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高新区

拓展产业空间 筑牢产业根基

河源国家高新区全力推进跨江融合发展

2022-06-28 10:03:00 来源:河源日报

364805ef2c51aa03857c57ad10314fe1_0628005_001_01_s.jpg

■在拓展增量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加快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增加产业用地空间。

核心提示

6月28日,是河源国家高新区挂牌运作19周年。从2003年到2022年,19年光阴荏苒,19年奋斗岁月,河源国家高新区因产业而生,因奋斗而立,从一片荒山野地崛起成为一座厂房林立的产业新城。厂房拔地而起的背后,是经济的逐步攀升——河源国家高新区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37亿元,为河源全市的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产业兴则园区兴,产业强则园区强。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开展“三个年”活动,其中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活动主要是围绕产业发展这一主责主业,大力推动产业空间拓展工作,破解产业空间瓶颈的制约,提升园区土地综合利用水平。高新区今年以推进跨江融合发展为切入点、突破口,按照市委常委会会议通过的《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做细做实各项工作,通过在政策上、规划上、存量空间上下功夫,不断挖掘和盘活土地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文/本报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聂燕民 张立 ■ 图/本报记者 冯晓铭

【放眼未来】

坚守产业初心 拓展产业空间

河源国家高新区开展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主要领导到河源调研讲话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市两会、市领导调研高新区座谈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迅速行动,狠抓落实,全面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对河源国家高新区来说,产业是根基,空间是保障。河源国家高新区开展产业空间拓展突破年活动,正是坚守产业初心、拓展产业空间、保障产业发展的重要实践,是高新区发挥产业兴市主力军作用的新担当新作为。在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这个目标的引领下,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跨江融合发展和一系列产业空间拓展等举措,破解制约园区发展的空间问题,为产业项目提供空间保障,为产业发展注入项目活力。

今年2月,市委主要领导调研河源国家高新区时明确提出“高新区要聚焦产业发展主责主业,围绕打造千亿级园区和实现产值倍增目标,当好全市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主平台”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谋划下,高新区今年将大力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和水经济产业园建设,加快产业用地整治提升,高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四大抓手】

谋划新量 拓展增量 挖潜存量 提升质量

破解产业空间瓶颈成为河源国家高新区的大事、要事。因此,高新区将在产业空间拓展突破上多点发力,重点从谋划新量、拓展增量、挖潜存量、提升质量四个方面发力,高位推动、多措并举增加产业空间,实现空间拓展突破。

谋划新量:

重攻跨江融合发展

今年,省主要领导到河源调研时表示,全力支持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工作,要求合理安排高新区跨江扩区建设时序,并要求省科技厅等职能部门加强指导,为高新区做好跨江融合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市领导站在全市发展的高度,多次要求高新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跨江融合发展,为高新区工作开展提振了信心,推动了跨江融合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河源国家高新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跨江融合发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跨江融合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市一级层面已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联合各方力量,定期研究推进解决重点工作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实现了实体化运作,近期还将成立跨江融合发展日常对接工作小组,确保高新区、江东新区、市直有关部门高效高质对接沟通,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河源国家高新区扩区申报工作专班,为扩区申报工作保驾护航。高新区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管委会主任担任执行组长的跨江融合发展高新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并与江东新区建立了日常对接机制,明确日常工作主要对接人员和对接工作重点。

河源国家高新区把跨江融合发展作为产业空间开发新量的主攻点,同频发力推进空间融合发展区和产业融合发展区开发建设工作。

目前,空间融合发展区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河源国家高新区充分树立主业主责意识,会同江东新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全面落实工作安排部署,做足做细做实工作,理顺园区体制机制。据了解,高新区已初步完成空间融合发展区的产业规划编制,加快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同步开展区域环评工作、水土保持方案工作、林地调整报批工作、沿江用地防洪堤设计和跨江大桥防洪评价等各项工作。

产业融合发展区的思路基本明晰。河源国家高新区与江东新区就该区域的发展思路和利益机制已基本达成共识,正在加快完成产业规划编制,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招商项目准入条件、落户项目计划。一方面,双方共同协作摸清两区存量产业用地,大力推进高新区现有产业用地、可提升用地、产业空间以及江东新区现有产业用地等各类用地协同招商、多点发展,提前谋划招商引资,快速有效推动产业集聚,打造产业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共同体,推动优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另一方面,双方加强联动招商,互通招商资源,形成招商合力。在共享投资效益方面,明确支持企业享受两区政策,形成招商利益共享长效机制,这意味着项目落户跨江融合发展区域,在江东新区投资购地,能享受河源国家高新区的落户优惠政策。

拓展增量:

加快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

在拓展增量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加快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加快有关片区征拆扫尾工作,增加产业用地空间。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总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后可引进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企业25家、投资额240亿元以上,实现总产值250亿元、税收25亿元以上。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建设,河源国家高新区加快落实相关部署,加快开发建设水经济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项目一期面积4152亩,可用招商面积1698亩。目前,已有农夫山泉、碧优选等部分产业落地在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区域内。

河源国家高新区于今年3月启动水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140万立方米土方开挖,正在全面推进土方平整和市政建设。其余各项工作也在加快推进,按照工作计划,高新区将于今年内启动河源电厂至水经济产业园蒸汽管道延伸工程和物流中心建设,完成农夫山泉三期土地招拍挂、农夫山泉四期用地平整、孵化器厂房建设。同时,建立产业要素保障机制,加快谋划物流园、食品检测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吸引更多食品饮料及水经济产业企业到高新区投资兴业。

挖潜存量:

加快产业用地整治提升工作

河源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专项行动,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向园区企业广泛宣传激励措施,深入企业了解项目建设计划,加快推动用地整治提升进度,力争全年清理、盘活、收回低效用地1500亩,盘活闲置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提高产业用地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效益。

“一企一策”盘活用地,产业空间有效拓展。河源国家高新区对辖区内用地现状进行认真梳理,收集整理土地及建筑面积、产权归属、经营状况、企业诉求等信息,形成“一企一档”,从“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和“企业主导、政府服务”两方面入手,分类制定了低效用地处置办法,针对重点盘活企业点对点上门政策解读,多部门、多举措联合行动,做到精准盘活、“一企一策”,倒逼企业加快盘活用地。

据统计,2021年7月至今,河源国家高新区已完成整治提升用地2587亩,包括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可提升用地等类型用地,完成第一年市下达的任务指标,完成率为129.39%,暂列全市排名第二。尤其在供而未用整治盘活上,高新区统筹各部门力量,收回深河A区存量土地用于农夫山泉等项目建设,为我市打造百亿级水经济产业集群拓展了用地空间。

盘活低效用地,引进项目再开发呈现新活力。目前,河源国家高新区坚持从招商引资着手,摸清盘活闲置用地和低效用地项目企业底牌,在招商过程中精准匹配,成功为欣南、易普、绿都等项目用地找到新投资商,引进较好的项目,达到双赢效果。例如,盘活2宗低效用地共78亩,在原有用地上引进深汇力科技和威利星塑胶。这两家企业预计总投资3.5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亿元。

提升质量:

加强项目管理提升用地效益

在提升园区产业用地质量方面,河源国家高新区采取有力措施,严禁工业用地作为商住用地功能使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相关规划建设指标,支持企业提高产业用地建筑密度、容积率,实现扩能增效、增资扩产的产业效益。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盘活资源,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工业项目、物业产权转让、改造标准厂房等方式,将现有资源整合利用起来,发挥土地和厂房的最大效益。引导新落户项目建设地下停车场和提高容积率,对空余用地续建高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全面提升工业物业空间利用效益。河源国家高新区正在加快出台工业用地物业出租管理办法,今年以来全面梳理园区现有工业物业企业清单,大力清理整治非法改变土地厂房性质问题,实行“一企一策”管理,清理一批工业物业厂房中的非工业生产相关出租企业,腾出1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空间。

鼓励企业“拿地即开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社会投资低风险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由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统一的企业开工条件,企业在取得用地、满足开工条件后作出相关承诺,由相关部门直接发放相关函证,实现“一站式、一个审批环节、一个工作日”即可开工建设。

坚持从政策引导着手,激发企业加快发展内生动力。河源国家高新区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一批有可开发空地的企业建设高标准厂房出租,提升用地产出水平。如出台高新区工业项目建设奖励办法,每年奖补资金可达3000万元;出台高新区老企业激发新活力实施方案,对企业建设厂房出租引进新项目按地方经济贡献率进行不同比例的奖励。

坚持项目高质量评价导向。按照省“亩均论英雄”评价方法,以产值、税收等主要指标为依据,评出ABCD四个等级,根据等级适用不同的政策。对于新引进项目,提高门槛,加强时间和效益的合同约定,鼓励项目实现半年内进场动工、两年内投产、三年内全面建成的目标,确保产业用地早动工、早建成、早产出。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统筹用地计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增量,保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计划的落实力度,使好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效。坚持供应和监管并重,定期开展已供土地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制止违约和土地闲置情况,促使拿地企业加快投入,尽早开工。

【开创新局】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加快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拓展产业空间,推动产业发展,向未来要空间、要效益。今年上半年,河源国家高新区明方向、谋前期、快规划、建机制,在产业空间拓展突破上多点发力,紧扣谋划新量、拓展增量、挖潜存量、提升质量四大抓手,根据现有产业用地、可提升用地、产业空间存量进行针对性提升拓展,突出跨江融合发展、水经济产业园建设、产业用地整治提升的工作成效,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为后续产业空间拓展和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空间保障和机制保障。

站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站在创新创业19周年的新起点,河源国家高新区正在奋力向高质量发展的千亿级国家高新区迈进,不断以高新区人的奋斗精神,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开拓奋进、争先进位,书写新篇章,开创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