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本报讯 特约记者 朱景优 近日,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2022年,和平县要坚持“稳”字当头,实现又稳又好发展,围绕市委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工作重点,推动一产接二连三,打造“产城融合”“城园互动”和平样板,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和平的绿色发展道路。
为实现这个目标,和平县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水平,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在“六六六”上发力。
加快建设“六个万亩”
农业生产基地
依托和平县生态优势和现有农业基础条件,充分发挥灯塔盆地(和平片区)、猕猴桃和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作用,坚持错位发展、靶向定位,加快建设猕猴桃、优质稻、茶叶、百香果、油茶、黄豆等“六个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全力打造优质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以六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为支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格局。
聚力打造“六个十亿级”
产业集群
聚力打造钢铁、腐竹、食品饮料、新材料、生物制药、可穿戴饰品等“六个十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梳理各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积极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在吃透产业链情的基础上,明确产业链发展方向,量化产业链发展目标,明晰产业链发展路径,精准详细完成产业链图谱编制,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全面谋划战略性产业集群,找准补齐产业链断点和短板,加快推动与“双区”建立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实施产业精准引育助推产业补链、延链,持续强化产业的生态圈建设。
积极培育“六大服务业”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用好阳明文化和“温泉之都”资源,加快打造“双区”绿色康养重要目的地;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打造县城商圈,培育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周末经济,促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着力发展仓储物流业,用好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等交通优势,高水平谋划物流业发展,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着力发展农机服务业,打造具有和平特色的农机服务业,为该县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着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配送、直营直销、直播带货等经营方式,形成面向“双区”的在线销售网络;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高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