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多措并举促就业 凝心聚力惠民生
■和平县人社局举办的粤菜师傅培训班
■和平县人社局举办的月嫂培训班
■和平县人社局积极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
■今年2月,和平县人社局在县工业园福和文体广场组织的“南粤春暖”专场招聘会。
■和平县钟表生产线上的工人。和平县人社局积极组织搭建人才供需平台,更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当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冯晓铭 摄
周清秀,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人,初中文化。
今年,她参加和平县人社局组织的月嫂培训班,拿到了月嫂证,每月工资高达6000多元。这只是她在当地工作的工资,若去外地做月嫂,工资会更高。
在和平县,像周清秀这样新增就业的人,并不止她一个,仅今年1至8月和平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就达2633人。
就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和平县人社局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各项工作。
深入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
为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下称3.0版“促进就业九条”)是一项新政策。新政策坚持“稳定和促进就业”总基调,坚持“扩大就业、保障用工”总目标,坚持“促进人与城市共同成长”总导向,从“稳岗位、育增长、促重点、强技能、优服务”五个方面,扶持就业创业。这对广大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政策。
和平县人社局抓住这一政策利好,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就业创业政策知晓率,该局还深入到农村开展政策宣传,发放各类就业创业办事指南,对农村劳动者所关心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创业补贴、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等问题进行详尽解答,帮助劳动者进一步掌握就业创业政策。
工作中,和平县人社局积极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为创业人员按标准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租金补贴;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严格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各项政策,形成覆盖群体广、申请门槛低、贷款额度高等特点,有效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所有这些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周清秀”实现就业创业。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和平县人社局促进创业人数131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257人;审批创业小额担保贷款8户,贷款金额125万元;发放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类补贴共1862人次,合计补贴263.4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3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59人,不仅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创业压力,而且在县域范围内形成了万众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开展技能培训
大力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
受益于技能培训,周清秀毫无疑问是其中之一。“我们月嫂培训是免费的,是政府给我们的福利,是和平县人社局为我们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好事。”周清秀说,村里通知她有一个月嫂培训班,问她去不去,她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技能培训中,不仅有月嫂培训,还有南粤家政其他项目培训,如粤菜师傅培训、农村电商培训等,一大批“周清秀”先后受益。
据统计,今年1至8月,和平县人社局共组织月嫂培训 233人次,粤菜师傅培训660人次,南粤家政培训150人次,广东技工培训960人次,农村电商培训60人次。
“开展各项技能培训,能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平县人社局培训中心主任黄舒说,把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以及企业在岗职工等各类就业群体组织起来,大力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技能培训,能充分发挥就业培训调节劳动力供求“蓄水池”作用,大大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
积极调解仲裁
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为更好地维护广大劳动者与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平县人社部门积极履行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职能,真正做到我为群众办实事。
和平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筑行业拖欠工人工资是劳动保障监察重点领域,在建筑行业的工资保证金制度上,2021年1至8月,该县共有11个工程项目缴存工人工资保证金,其中以现金缴存工人工资保证金35万元,以银行保函及保险公司保险形式缴存保证金1995.82万元。
和平县人社局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力度,争取把劳资纠纷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防止发生务工人员上访及其他群体性事件。同时,注重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和舆论引导,将宣传工作贯穿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积极开展现场咨询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引导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劳动者合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此外,和平县人社局还积极落实工人工资保证金制度,发挥保障金应有的作用,约束好用人单位及时足额支付工人工资,确保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组织搭建供需平台
更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和周清秀一样,经过和平县人社局的组织,和平县叶海生也找到了一份工作——设计助理。
叶海生,大专文化。今年2月,他无意间看到了和平县工业园福和文体广场招聘会的微信推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招聘会。“当时招聘的企业很多,应聘的人也很多。没想到,我一应聘就成功了。”叶海生说,对这份工作,他很满意,因为既可以挣钱,又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这样,他心里很踏实、很安心。
类似上述这种招聘会,和平县人社局每年要组织好几场。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他们已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开展了10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包括1场和平县与深圳市福田区联合举办的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组织当地及深圳市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累计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不仅如此,该局还不断挖掘企业用工需求,送岗位进社区(村),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安全外出务工转移就业,进一步实现就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通过以点带面,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创业扶持、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格局。
■文/图(署名除外):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