疫情防控我先行”“卫生清洁”“送戏下乡”“义诊义修”“义务植树”“暖冬行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800余场次,覆盖18.3万余人;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25场,覆盖26.3万余人。
开展身边榜样人物选树活动,深度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打造“和平好人”名片等,发挥活动榜样载体的引领作用,传播正确价值观念,进一步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近年来,和平县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度和平县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的通知》等文件,全县涌现市级以上文明村镇47个、文明单位6个、文明家庭(最美家庭)10户、文明校园18个。
与此同时,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和平好人”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广泛开展“身边好人”等先进榜样人物选树、道德讲堂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涌现“中国好人”1人、“广东好人”3人、“河源好人”11人、“和平好人”53人,和平县“最美人物”244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200余场,在全县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等公益广告18万条次,通过县融媒体中心、和平发布等平台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刊播相关报道56篇,志愿服务活动报道163篇,覆盖6万余人。
此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持续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10所,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6次,涌现出市级新时代好少年6人、县级新时代好少年36人。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班会、思政课等6000余节。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652场次,3万多家庭参与“大手牵小手”家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征程中,和平焕发出越来越强劲的生机与活力。开放包容,行稳致远,和平必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实现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图片:和平县摄影协会
和平县阳明摄影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