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春风“拂”过雅水村

——和平阳明镇雅水村脱贫攻坚纪实

2021-01-19 10:26:56 来源:

■经过5年帮扶,雅水村旧貌换新颜。

■学子周末在村文化驿站看书。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雅水村新增了一系列文化设施。

■雅水村碧坑养殖基地

■蔬菜丰收菜农乐。雅水村因地制宜,通过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雅水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走访群众,检查种养项目进展情况,以党建促发展。

■自动化养鸡基地。雅水村做大做强养殖产业,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发展经济产业。

雅水村位于和平县阳明镇,面积15.23平方公里,共有人口848户3269人,下辖7个片区(11个自然村),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41名。雅水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时代变革、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个紧挨着县城的小山村发展步伐似乎慢了半拍,仍有部分村民生活比较困难。

自2016年以来,深圳市福田区园岭街道、人民武装部结对帮扶雅水村,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和平县委、县政府及驻和工作组的精心指导下,在阳明镇党委、镇政府的积极帮助下,倾情倾心倾力,多维度全方位支持雅水村脱贫攻坚工作,投入资金、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驻村工作队也始终以“来了和平县就是和平人,来了雅水村就是雅水人”的扶贫情怀深耕帮扶事业,为贫困群众脱贫殚精竭虑,为乡村长远发展苦心经营。现在,雅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雅水村驻村工作队始终保持工作重心不变、焦点不散、力度不减,与雅水村干部群众一道,凝聚一股决胜力量,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防止返贫和新增致贫,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据统计,5年来,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83.12万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47户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实现脱贫,脱贫率为100%;2020年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14.98元,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达到“十有”出列标准,退出贫困村。2021年,雅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预计可超40万元。

谋划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

帮扶单位福田区园岭街道、人民武装部始终将雅水村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民生,作为压倒一切、优于一切、高于一切的工作,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并将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固定议题,每个月专题研究调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年到雅水村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2次,分管领导每季度到村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福田区园岭街道各级党员干部定期到雅水村“点对点”入户看望慰问贫困户,开展精准帮扶工作,为驻村工作队及雅水村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园岭街道按照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紧盯“脱贫摘帽”这一目标,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实施“五个一”(即夯实一级责任链条、建强一个支部堡垒、健全一套工作体系、打造一方党群阵地、落实一系列服务项目)党建引领攻坚计划,使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保障。

雅水村驻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村“两委”干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分片挂钩贫困户脱贫工作、常态联系群众,为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四处奔波。同时不等不靠、挖掘自身资源,寻找项目助力脱贫。截至目前,雅水村扶贫资金使用率近100%,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村民的好评。

党建    将党建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核心

日前,雅水村有16户村民家庭被评为雅水村第一届“美丽庭院创建”家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家庭活动,是扶贫工作队带领雅水村“两委”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雅水村将党建理念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核心和引擎。

雅水村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强化4.0版党建标准化建设,主要通过“五个一”(即一个支部一方阵地、一个党日一次活动、一个季度送一节党课、一个小组一支队伍、一名党员一件实事)加强基层党建,并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系列学习、交流、活动,辅导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提高雅水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夯实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全村党员干部争做先锋模范的工作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阵地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帮扶单位投入近百万元,建成了集党建工作、村务办理、医疗服务、技能培训、图书阅读、体育锻炼等为民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雅水村党群服务中心,彻底改变了往日办公、开会无固定场所的局面,打造了党员教育、党代表接待群众、政策宣传、村民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的综合平台,大力提升了雅水村的整体形象和服务群众能力。

在驻县工作组的指导下,雅水村还率先开设了省定贫困村“微党校”,赋予党群服务中心村级党校培训教育功能,邀请帮扶单位和当地党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扶贫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前来授课,使之成为基层党员的“加油站”,有力推动了主题教育走向深入,让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生动鲜活、接地气、受欢迎,让基层党员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素质升,有力凝聚党员、更好服务群众,助力雅水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产业    引领贫困户发展长效产业

由于雅水村毗邻和平县城,种养土地有限,村民种养意愿不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各种原因,产业扶贫工作一度滞后,但经过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产业从一筹莫展到百花齐放,逐渐打开了局面,特别是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变防控压力为发展动力,千方百计引进和发展扶贫产业。

近年来,帮扶单位共投入 317.93 万元,建成扶贫产业基地(项目)4个,带动贫困户47户134 人。其中,投资95万元建设一栋占地3000平方米,每年可养殖肉鸡8万只的双层养殖基地;投入60多万元建设村级庭院经济孵化基地,发展肉鸽养殖,每年可养肉鸽约9.2万羽;引进南茶园生态农业项目,开展食用玫瑰种植,以全新的农业发展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把土地价值最大化,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走农业种植长效发展之路,目前产业基地已经动工建设。这些扶贫产业每年可为该村增收 35.45万元,为贫困户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587.31 元。

同时,培育发展了3家农业龙头企业、 3户致富带头人,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基地的生产劳动。

值得一提的是,雅水村大力推行庭院经济,鼓励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边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发展肉鸽养殖,并定期组织贫困户及村民学习肉鸽养殖技术,帮助村民建设养殖场地、拓展销售渠道,大大提升了贫困群众发展肉鸽养殖的积极。同时,倡导家禽圈养共创“美丽庭院”的文明乡风。

民生实事   增强贫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扶贫工作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雅水村坚持脱贫不脱帮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和“八有”保障,从群众最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送”起,从群众最急迫的事情“帮”起,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增强贫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6年以来,帮扶单位累计投入264.9万元帮扶资金,在雅水村兴建了三面光水利、洞尾桥、来人坑水坝、文体广场、村道扩宽、村道硬化、文化活动中心、卫生站等一大批受益面广、效益高、得到村民高度认可的民生工程,切实改善了民生福祉。

与此同时,帮扶单位还多措并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将贫困户大病医疗、危房改造等民生保障落到实处,通过自筹资金开展大病救助、大病慰问,给予个性化关怀。改善和提升贫困户的人居环境,补齐网络及电视信号覆盖短板,解决家用设施老化,因灾房屋受损等安全隐患问题,增强贫困户安全感和幸福感。

此外,帮扶单位还对贫困户开展双节“送温暖”慰问活动,并将范围扩大到全村80岁高龄老人,得到阳明镇委、镇政府的肯定和广大村民的赞扬。同时,常态性深入开展“回头看”活动,聚焦易返贫户、返贫户和新增贫困户,建立健全扶贫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后续有扶持、成果要巩固、群众能认可。

现在,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了,住房安全了,吃水放心了,网络实现整村覆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村庄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

长效机制   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

雅水村坚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着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探索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脱贫长效机制。

一是建强村“两委”班子。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理直气壮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微党校”为载体,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选优村“两委”班子,把农村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大学生及愿干事、能干事的年轻力量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二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面落实金融扶贫、消费扶贫政策,以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福和直通车”消费扶贫平台为支撑,通过电商解决贫困村农产品“进城”的流通阻梗,稳定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实现脱贫可持续。

三是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实施“一户一策”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和产业带动脱贫行动,坚持走好“农业基地化、基地规模化、规模效益化”发展路子,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工作思路,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着力振兴乡村经济。如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预计每年可增收18665元,贫困户人均每年增收140元;分别投资入股福和产业转移园、和盛集团100万元和130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6.1万元。

四是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为调动贫困户开展种养项目的积极性,让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给予贫困户发放种养等生产物资,累计发放鹰嘴桃、李子、猕猴桃、百香果、金橘、柚子、杨梅及黄皮等果苗共计2.18万棵。利用村闲置丢荒土地445亩,推进整村散种散养,提高村民种养积极性。

雅水村变美了。环境美、乡风正、产业丰、村民乐,群众的生活更甜美。这些“美妙”的音符把雅水村串连成了一首生态、绿色、文明、宜居、宜业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赞歌,也把雅水村的群众带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文/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朱景优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