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抢抓赣深高铁通车机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道如虹筑坦途 通达和平迎腾飞
□ 赣深高铁和平北站 冯晓铭 摄
□ 粤赣高速公路和平上陵段 黄玉逵 摄
□ 和平县城,主干道和平大道穿城而过。 黄玉逵 摄
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沙砾路到直通家门口、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从偏远落后的山区小县城到贯通南北的广东门户;从屈指可数的省道、国道到高铁、高速、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等健全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体系;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每一项巨变无不展示着近些年来和平交通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见证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近年来,和平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经济发展提档加速,奏响了交通改革发展的“最强音”,通达和平实至名归。
往返深和不费劲 一日多地游成现实
岁末将至,若是往年,家住和平县彭寨镇的陈先生,肯定又会为回家而头疼。春运期间,坐客运大巴走高速公路到和平,高峰期塞车是常有的事;坐火车,先不提能不能提前抢到票,就算抢到了,火车上也是人挤人。但是今年,提到春节回家过年,陈先生非但没有表现出担忧,兴奋之情反而溢于言表,因为他知道,赣深高铁就要通车了。
谈及往年春节回家难,陈先生的妻子郑女士虽然在和平本地工作,但也感同身受。以往陈先生抢不到火车票,只能去客运站坐大巴回来,每逢春节,武深、长深高速都是堵上加堵,在导航上看路线都是一“红”到底, “早上问他到哪了,他说刚出深圳到惠州,等到晚上天黑了再问他,才往前挪了几十公里,备好的晚饭都要变成隔天的早餐了。”郑女士打趣道。
“自2017年来到深圳务工之后,每一年都盼着赣深高铁的通车,日盼夜盼,可算是盼到了!”随着赣深高铁的正式通车运营,陈先生回家终于可以告别以往的窘况。乘坐赣深高铁从深圳北站出发,不用一个小时便能到达和平北站,届时再乘车从高铁站回彭寨镇,时间不过30分钟,全程加起来才一个多小时,既方便又快捷。“以后每逢周末就可以回一趟家,就算是早上睡个懒觉再起床出发,中午也能吃到家里热乎乎的饭菜。”陈先生感慨道,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对于通车后有什么出行计划,陈先生和郑女士则表示,双方除了会经常互相往返深和两地,还可利用周末时间乘坐赣深高铁到沿线城市游玩,生活会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陈先生的愿望其实是绝大部分在深务工的和平人的愿望,既朴素又真实。随着赣深高铁贯通和平,多城变一城的“同城效应”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和平人将利用周末,与家人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惬意旅行,“一日游多地”不再是梦。
交通品质显著提升 枢纽地位显著增强
赣深高铁,是京九高铁最南段,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正线全长436.37公里,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其中,和平段全长67.9公里,隧道35座、长约41.7公里,桥梁65座、长约1.6公里。涉及9个镇36个村。
赣深高铁全线通车后,将大幅缩短区域内各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深圳至江西赣州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7小时左右压缩至2小时左右,河源到深圳最短旅时仅需40分钟左右,东莞、惠州到深圳最短旅时仅需30分钟左右,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和粤赣两地“两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
交通基础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带动作用。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赣深高铁设站和平,是和平打开“山门”的黄金钥匙,是和平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赣深高铁的通车,不仅改变了和平的区位条件,使和平到达河源市区以及深圳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承接及辐射周边的能力显著提升,与粤港澳大湾区、赣州老区的产业与经济交流得到加强,和平县的交通格局也由“铁路、高速公路时代”进入“高铁时代”,大大改变了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赣深高铁的通车运行,仅是和平县在“十三五”时期大交通格局加快完善、交通品质显著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显著增强的一大缩影。“十三五”期间,和平加速构建全域交通,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衔接,多个交通项目或开工建设,或顺利完工,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力促和平实现跨越发展:大环城公路一期、东水东江大桥、林寨大桥建成通车,大环城公路二期建设稳步推进;赣深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完成国道238线、358线路面改造58公里、省县道改造172公里;新建和改造“四好农村路”800公里,实施“畅返不畅”、窄路基路面拓宽工程495公里,200人以上通村组硬底化全面完成;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44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外联、内畅、立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图变为实景图,一个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一条条康庄大道,正在和平大地上铺展开来。一系列的成就,彰显着全县路网结构、路域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交通呈现“加速度”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内联外通、高效衔接、功能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基本形成,为和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力量支撑。
■展望“十四五” 和平前景宏阔 任重道远
和平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东连龙川,南邻东源,西毗连平,北与江西省定南县、龙南县接壤,南距广州市318公里,北距赣州市250公里,是京九铁路、赣深高铁、粤赣高速南下入粤第一县,广东沿海地区向内地辐射的一个窗口,区位优势突出而明显。
“十三五”时期,作为和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五年,全县交通运输进一步焕发强劲活力,呈现勃勃生机。“十四五”时期,在“融湾”“融深”的大背景下,和平县将按照“湾区所向、深圳所需、和平所能”要求,抢抓高铁通车的机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全新的发展篇章。
聚力发展高铁经济。和平将借助赣深高铁建成通车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与人气,围绕打造和平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平台的目标,高标准建设站城一体、业态融合的高铁新城。通过加快建设集高铁、铁路、公路等多种客运方式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高铁新区启动区开发和安置小区建设,以及配齐配全商业服务业设施、公共管理服务设施及绿地广场等公用设施,打造和平城市形象展示窗。积极参与深河区域合作新机制探索,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纳“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发展外溢的优质要素资源,引领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要素向高铁新区集中集聚,打造现代服务辐射区。加强景区景点与高铁站对接联动,促进高铁与旅游整合升级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规划建设高铁新区物流产业园,探索“高铁+物流”现代服务新模式,助力和平特色产品走向各地。
优化提升交通效能,推动交通设施与内陆市场互联互通。和平将充分发挥区位及交通便利的优势,紧紧抓住新一轮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推进高铁新区综合枢纽开发建设,打造多元交通方式无缝换乘的立体交通枢纽。积极配合粤赣高速扩宽改造,主动对接谋划河惠汕高速北延、梅河韶高速、国道238线县城过境段西移及上陵过境路段东移等项目前期工作,致力将和平打造成为内陆连接“双区”的便捷通道、“双区”进入内陆的枢纽门户。加快推进主要省县道改扩建工程,实施农村公路路网连接工程、农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谋划旅游路、产业路和资源路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扩面提质。加快完善交通功能、增强服务能力,利用好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公路等交通优势,发挥智慧双创物流园作用,高水平谋划、着力发展仓储物流、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业,致力将和平打造成为集聚“双区”和内陆市场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发展要素的新高地。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工业园区、高铁新区、新城核心区、老城区“四区”融合发展。和平将强化空间管控,落实县“十四五”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要求,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县城、中心区域、重大发展平台倾斜:加快工业园区及周边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城园互动”,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加强高铁新区商贸旅游、公共服务和管理配套等设施建设,打造成为和平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完善新城核心区生态功能、社会功能、金融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体系,建设成为城市品质之区;加强“三旧”改造的顶层设计,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改造提升为美丽宜居老城区。
数十载沧桑巨变,数十载春风化雨。和平县交通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改革发展红利。新时代,在“交通强国”的发展方向引领下,和平县必将掀起新一轮干事创业的大潮,谱写出交通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 组稿:本报记者 梁驱远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