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塘镇热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蓝雁:
头雁领航践初心 热水蝶变谱新篇
■通过实施风貌提升工程,仙塘镇热水村面貌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杨坚 摄
■本报记者 田红秀 杨坚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黄玉花 肖园
清晨的阳光洒在仙塘镇热水村,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蓝雁已踏着露水走在村道上。她停在新修的“四小园”旁,和村民算起今年蜂蜜的收成账;转身又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委员讨论短视频宣传方案。
从企业职员到村级后备干部,再到带领全村发展的“领头雁”,蓝雁用实干与担当,在这片土地上写下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答卷。
强基固本筑堡垒
育雁成阵聚合力
“大雁高飞靠头雁,村子发展靠支部。”这是蓝雁常挂在嘴边的话。2020年7月,通过东源县“雏雁”工程,有着企业和学校工作经验的蓝雁回到热水村,成为村级后备干部。面对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年轻人才流失的困境,她暗下决心:“要让党支部成为村民最信赖的‘主心骨’。”
抓党建,先抓人才。蓝雁创新设立“大学生自愿实习岗”,邀请在外学子假期回村参与村务管理;不定期召开“青年团员座谈会”,听建议、纳贤才。如今,村里已有4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后备书记、2名后备干部,2名大学生通过补选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蓝雁多方奔走,争取爱心企业捐资助学,累计帮助79名大学生圆了求学梦,筹集资金超19万元。2023年,她推动完成村小学教学点撤并,协调校车每天接送46名学子上学,“让娃娃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村里才有长远希望。”
在绿美河源生态建设中,蓝雁以党建为引领,发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她带头捐款,带动全村筹集树苗100棵、资金5.4 万元,种下322棵苗木。如今,村道旁绿树成荫,党组织的号召力在一次次共建中愈发强劲。
产业破局谋发展
蜜香飘出致富路
热水村地处“中华蜜蜂之乡”东源县,是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全村有30多户蜂农,他们坚持深山采酿树蜜。一直以来,散户养殖、销路狭窄成为制约蜂蜜产业发展的瓶颈。“守着好手艺不能富起来,就是我们干部的失职。”蓝雁盯上这门“甜蜜事业”,决心让土蜂蜜变成“金疙瘩”。
2022年,蓝雁带着村“两委”班子跑市场、学经验,注册“山河蜜话”品牌,制定统一的蜂蜜品质标准,邀请专业团队设计包装。去年,11户养蜂村民年均增收3万元,村集体通过品牌管理、销售分成,年创收13万元。
为让热水蜂蜜走出大山,蓝雁大胆创新。她策划推出乡村代言人IP“仙塘农文旅家嘉”,指导年轻干部杨家嘉等人拍摄养蜂故事、蜂蜜制作过程的短视频,并发布关于仙塘镇“百千万工程”和热水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及森林防灭火知识、交通安全知识和村干部工作日常等内容的系列短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家乡知名度,让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
从最初对着镜头紧张忘词,到如今熟练介绍产品,杨家嘉的真诚打动了网友。据统计,目前杨家嘉的账号粉丝量已达3.7万,短视频浏览量累计250万人次。
蓝雁还探索“资本运营 +村集体”模式,通过入股当地农业企业、盘活闲置集体资产等方式,让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2022年,热水村被评为东源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突飞猛进”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较3年前翻了三番。
民生提质暖民心
实干铺就幸福路
“村里的路宽了、灯亮了,连厕所都干净了。”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在蓝雁看来,乡村振兴不只是增收致富,更要让村民住得舒心、过得安心。
沿着村道漫步,34个“四小园”错落有致,瓜果藤蔓爬上竹篱笆;拓宽的村道旁,文化墙绘着乡村振兴的图景;新建的公厕干净整洁,妇女儿童之家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以前村里污水横流,现在家家户户接上了污水管网,苍蝇和蚊子都少了。”村民陈姨指着门前的排水沟说。
蓝雁深知基础设施是民生之本。她带领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新修水利2140米,整治Y133道路水毁点,保障了农田灌溉和出行安全;重修樟木礤烈士纪念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对G25长深高速公路、G4511龙河高速公路沿线进行风貌改造,让村庄“颜值”飙升。
从“雏雁”到“头雁”,从回村初心到振兴实践,蓝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在她的带领下,热水村党总支部战斗力持续增强,集体经济节节攀升,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