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时勇担当 细微之中见党性
——和平县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纪实
2019年6月10日至12日,和平县因暴雨成灾,党员干部冲在救援最前线。
■2019年6月12日洪水退去后,党员干部群众齐清淤,投入灾后复产工作中。
■和平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广大党员模范带头,广泛发动群众,成为疫情防控主力军。
■和平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为群众做核酸检测。新冠疫情发生后,党员医护人员冲在防控一线,确保全县人民群众安全。
党员身份比例
党员学历比例
核心提示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坚强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近年来,和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党的力量始终挺立疫情防控、抗洪抢险、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沿,保障引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力量始终挺立在乡村振兴最前沿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村道通畅整洁,小院瓜果飘香,畅享劳作后闲暇时光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家长里短、农闲趣事,恬静而祥和。
行走在和平县这片土地上,这样的乡村美景随处可见。如今的农村,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处处能看见美景,也留得住乡愁。
近年来,和平县坚持党建引领,让党的力量始终挺立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新农村最前沿。
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吹响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和平县在深圳福田区坚持不懈的倾情帮扶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怀着“人在和平、心在和平、奉献在和平、开花结果在和平”的和平情怀,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带领广大群众以开荒牛、钉钉子的精神,披荆斩棘,奋勇前行,爬过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拔掉了一个又一个“钉子”,于2020年底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和平县的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100%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补助100%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建档立卡贫困户4974户12657人全部出列,4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退出率实现“两个100%”。
在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中,担当,就是将该做的事情做好。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和平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继续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根基层,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实施新一轮对口帮扶和“万企帮万村”行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接续支持发展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等。
接续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的广大党员干部们,正在以实干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带领群众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组织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战斗堡垒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情。
2020年初,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和平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广大党员模范带头,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村民自治、群防群治有效落实,党员先锋队、村民志愿服务队等基层群众组织成为疫情防控主力军。
在疫情防控战中,和平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冲锋在前。
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县委主要领导同志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入一线,及时掌握疫情、采取行动,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全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党员干部们纷纷主动放弃春节休假,迅速转换角色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结合网格化疫情防控工作,县直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全面出动,对县外入境人员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筛查。在高速公路、国(省、市、县)道出入口等地设立联合检疫站,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各镇(街道)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把疫情防控重点放在村(社区),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动员能力,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疫情发生后的半个月内,和平县就迅速成立了356个党员志愿服务队、508个党员先锋岗、59个临时党支部,19000多名党员带头奋战防疫一线,在行动中践行初心勇担使命,把一面面党旗插到抗疫第一线。
逆境出英雄。抗疫工作中,和平县涌现了一大批党员先锋模范,种种感人事迹振奋人心。
和平县人民医院150多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县交通运输局47名干部职工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县林业局党组践行“我是党员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林寨镇中前村党支部组建志愿宣传队宣传发动村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危难面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成为抗疫中最美的“逆行者”。
在合水镇兴径村,28名党员主动请缨出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冲锋在返乡人员摸排、流动人员登记、垃圾清理、防疫消杀、防疫宣传等工作一线,牢牢把守进出村的5个路口,全力守护全村1800多名村民,践行了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
在林寨镇中前村,村“两委”积极动员,10多名村民响应,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在经过培训后,当起了疫情防护宣传员、返乡人员摸排员、体温监测员。“我的家就在这村子里,做些能做的事,守好自己的家,守好我们村,守好乡里乡亲,这很正常嘛。”队员们朴实的话语,流露着一份责任、一份温情。
一张93岁老人坚守共产党员先锋岗的照片,当时更是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老人心系疫情防控,冲锋一线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网民。这位老党员叫周佛林,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得知村里正在开展抗疫工作,老人不顾家人劝阻,亲自在村口守起了共产党员先锋岗,在家人的陪同下,他参与到了村里的抗疫工作当中,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党群同心,其利断金。全县35万党员干部群众织成的疫情防控网,牢牢守住了广东的“北大门”,实现了新冠肺炎“零疑似、零输入、零感染”。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没有丝毫懈怠,履职尽责、冲锋在前,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让党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党员是带领群众抗洪救灾复产的中流砥柱
时隔两年,回忆起2019年6月发生的那场洪灾,河源市优秀共产党员、贝墩镇专职消防队队长叶海通仍然历历在目,难忘那场洪灾给贝墩带来的触目惊心的伤害。
叶海通清楚地记得:那年6月10至6月12日,贝墩镇普降暴雨,全镇部分村庄上百户村民的房前屋后发生山体滑坡、塌方,部分村道严重毁坏,村民出行严重受阻,村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险情就是命令。在灾情面前,叶海通在贝墩镇党委、镇政府党总支的统一安排、指挥下,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带领镇专职消防队全体队员积极参与抗洪抢险行动。整个抢险过程共组织转移撤离共荣、新南等5个村受困群众120多人,6月11日晚抢救河溪村被塌方泥土掩埋群众1人,清理全镇近十条村道因山体滑坡倒塌树木约50立方米,协助三多村村民救回被洪水冲走的船只一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了村民的财产损失。抗洪抢险期间,他连续4个周末奋战在抢险最前线,在党与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据史料记载,2019年6月的那场洪灾,是和平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之一。持续强降雨导致江河急涨、农田受淹、山体滑坡、房屋倒塌、群众被困……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发生后,和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立即分赴一线指挥抗洪抢险救灾,镇村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组)成员和驻村党建指导员坚守岗位,切实履职尽责,率先深入灾情险情最重的地方帮助排险,率先深入困难最大的群众当中传递党的关怀和爱心,大力开展思想帮扶、生活帮扶、生产帮扶和爱心帮扶,积极带领群众抗灾自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团结带领灾区人民群众,全力搜救被困群众和失踪人员,及时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有序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灾后复产工作。各机关党组织则充分发挥模范机关作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组成抗洪救灾工作队、志愿服务队,深入到受灾地区开展救灾、灾后复产重建、志愿帮扶等活动,形成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
在此次抗洪救灾过程中,广大共产党员争当先进、争做优秀,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灾区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困难。他们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涌现出不少像叶海通一样的先进人物,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奋力抢险救灾、复产重建,成为抗击洪水、救灾复产重建的中流砥柱,彰显了抗洪精神。
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下,经过近两年努力,2019年“6·10”“6·12”洪灾中的7.67万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已全部恢复正常。
■组稿: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摄影:冯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