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和平县大坝镇

擦亮“党建红”绘出“生态绿” 走上乡村振兴幸福路

2021-07-06 10:07:48 来源:河源日报



■大坝镇街镇航拍图

核心提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需要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凝聚合力,以“工匠精神”、下“绣花功夫”,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现在村子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就像一个大花园,大家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家住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的村民朱月亮正在侍弄家门口的小菜园。放眼望去,许多农户房前屋后的闲散用地都搭建起了竹篱笆,这正是村民们为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公园,营造美丽乡村所做出的努力。


近年来,和平县大坝镇强化理论武装,建强战斗堡垒,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为打造生态和平、现代和平“两个和平”,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十四五”规划及部署做出积极贡献。


坚持党建引领


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


巾帼撑起半边天,振兴路上党旗红。走进大坝镇水背村的“妇女之家”,该村的专业合作社女性负责人、广场舞队员、巾帼志愿者骨干等热心妇女群众代表正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策宣传。


据了解,水背村常住人口约2800人,其中,儿童近700人,妇女则有1300多人,妇女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力军。把妇女姐妹的力量汇聚起来,用实际行动扛起“巾帼”责任,成为大坝镇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色。


支部强起来,群众生活才能好起来。近年来,大坝镇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主心骨作用,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凸显。扣准时间节点、把握程序关卡,严肃换届工作纪律,全镇16个村(社区)换届工作顺利完成,选出了人民满意的“两委”干部,实现“一升一降”,村(社区)干事创业能力大大提升。


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共选配“两委”干部109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及年龄结构较之前有较大改善。


现如今,中共和平县大坝镇委员会下设35个党支部,党员901名,大坝镇的每一个村都拥有一支党性强、头脑活、思路新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带动全镇的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


推动产业振兴


开辟群众增收致富“快车道”


乡村振兴工作靠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也得益于全体人民群众的主动作为、奋勇争先,闯出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大坝镇有丰富的农业特色产品和矿产资源及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其中超田、老镇、坪溪、石井、石谷、半坑等村有香菇、木耳、竹笋、椪柑等特产;龙狮、合水、汤湖、上镇、高发、石陂、金星等村有丰富的高岭土(瓷土)、稀土、铁矿等矿产资源。


借助丰富的本土资源,大坝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发展:


——依托毗邻县城的区位优势和大坝工业园区优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有能力、实力强、无污染、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落户工业区,促进进园企业形成产业链,全方位拉动大坝工业经济发展。


——依托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优势,主动协助金龙矿业促进绿色产业园区项目建设。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和省级古村落、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优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主动为荣佳国韵度假村整合汤湖村温泉资源,升级扩容,打造温泉之都。


——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优势,加强对汉粮农牧公司的服务,大力培育油茶、椪柑、百香果、葡萄、白莲等种植。


健全综合治理


全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绕不开人居环境这一要素。2020年,大坝镇生产总值为26722万元,农业生产产值为12439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为15273元,在此基础上,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与居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高紧密相关。


为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近年来,大坝镇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加强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垃圾收集点和公共设施综合治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台阶。


——行政村建成文化广场。建设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满足村民日常休闲运动的需要,提高村民生活便利程度。


——全面落实“厕所革命”。推进户厕改造和公厕建设,全镇累计改造户厕 9639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有效推动了农民卫生习惯的改变,带动农民更新卫生观念。


——大力推进村道硬底化工程。全镇9个行政村共24条线路乡村道沙土路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道硬底化工程,目前已基本全面完成路基工程。


——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全镇175个自然村43898人配备89名保洁员,设置248个垃圾收集点,新建一座日处理量15吨的临时镇级垃圾中转站、日处理污水2500立方米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下一步,大坝镇将以粤赣高速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和“水背超田连片”打造建设为点为线,切实抓好山、水、田、林、路及文化、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入推动全镇各村组织、人才、文化、生态和产业的全面振兴。


【大坝镇简介】


大坝镇位于和平县城北,毗邻县城,全镇面积168.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5898万亩,其中水田1.2357万亩,輋地(旱种作物地)0.3511万亩;有林地面积21.738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1.6785万亩。全镇总人口4.3万人,辖15个村和1个街道社区居委会。


【红色档案】


大坝镇有厚重的红色文化。1939年,和平县委宣传部的曾源同志负责大坝地区建党工作,组织派他到大坝小学任校长。经培养考察,曾源同志先后发展了教师游书芬、丘荣汉和农村青年王研池、曹广盛入党,成立了大坝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1941年,经和平县委批准,中共大坝区委会成立,下辖大坝小学、高发、水背、半坑、下车5个党支部,成立了鹅塘、张亚山、牛轭际3个党小组,培养发展党员47人,大坝中心小学成为大坝地区革命指挥部。


■组稿: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