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和平县合水镇:

红色音符谱写产业发展“三部曲”

2021-06-18 09:47:40 来源:河源日报


■合水镇玫瑰渡主题民宿

■经过改造,合水街道的街容街貌得到质的提升。

■合水镇中和村古榕树公园

■兴径村将旧校舍改造成妇女之家和儿童之家,为村民提供休闲、学习场所。

■兴径村党员志愿者入户走访,为群众解决难题。

合水镇鸟瞰图

和平县合水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民门前的“小菜园”里种着一垄垄翠绿的青菜和大蒜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十几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耸立于山前,装饰古朴,文化韵味浓厚。眺望远方,青山秀美,一弯碧水绕村流;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绽新颜,仿佛让人置身于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


田园要有诗与歌,乡村振兴也要唱响主旋律。近年来,合水镇用党建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合水镇着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镇域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切实为群众解决烦心事和忧心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合水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7亿元,增长10.9%,人均GDP达到29463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28元,增长7.6%。


谱好党建“五线谱” 奏响乡村新乐章


“快点上船,不要等!”2019年6月10日-14日,受最强“龙舟水”影响,合水镇全镇平均降水量高达170毫米,浰江河水位急速上涨。为解救一名被困村民,合水镇合水村党总支部书记曹飞兵和镇救援队伍使用一艘冲锋舟,把群众接到了他儿子的家中安置。


为应对灾情,曹飞兵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组成抗洪抢险志愿队,分成4组到各危险路口值守以及转移撤离群众。曹飞兵连续奋战五天五夜,一直奔波在抗洪抢险的一线,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带动了20多名在家党员,自发加入到抗洪抢险的志愿队中。


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党员作为党在农村的“先锋队”,应当牢记职责和使命,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争当“三个先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合水镇现有党组织22个,党员627人。其中女党员137名;35岁及以下党员133个,占比22%;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31个,占比37%;该镇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突出政治标准,强化基层党委的领导把关作用,近5年,共新发展党员38名,不断优化全镇党员年龄、文化结构、性别比例。


实事求是、务实求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合水镇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比如:修复7座“6·10”“6·12”特大水灾受损的桥梁和重建2座冲毁桥梁;修复“6·09”强降水导致全镇各村出现的受灾房屋、设施;推进珊坪小学教学楼及操场环形跑道工程、合水中学宿舍楼建设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大大缓解该镇小学教学资源紧张的局面,极大改善办学条件;升级改造文化站,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完成了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项目,合水街道得到全面改善,街容街貌得到质的提升,同时解决了群众停车难、无人行道等问题。


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合水镇先后多次组织义诊、义剪、义演等惠民活动,服务覆盖近2000人次,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上报民生实事项目3项,目前均在推进实施,完成后将大大提升该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生态优势化音符 弹出产业“三部曲”


合水镇山水资源丰富,盛产茶叶、茶油、香菇、木耳、蜂蜜、腐竹等农副产品。该镇盘活资源优势,孵化出腐竹加工业、油茶产业、玫瑰花种植及主题民宿、百香果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等特色产业。其中,腐竹产业、油茶产业、玫瑰花主题民宿的发展优势尤为突出,成为合水镇产业振兴的“三部曲”。


在腐竹产业发展方面,一座省级腐竹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落户合水镇。据悉,位于该镇的腐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区占地面积约243亩,首期建设100条腐竹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设备。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初步建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腐竹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化,同时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价值和促进农民增收,促进产业振兴落地见效。


油茶产业方面,全镇现种植油茶面积约3万亩,年产茶油210万斤。目前合水镇共有10个油茶经济合作社和1个油茶产业协会,1个油茶产业基地。基地所在地金坑村种植传统油茶面积7500多亩。目前金坑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有国家商标“金甸香”油茶品种,已取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


玫瑰花主题民宿方面,由于食用玫瑰管理粗放、适应性强,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采摘后的新鲜玫瑰花瓣经过挑选、烘干等加工环节,能制成花茶、花露、花酒、精油等玫瑰花系列产品,给合水镇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当地玫瑰民宿的配套建设也持续推进,计划让游客到来后不仅可以赏玫瑰花,还可以泡玫瑰浴、吃玫瑰宴、品玫瑰花茶,一条融种植、旅游、加工为一体的产业新路子正在酝酿。


多措并举聚合力 唱响振兴“好声音”


一部交响曲的演奏,离不开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器组的团结协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更需要充分释放“钱地人”三要素活力,凝聚多方合力,才能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钱”从哪里来?“地”怎么治理好?“人”的问题怎么解决?在推进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合水镇着力改善人居环境,配强人才队伍,推进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改善人居环境,为群众办实事。一方面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2020年破旧泥砖房拆除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三年共计拆除面积约达31万平方米,深度推进“厕所革命”工作,2020年完成卫生户厕改造22户,建成3座农村公厕,含省定村建成公厕、镇政府、村委会及村卫生站公厕在内共有35座公共厕所可对外开放进行使用。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省定村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已建成10座并投入使用,面上村正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粤赣高速公路美丽乡村示范带(珊坪村)以及“中和兴径连片”打造建设项目成效凸显,将于近期完工,完工后整体环境质量、舒适度将进一步提升。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


基层组织夯实,推进人才振兴。一是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战斗力强的党支部,该镇圆满完成了村级换届选举。二是抓阵地,强队伍,建成1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置党员先锋岗,开辟党建阵地,强化服务功能,激发党员干部把初心使命外化为乡村振兴行动。通过落实“筑基计划”,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加强村后备干部库建设,现有8名后备干部,致力培养新致富带头人梯队。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行动,对素质能力低、工作实绩差、群众信任度小的班子成员,予以组织调整,把更多公平、有为、威望高的干部选拔进班子。


凝聚基层力量,推进乡村治理。合水镇坚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以“强基层党建促基层妇建”为抓手,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实践模式,发挥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作用,在试点村基层妇联“1+N+N” 网格化服务的乡村治理模式下,基层治理的触角向家家户户延伸,村内家庭实现了联系全覆盖,妇联执委、骨干结合网格化治理工作,对挂钩家庭每月至少入户走访1次,排查并及时解决家庭和邻里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线索等问题,在乡村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如妥善化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把危机化解于源头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党支部带妇联、妇联带执委、执委带领家庭的良好局面。


聚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在“妇女半边天”作用下,合水镇编织起了镇、村治理一张网,不仅初步实现了社会管理精细化,还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自治管理的积极性,各项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文体广场、道路、水利、路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都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得到完善,村容村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村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理念,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有效格局正在慢慢形成,兴径村还成为全县“党建带妇建、共建平安家”首个试点村。


奉献丹心只为民。未来,合水镇将以“念好勤字诀,多做为民事”为宗旨,以“一镇、一带、一区”为主要方向,着力朝着“全域全面兴绿兴镇兴产业、奋力打造宜居宜游新合水”的目标前进。


【合水镇概况】


合水镇位于和平县南部,南邻连平县绣缎镇,东北接和平县阳明镇,西接和平县青州镇,距县城7公里,粤赣高速公路途经该镇7个村,由南往北进入和平县的第一个高速出口合水出口位于该镇的兴径村。合水镇素有和平县南大门之称,辖区面积12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52487.5亩,常用耕地面积7368亩;下辖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0069人。202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898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28元。


合水镇有客家酿豆腐、客家渌鹅等特色美食。镇内主要旅游景点有丰岭村的狮子岩、彰洞村的古村落、丰洋村石人坑石人峰、兴径村客家围龙屋博山老屋等。


■文/本报记者 雷宇烁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