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亮点展现和平未来五年工作新气象
■和平县人民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平县将继续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青州镇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和平县将打造以青州镇为中心的南部优质水果种植示范区。
■得利时计钟表(和平)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作业。钟表产业是和平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
■赣深高铁和平北站。和平县将用好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等交通优势,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
■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和平县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核心提示
赣深高铁开通在即,新机遇当前,和平将如何扛起新时代的发展任务,绘就美好发展蓝图?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和平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即完成“两大任务”。
“两大任务”,就是要完成“硬”“软”两方面任务。
“硬任务”主要是提升经济实力,到2025年,和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
“软指标”重点是坚持推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坚持绿色发展,巩固拓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优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粮食安全全面保障,美丽乡村提档升级,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依法治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平安法治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和平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还呈现了“十大工作亮点”,展现了和平未来五年工作崭新气象。
【亮点一】 打造农业发展“四大片区”
坚持差异化发展方式,谋划打造以阳明镇、大坝镇为中心的中部都市农业发展示范区,以下车镇为中心的北部农旅生态康养示范区,以青州镇为中心的南部优质水果种植示范区,以彭寨镇为中心的东部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的农业发展“四大片区”。
【亮点二】
重点培育发展八大产业
立足和平县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走“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路径,重点培育发展钢铁、钟表、生物制药、绿色能源、资源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再生资源等八大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亮点三】
培育发展夜间经济、
假日经济、周末经济
着力发展县城商圈,进一步提升商业综合体、连锁经营、新零售等现代商贸业态,推动骨干商圈及商业街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购物中心改造升级,培育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周末经济,促进零售、批发、餐饮、住宿四大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
【亮点四】
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
着力发展仓储物流业,用好赣深高铁、京九铁路、粤赣高速等交通优势,发挥智慧双创物流园作用,高水平谋划物流业发展,加快建设大型仓储设备,打造粤赣现代物流重要集散地。
【亮点五】
2025年80%以上行政村
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探索建立乡村基础公共设施建管机制,力争到2025年底前,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亮点六】
建设“智慧城市”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及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停车场建设,发展城乡智慧公共交通,提升城市智能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良性互动、共治共管、智慧共享的现代城市管理格局。
【亮点七】
加快圩镇集聚发展
坚持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将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乡镇培育成为专业特色镇,引导一般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推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用足用好驻镇帮镇扶村政策,科学规划圩镇空间布局,着力提升圩镇环境,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圩镇的提质增效带动镇村协调发展,有效缓解空心化问题。
【亮点八】
推进健康和平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医防协同机制,规范发展社会办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
【亮点九】
多渠道保障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高质量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加快实施 “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重点工程,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青年发展规划,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
【亮点十】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擦亮阳明文化名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培育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工人文化宫建设,完善全民运动场馆设施,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文物古籍、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