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高新区

河源高新区:一座崛起的产业新城 一座高耸的科技新城

2021-06-09 09:36:15 来源:河源日报

■3月30日,河源高新区举行春季重大项目动工仪式。

■河源高新区已落户电子信息企业108家,图为华冠科技生产车间。

农夫山泉自2004年落户河源高新区,如今已经成为河源市的纳税大户。图为农夫山泉二期厂房。

核心提示

18年风风雨雨,18年春华秋实。若要在河源高新区寻找“奋斗”的足迹,不妨到园区去看看: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建设者辛勤奋战,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年来,河源高新区实现了从艰苦创业到凤凰涅槃的华丽巨变,已经成为理想中的投资洼地、人才高地、创业福地。步入“十四五”,河源高新区将开创新局、展翅高飞,打造电子信息、精密制造、食品饮料等百亿、千亿产业集群。

卓翼智造(河源)项目投资50亿元,碧优选项目投资11亿元,今麦郎、红苹果、尚雷仕等项目投资10亿元......超10亿元项目相继落子,布局河源高新区,崛起中的河源高新区散发着现代河源的活力。

这些项目的落户,其实并非偶然。近年来,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省委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领导下,励精图治,埋头实干,开启“二次创业”,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过去四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分别增长了43.1%、79.7%、49.9%,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奋力打造成承接“双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和引领全市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

在2019年4月市委常委会高新区现场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红都要求高新区要充分发挥构建河源现代产业体系的头号工程作用。市长林涛指出,工业是河源高新区的“主菜”,要为全市工业多作贡献。河源高新区担负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责任,始终不敢懈怠,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招商和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产业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根基,近年来,河源高新区聚焦电子信息、精密制造、食品饮料三大主导产业,瞄准“双区”着力补链、延链、强链,搭建产业生态体系,三大产业规上产值占全区84%。

截至目前,河源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有企业108家、规上产值328.3亿元,占全区规上总产值67.1%。精密制造企业53家,规上产值56.2亿元、占全区规上总产值11.4%,精密制造产业集群的阵地——深河国际模具城开局良好,投资额 28.3亿元,14家企业竣工并投产、5家企业上规,大型模具企业华益盛、金三维加速建设并规划向高端汽车零配件、医疗器械延伸。食品饮料产业集群3家大型企业农夫山泉、百家鲜、饭饭得发展顺利,规上产值30亿元。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河源高新区主动有为在深圳都市圈产业分工中找准定位,聚焦纳入省“双十”产业集群布局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八个一”支撑体系,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聚高质量发展。

坚持大招商招好商。河源高新区树立发展“抢滩”意识和“项目为王”理念,加强研究谋划,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大招商招好商。梳理龙头企业产业链清单,开展链式招商。进一步完善现代招商体系,在项目研判、洽谈、政策、审核、决策、服务、储备、评价和招商队伍建设、考核激励等方面建立制度、规程,探索成立招商公司市场化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投资50亿元的卓翼科技、投资超10亿元的今麦郎饮品、红苹果、尚雷仕等项目建设。推动投资超5亿元的麦格米特、优利德、华益盛、金三维、东方龙科等项目实现一期投产。推动东方硅源、麦米、旭晟、培匡、农夫山泉二期、今麦郎面品等30个项目尽快达产。今年全年确保新开工项目2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2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以上。

精密制造产业:名企加入助力发展加速度

去年11月,河源高新区模具产业招商大会暨润业精密制造产业园落成仪式盛大举行,润业精密制造产业园和河源高新区工业设计中心、模具检测中心、试模中心、配件制造中心等4个模具生产配套中心的同时揭牌,深河国际模具城进入建设“加速度”。

目前,深河国际模具城已初具规模,首批落户20家高端模具企业,目前90%企业已竣工投产,5家企业上规,将为河源高新区贡献新的增长极。

河源高新区推进已竣工模具企业加速投产、全面上规,加快华益盛、金三维模具企业建设,继续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强、产出效益大的模具企业,目前正在推动产业向汽车零配件和医疗器械链条延伸,力争用3年—5年形成超500亿元精密制造产业规模,建立产业生态完备的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产业集群。

在深河国际模具城,聚盛模具是在首批落户企业中最后一个拿地但最先投产的;企业规模虽小,在投产当年就顺利上规,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保持了产值30%的逆势增长。该公司专业从事模具设计和精密制造、注塑成型加工、表面装饰,拥有一批先进的模具制造设备和注塑设备。多年来,该企业汇集了大批优质客户,曾被顺丰公司评为优秀供应商。

4月28日,鹏准模具顺利投产,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鹏准模具是一家生产制造及销售汽车专用大型、精密模具、塑胶制品、五金制品的企业,产品供应奔驰、宝马等众多著名汽车品牌。该项目在河源高新区投资建设汽车专用大型、精密模具项目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8亿元。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汽车模具可达1500套至1800 套,年产值可达6亿元以上,年税收可达2400万元以上。鹏准模具总经理罗繁表示,鹏准模具的顺利投产,离不开河源高新区对企业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携手投资河源、投资河源国家高新区,共谋大业、共赢发展。

金三维模具项目由河源金三维智造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家电及医疗塑胶制品,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7亿元以上。金三维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家电、消费电子、医疗器械、交通工具、精密传动设备等领域,客户遍布全球,包括迈瑞、伊莱克斯、霍尼韦尔、博世、奔驰、宝马、本田、松下、奥林巴斯、理邦等世界五百强企业或行业领先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手机完整生态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高新区最鲜明最亮丽的金质名片。近年来,从单一企业到产业生态,从单一产品到现代产业体系,河源高新区形成了以手机和电子通信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涵盖手机整机、显示屏、电池、PCB、摄像头等在内的完整生态产业链。

目前,河源高新区着力做大做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挥中兴通讯、卓翼科技、西可通信等龙头带动作用,着力在通信终端、半导体、高端显示等精准招商,加速产业聚沙成塔、聚木成林,争取今年实现产值规模400亿元以上、5年达到千亿级。

截至目前,园区已经落户电子信息企业有108家,2020年实现规上产值328亿元,占到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73%。今年1月至4月份一共签约了电子信息产业链项目12个,投资总额66.5亿元,为全市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筑牢了根基。

在华冠科技的生产车间,每天数百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一块块空白线路板经过点胶、封箱、过膜、加热、测试等数十道工序,变成一部崭新的手机,只待精美的包装,即可流入市场,到达消费者的手上。华冠科技于2019年动工建设,2021年初试产,快速进入状态。该企业的主要客户包括闻泰、传音、华勤等行业知名企业,产品远销至挪威、德国、法国等国家。据介绍,今年产线开满以后,保守估计将年产手机1500万部。华冠科技的加盟,进一步壮大河源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

今年4月,河源高新区引进投资50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巨头——卓翼智造(河源)项目,卓翼科技实力雄厚,是河源高新区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电子信息企业,项目达产后,将年产手机1.2亿部,助力河源高新区2025年突破手机产量2亿部。

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新民表示,在接触洽谈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河源市和高新区领导严谨、积极、务实、真诚的风格和态度,为企业在河源发展腾飞增加了无限信心。

食品饮料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水”是河源的生态符号,食品饮料则是深植于河源高新区的产业“基因”。小食品内藏大乾坤,舌尖文化也能撬动大产业。河源高新区形成了以农夫山泉、今麦郎为龙头的食品饮料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为了做优食品饮料产业,河源高新区全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利用丰富水资源、集中供气等优势发展条件,继续引进一批品牌优、效益好、规模大的食品饮料企业,推动农夫山泉广东第二生产基地、今麦郎、饭饭得、百家鲜等食品饮料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产。

农夫山泉是河源高新区食品饮料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把河源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标杆企业。农夫山泉广东第二生产基地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为激发更大的经济活力作出新贡献。

今麦郎集团落户河源的基地有面品、饮品2个项目,总投资13.5亿元。今麦郎(河源)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产值超15亿元、创税1亿元以上,将成为今麦郎集团在华南地区的旗舰基地。为了全面开拓华南市场,今麦郎经过考察后选择落户河源,一是看中河源绿色生态发展前景,二是看中河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双区”市场开阔,河源地处“双区”辐射带动第一圈层,是今麦郎进军华南市场的重要战略支点;河源万绿湖的水资源、河源电厂的电·能,均是食品饮料生产的重要资源。

食品饮料行业新成员——碧优选饮用水项目,由碧桂园集团投资建设,是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所推出的社会服务品牌,项目总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约6.33万平方米。计划购置4条水生产线,主要生产、销售碧优选品牌天然饮用水、饮料等产品,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6.8亿元以上。

今麦郎(河源)项目、碧优选饮用水项目的落户,将与河源高新区已有的农夫山泉、百家鲜食品、饭饭得食品等食品饮料企业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并通过发挥品牌效应,吸引食品企业入驻河源,将食品饮料产业打造成河源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的又一优质产业。

食品饮料产业也在市委、市政府的期望下向千亿级产业集群奋进,今年,今麦郎面品项目即将进入试产阶段,饮品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中,不久将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的引领者。

如今,肩负着河源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功能平台的历史使命,河源高新区正在越来越宽的产业之路上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邓燕琴 特约记者 李晓

通讯员 聂燕民 张鑫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