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国家高新区老企业 星通时频焕发新活力
产值逆势增长 实现新突破
○本报讯 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张立 位于河源国家高新区内的河源市星通时频电子有限公司(下称星通时频)是一家专业频率控制元件制造商,扎根园区10年来,年产值稳步增长。记者近日了解到,近两年,该公司产值逆势增长,实现新突破,去年年产值达6000万元。
在星通时频万级净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穿着工作服紧张有序地操作着生产设备,一片片电子元件经过雕刻、装晶、贴盖、调试等工序不断地生产出来。星通时频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系列石英晶体谐振器、振荡器的国家高科技公司。2012年,公司将生产基地搬迁到河源国家高新区,拥有先进的生产、检测和检验设备,以及万级净化生产车间。
星通时频生产部经理刘红兵来自四川,是公司最早的一批员工,伴随着公司十多年的成长,他从一名一线工人晋升为分管生产的部门经理。刘红兵回忆,建厂初期,公司在生产设备方面规模较小,每一道工序只有一台设备在运作,操作人员也只有三四人,当时每天的产能约1万只左右。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增添了一批新设备,同时也对旧设备进展改造和更新,扩大了员工规模。如今,公司实现了产能每天60万只、每月1500万只。
凭借多年晶振生产工艺技术和市场深耕的积累,以及个性化产品运用解决方案服务,星通时频已经成为国内及世界知名厂商供应合作伙伴。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星通时频副总经理李良表示,自从2012年搬迁到河源国家高新区后,通过多年的深耕发展,花大力气进行研发投入,着重进行工艺改造和产品创新,实现了年产值6000万元的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轻薄化的设计趋势,星通时频晶振产品瞄准小尺寸开发,能够实现从直插到贴片的各种尺寸,确保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目前,星通时频对产品研发生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特别针对新产品提供了更加贴切的设计和生产技术的更新。李良介绍,公司必须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将产品更多瞄向小尺寸方向,计划未来实现每年20%的增长,力争今年实现年产值8000万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