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和平县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

绘就多彩春耕画卷

2022-03-28 09:35:53 来源:河源日报

8652299119e300ca1ad3a7fb1651a1e4_p1_s.jpg

■在和平县浰源镇山下村,农民伯伯在桃树下除草。陈添发 摄

7b009a8e7e0fd8a32fa9331cb8401429_p2_s.jpg

■3月25日,和平县在彭寨镇土厘村召开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暨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演示现场会。朱景优 摄

d812b2b73c83a084cda44b5517ade9a0_p3_s.jpg

■在和平县林寨镇,村民用传统的模式插秧。(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春分到,犁头跳。”犁田、灌水、选种、育秧……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学武忙得不可开交,“去年我们公司产出的绿色大米,品质好,在市场上价格高,供不应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政策春风徐徐拂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时令不等人,春日似黄金。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为了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和平县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狠抓春季稻田管理、农用物资调配、春耕备耕等各项工作,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农户忙春耕、备生产,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幅幅忙碌有序的春耕画卷。

1

2021年,和平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66万亩,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4.1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1.7万亩、产量12.6万吨。

2

今年,和平县计划早造播种农作物总面积24.98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4.47万亩,育秧面积 1.18万亩。

3

和平县农机学校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现有经省级机构培训合格的理论教员3人、教练员5人,新装备了中拖拖拉机2台、收割机2台、手扶拖拉机1台等教学设施设备。2008年以来,学校共培训农机操作手1868人。

奋力推动农业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3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大幕,在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拉开:插秧的是高速插秧机,1天可插25亩地;喷洒肥料的,是无人机。

稳口粮,产得出、产得优、供得上,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据悉,去年,和平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66万亩,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4.1万亩,实现粮食播种面积31.7万亩、产量12.6万吨,“米袋子”“菜篮子”稳定保供。今年开春以来,和平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各镇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推进,特别是春节前后迎来了降雨,目前也进入了汛期,为春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月25日,和平县在彭寨镇土厘村召开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暨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演示现场会,县委书记邓卓文在会上强调,要聚焦重点任务,奋力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各镇各部门要坚持把春耕备耕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动农业生产,加快建设猕猴桃、优质稻、茶叶、百香果、油茶、黄豆“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为全年农业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确保粮食供给稳定,做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确保粮食产量只增不减、确保良田只增不减。

据和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计划早造播种农作物总面积24.98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4.47万亩,育秧面积 1.18万亩。在彭寨镇土厘村举办全县春季农业生产暨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演示现场会的目的是宣传好农业行业惠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点带面推动全县春耕生产有序开展,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平稳。

为保障农资物品有效供给,和平县农业农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沟通对接,开辟绿色通道,打通运输“梗阻”,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运输畅通。截至目前,全县农资经营店共68家,农资物品储备到位、品类齐全,种子储备总量3.8万公斤,化肥储备总量0.9万吨,农药储备量180吨,农膜储备量25吨,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

为确保所有农业机械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和平县提前组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农机操作员开展农机检修保养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目前,各镇工农12K拖拉机、微耕机等农机具已整修到位,预计可投入农机具 4200 台(套),农机操作员320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耕作水平预计达到 68.1 %以上。

和平县按照优先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展水稻机种推进系列活动,加快水稻种植、烘干机械化发展;同步推动特色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和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丘陵山区机械化,构建相应的机械化发展模式(“一优两同步”),突出粮食稳产保供,积极打造以彭寨镇马塘片为中心的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种植基地覆盖彭寨、古寨、东水、礼士、公白5个镇的9个村。

放眼春耕备耕一线,和平各镇各部门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万千农民阔步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会种地变“慧”种地 技术助力春耕生产

互联网+农技农艺,种田高效省力。

灌肥、调试、起飞,在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水稻种植示范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员的操控下稳稳地飞进农田上空,进行肥料喷洒作业。“无人机喷洒肥料特别均匀,省工省时,800亩地水稻施肥,两天就完成了。”刘学武说。

广袤田野上,地上跑的大农机,天上飞的无人机,田管用上大数据,智慧春耕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刘学武说,从育秧,到旋耕,到插秧,到无人机植保,还有收割、烘干、碾米到销售,该公司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

技术助力春耕生产,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和平县农业生产耕作可投入农机具4000余台,全年农机总动力达到9万多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正不断提高。

龙头企业推进一产“接二连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目前,和平县有种植丝苗米的农业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8户。其中,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优质稻种植龙头企业,现种植水稻1770亩,黄豆200亩,合作种植水稻3000余亩,并充分发展冬种产业,种植油菜花、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实现耕地轮作、增产增收目标。同时,该公司不断升级发展水稻及其它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品牌。目前,加工区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部分机器设备调试工作,预计在今年5月可以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接下来,广东乐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将逐步把万亩优质稻种植示范点打造成集亲民采摘、生态旅游、民宿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运用“托管”新形式 让撂荒耕地“活起来”

高素质农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

刘学武就是这么一个“新农人”和“带头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更多的人愿意返乡创业,农业一定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他说起未来信心十足。

刘学武在自己流转耕地之外,还扩展了社会化服务土地面积,当上了真正的“田保姆”。今年春耕,刘学武的公司累计托管耕地7000多亩。

“所谓托管,就是‘代耕’,为其他人或其他公司、合作社的耕地提供社会化服务。”刘学武解释说。他是去年开始托管耕地的,去年代耕种植水稻2万余亩(两造)。

和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由于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村内耕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于这些连片的撂荒耕地,只有通过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流转、托管的形式,才有可能杜绝耕地撂荒现象。他们认为,解决当前农村耕地撂荒问题虽然困难较多,但通过耕地托管服务的形式不失为让撂荒耕地“活起来”的一种积极探索。

依托于和平县拥有全市唯一的农机学校,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着力发展农机服务业,建立健全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培育农机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和平特色的农机服务业,促进农机化新装备新技术大面积应用,为该县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和平县农机学校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多年来一直担负着和平县及周边县区农机操作手的培训工作。学校于2008年6月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厅的评定验收,是我市唯一一家有资质、合格的农机操作培训学校。学校现有经省级机构培训合格的理论教员3人、教练员5人,配备了正副校长、会计、出纳及后勤保障人员,并新装备了中拖拖拉机2台、收割机2台、手扶拖拉机1台等教学设施设备。2008年以来,学校共培训农机操作手1868人,为加快我市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 文/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