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党建引领风帆劲 义合蝶变谱新篇

党建引领风帆劲 义合蝶变谱新篇 ——东源县义合镇以“红色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8-29 10:13:24 来源:河源日报

■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春节期间格桑花怒放,吸引了四方游客纷至沓来。党建引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之路让村民“钱袋子”日渐鼓起来。

■东源县首个集综合性服务于一体的镇级党群服务中心“超市”——啸仙故里党群教育服务中心及圩镇客厅外观。

日前,东源县义合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名单,该镇下屯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这张闪亮的“金名片”背后,离不开该镇科学擘画“一点双区三线”高质量发展蓝图。通过聚焦创新基层治理、激活产业动能、融合文旅资源、擦亮生态底色等关键领域持续攻坚、精准施策,义合镇不仅实现了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更绘就了一幅以红色为底、绿色为形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党建多元聚合力 共治破解民生题

每天早上9时起,一至六年级的孩子们围坐成圈,跟着广州工商学院“三下乡”大学生学习知识。这是今年暑假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妇女儿童之家里,最平常不过的画面。

这场专为村里留守儿童开设的公益托管班,已连续5年在盛夏如约开启。40天的时间,大学生们不仅帮孩子们辅导作业、填补知识空白,还为孩子们开展心理疏导、防溺水安全教育,把“枯燥无味”的假期变成“充实安心”的港湾。

这份对文明的坚守,终获认可。日前,下屯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这份荣誉的背后,也是义合镇始终把群众 “急难愁盼”放在心头的有力印证——让每一件民生事都有人管、有人办。

如何让红色资源真正赋能基层治理?义合镇深入思考,大胆实践,将本土红色法治元素与现代治理需求相结合,依托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探索出一条“红色+法治”的调解新路。调解员巧妙地把民法典条文融入客家红色故事中,借“东江纵队守纪律”的往事讲述规矩、以法律条文界定是非。面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他们拎起小板凳坐在村民家门口,在拉家常中把道理讲透、把矛盾化解。

机制创新让治理效能逐步攀升。义合镇建立“分管领导日研判—镇长周调度—书记月会商”的案件跟进制度,实现从诉求收集到解决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在各村村委会门口设立“书记信箱”,24小时听民声、纳民意;常态化开展“党群面对面,议事促发展”活动,镇村干部与村民围坐一起,把医疗保障、孩子上学等民生关键事摆上台、逐项解。去年以来,全镇累计解决群众医疗、教育等诉求1500余件,办结“12345”热线案件217件,调解矛盾纠纷71宗,办结率、调解率均达100%。

支部牵头百业旺 文旅赋能万象兴

下屯村的兰花基地清香四溢,义合村的灵芝撑起“致富伞”,中洞村的红松茸破土而出……一个个致富产业正在义合镇的各个村(居)茁壮生长。这些特色产业背后,总有基层党组织精准发力、全程护航。义合镇党委依托秀美的“一江两岸”,以“一点双区三线”规划整合土地2000余亩,打造出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义合村的紫灵芝基地,预计年产值可达120万元;中洞村驻村第一书记引进的红松茸项目日采收超70斤;兰花、航空水稻、西施柚等特色产业年产值持续攀升,构建起多元、坚实的“产业矩阵”。

有了产业打底,文旅融合也有了更足的底气。义合镇凭借苏家围·东江画廊和啸仙故里两大景区,着力打造红绿交融的示范区。该镇党委牵头整合资源建起啸仙故里“美丽客厅”,将苏家围纳入中小学研学基地。党员干部扑在一线,推动圩镇改造、提升游客体验:格桑花海里小火车穿梭不停,特产摊点香气四溢,灵芝小院等特色民宿悄然兴起。今年春节,下屯村80亩格桑花热烈盛放,同步推出兰花展销节和花海美食文化节,吸引游客超11万人次,帮助村民增收50余万元。而芳芳甜品店的老板朱武芳得益于文旅融合年收入增至数万元,门面也扩了又扩。义合镇党建引领既强镇、又富民的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红色引领绿美路 党群共筑生态林

义合镇处处绿意盎然,家家户户庭院如“微缩的生态花园”,村民们巧用闲置空间,在院角栽下三角梅、簕杜鹃,让藤蔓顺着竹篱笆蜿蜒,窗台上摆放着自产的兰花盆栽,有的还在庭院一隅开辟小菜园,真正实现“推门见绿、抬头赏景、低头闻香”。

沿东江流域与主干道延伸的绿色长廊,则是串联全镇的 “生态纽带”,镇里精选黄花风铃木等乡土树种,搭配簕杜鹃、龙船花等花灌木,打造出四季有景的林荫道,绿色长廊成为兼具生态防护与休闲功能的风景线。春季黄花风铃木盛放时,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拍摄“金色花廊”,还带火了周边民宿、小吃摊,让风铃木不仅成为义合镇的“绿美名片”,更成为串联生态与文旅的“桥梁”。

这一切源于义合镇以党建推动绿美生态建设的持续努力。该镇以绿美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建设为抓手,以“谋、动、筹、管”四字诀,推动种植景观树1.9万株,种植勒杜鹃花苗6万余株,全域建成省、市、县、镇各级“美丽庭院”300余户,打造省绿美生态示范点和东江湿地—啸仙故里南粤红绿径,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去年,下屯村乡村绿化案例入选《广东省乡村绿化用地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成为全省乡村绿化规划的参考样本。

此外,义合镇还将重心放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以“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风貌提升攻坚行动,每周三定期开展“党员清洁日”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超5000人次,前往一江两岸、重要道路、景区沿线等区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整治“六乱”问题。

人居环境的提升,获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认可。下屯村敏记菜馆老板阮志敏说:“村里人居环境变美了,前来游玩的人多了三四成,这环境改造真是改到了心坎上。”

从红色堡垒的筑牢到治理效能的提升,从产业振兴的突破到文旅生态的融合,义合镇的蝶变,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如今的义合镇,环境更美了、群众笑多了、人气更旺了,正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上一篇:“稻城工坊”项目夺冠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