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一子落” 乡村振兴“满盘活”
仙塘镇观塘村全力打造“人在画中行”的美丽乡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
■仙塘镇观塘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邓宇权摄
■本报记者 曾敏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肖园
漫步在村中小径,看公园碧塘清如许,与周边民房的风貌墙共同连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微风拂过特色民宿群,恰似欢迎远方而来的游客;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口袋公园小而美,黄发垂髫尽情享受家门口的“微幸福”……
这是东源县“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仙塘镇观塘村的美丽风貌。2023年以来,观塘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发展新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发展途径、精准实施项目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沿江小村吃上旅游饭
天气晴好,东江碧波荡漾,位于东江画廊碧道旁的群生生态采摘园人头攒动,游客们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圣女果,享受着春节假日的热闹氛围。
“我们的采摘园种植了草莓、圣女果、有机蔬菜等蔬果,春节期间正好赶上草莓上市,每天都有两三百人前来采摘,日营业额最高达5000元。”观塘村村民李贵芳说,2022年8月,他们瞄准东江画廊发展机遇,在碧道旁建设采摘园,成功引流,如今生意日渐走上轨道。
除了生态采摘园,观塘村还有自然里营地、东江田觅营地、观塘公园、农家乐等供人游玩。而观塘村最有名的还是特色民宿群,曾于2022年参加河源市第四届乡村文旅融合创新大赛,荣获“民宿集聚示范村创新奖”。
走进到吉景安民宿,桃花、李花开得正盛,春日风光正好,一批批来自珠三角的游客“暂居”于此。“我们一家从中山过来,订了6间房,在这里可以吃上趣味竹筒饭,还能垂钓,处于青山绿水间,别有一番风味。”游客高先生说,在观塘村游玩体验感较好,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
趣味竹筒饭、野炊大锅饭、鱼塘捕鱼赛、户外主题趴……各种各样的游玩项目在到吉景安民宿均能找到。“春节期间,我们的客房入住率达80%以上,日营业额超5000元。”该民宿负责人李坚说,他们还聘请了10名工人,月薪4000—6000元,带动村民就业。
据悉,为了进一步美化到吉小组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人前来游玩,观塘村村“两委”正在平整到吉广场的2万平方米土地,准备种下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腊肠树等,届时,整个到吉广场将成为一片花海。
盘活资源鼓起村民“钱袋子”
观塘,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如何让美丽乡村转化成美丽经济,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又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这是一直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问题。
“早在2015年,我们村就瞄准光伏发电项目。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引进了一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起了太阳能发电站。”观塘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李辉鹏介绍,该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300千瓦,不仅解决了集体用电开支问题,每年还增加2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
不仅如此,村“两委”通过从村民手中集约闲置、低效、存量土地约90亩,市场化运作向社会招商引资,成功引进3家企业,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100余人。同时,充分利用山地资源,整合1万多亩集体山林,以集体入股的方式出租给企业种植水源涵养林、经济林、药材、油茶等,并签订合同约定租金增长幅度。
如今,观塘村村集体收入已超200万元,村民不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而且还有田租、山租、分红增加收入,收入来源愈发稳定,“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产业融合“一子落”,乡村振兴“满盘活”。观塘村将立足“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发展机遇,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乡村+”的各类文章,不断迈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