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入选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七个抓手”、“五个一”工作法、“三箭并发”高效推进“百千万工程”

2023-11-08 09:57:57 来源:河源日报

1137cf2ecb7c53d621214d65aea2fccf_hyrbs1108004_001_01_s.jpg

■一大批涉及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了集聚效应。

dcfbc8a0cda1b38e78626e7564296428_hyrbs1108004_001_02_s.jpg

■东源县顺天镇金史村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e5fe5a1e1d76885c9459853f1f3f0dd4_hyrbs1108004_001_03_s.jpg

■3月23日,东源县2023年春季经贸活动在东源县新材料产业园举行,18个项目签约、动工和投产,投资总额82亿元。

5587605b5cf4411a3a24691ec33907a3_hyrbs1108004_001_04_s.jpg

■宜居宜业宜游的东源县滨江新城已初具规模

核心提示

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会上公布省“百千万工程”首批22个典型县(市、区)、110个典型镇、1062个典型村(社区)名单。东源县榜上有名,成为我市第一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的县(区)。

【思路篇】

“七个抓手”推进“百千万工程”

东源县是省内地域面积第二大县,下辖21个乡镇258个行政村,又是我市经济总量最大的县。如何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特别是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有新作为新突破?这是摆在东源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纲举则目张,思路决定出路。东源县按照省、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部署,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条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路径——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七个抓手”,奋力当好河源绿色崛起的主力军。

“七个抓手”具体为: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在加快推动“产业兴县”上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坚决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县上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深入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在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加快全域全面“融湾”“融深”,在服务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上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取得更为扎实的成效。

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东源县一方面坚持精准施策:一是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推进现代化农业提质增效和做大做强商贸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原则,深入实施“一镇一策”,推动镇域经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坚持从补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入手,围绕补短板、强骨架、拓空间三个方面在全县打响交通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20个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到2024年底前完成投资33亿元,力争形成建设一批、完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梯次发展格局。

【机制篇】

“五个一”工作法高效推动落实

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明确要求,实施“百千万工程”第一年重点任务是建机制、树典型。东源县坚持机制先行,在组建县、镇两级“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基础上,创新出台“五个一”工作机制,高效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强化“一盘棋”协调联动。组建县、镇两级“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完善工作架构,建立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结合实际,在对标对表市各专班设置基础上,设置11个工作专班并进行实体化运作,高效推动各方面重点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

——明确“一体化”发展思路。按照“总体谋划、分类推进”的原则,围绕县域高质量发展“进位”的主体定位,聚焦新型城镇化、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和乡镇“一镇一主业、一村一特色”差异化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出台系列配套保障政策,谋划“一县一图一表一策”的县域经济基本情况图集,更好统筹整合县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提升县域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

——抓好“一条龙”工作落实。以重点任务清单为抓手,明确“乡镇、部门报送提请—指挥办分析研判—县领导协调解决—指挥办汇总办理、反馈意见”的堵点难点解决问题闭环流程,建立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全程督导和对账督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加强“一揽子”政策研究。认真研究上级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以集中辅导、政策汇编、资讯速递等方式供全县各级各部门参阅,指导制订“一县一策”配套方案,筛选梳理出有指导性的政策红利,协助部门研究、转化落地,加快解题破局。

——解决“一系列”热点问题。发挥参谋辅政作用,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中心任务,深入开展调研,完成系列专题报告,剖析具体问题并提出决策意见,努力通过“小切口”撬动全县“大变化”。

同时,东源县结合“亮灯日”工作制度,县委书记和县长每周各抽出2个晚上,专题研究“百千万工程”相关工作,将听取“百千万工程”情况汇报作为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固定议程,督导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开展“8+1”竞标争先活动,专门安排3000万元资金,激励企业、镇村、部门和干部比学赶超、赛龙夺锦。

【措施篇】

“三箭并发”成绩可圈可点

措施一:坚持创新路径 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

发力县域经济,产业转移是抓手。东源县深入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持续推动园区扩园、闲置低效用地整治工作,完成园区三期启动区约900亩征地拆迁、500亩场地平整以及园区二期“商转工”用地450亩的土地收储和征地拆迁。

在“融湾”“融深”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东源县深化落实“一把手”抓招商机制,用活用巧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新模式,积极探索“飞地”“飞海”经济,推动“反向飞地”平台实体化运作,吸引了一大批头部企业项目相继落户。今年7月,东源县与对口帮扶单位深圳市盐田区共建科技创新中心、客家青年深圳创业中心和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基地,创新探索“飞地”“飞海”模式,进一步打通与深圳市盐田区之间的项目、人才、技术、创新资源双向交流通道。今年以来,东源县开展了招商路演、招商大会等系列活动8场次,引进亿元以上优质工业项目16个,拟投资额82.5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32亿元,形成了项目集中签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东源县有规上工业企业120家,初步形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当前,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承接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园区发展引力与活力将持续增强,东源县“3+2+N”(“3”是指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先进材料和水经济产业;“2”是指现代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N”是指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产业集群升级版正在加速构建。

措施二:坚持“一镇一策” 推进美丽圩镇示范创建

走进漳溪畲族乡圩镇,只见路边的不少房子统一搭起了建筑架,工人时而涂抹墙壁,时而绘画凤凰图案。

“目前,我们实行‘穿衣戴帽工程’,对150栋‘裸房’进行外墙装修改造,已完成90栋,持续推进特色村寨建设。”漳溪畲族乡相关负责人说,新建的民居将畲族元素符号与宜居房屋院落融为一体,尽显畲乡风情。

乡镇,不仅是串联县域和农村的关键节点,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东源县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圩镇秩序管控、基础设施提标、服务功能提质、特色风貌提升、社会治理增效等圩镇品质提升“六大行动”,推动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一体化,全力开展美丽圩镇示范创建,重点推动顺天镇、康禾镇争创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推动全县21个乡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5个乡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东源县按照“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围绕乡镇不同定位制定差异化目标和支持政策,研究转化落地路径,先后出台34项配套方案,推动全县21个乡镇实现“一镇一策”特色化发展。

目前,东源美丽圩镇示范创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21个乡镇各出奇招,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特色,形成了你追我赶、勇争先进的良好局面,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呼之欲出。

措施三:坚持“双管齐下” 推动建设和美乡村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大小小的庭院收拾得整整齐齐,形状各异的“小菜园”“小花园”点缀其间,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顺天镇金史村在开展“清洁家庭”评选活动后,爱卫生、讲文明的观念犹如春风一般吹进了村民的心里,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清洁行动的内生动力,村民观念实现了从“不关事”到“分内事”的转变。

金史村环境卫生和村民观念的变化,是东源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村庄清洁新路径与新模式的创新实践和生动案例。

东源县明晰“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责任清单,建立起县、镇、村“三级书记”抓村庄清洁行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作用,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取得了“3个100%”的成绩:基本实现了乡镇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县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宜居村168个、特色精品村10个、干净整洁村258个。今年3月,东源县获评“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是支撑与保障。东源县坚持“双管齐下”,在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致力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好戏连台”:5月31日,东源县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暨2023年农业招商大会举行,28个农业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和竣工,总投资额超41亿元; 8月11日,“锚定百千万 铺就共富路”东源县“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农文旅招商推介会举行,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额约5.03亿元;9月16日,东源县船塘镇第八届板栗文化节热闹上演,吸引了众多商家、游客前来品尝美食、商贸洽谈……随着这些产业项目的相继建成,必将为东源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东源县正稳步推进建设丝苗米、茶叶、板栗、蓝莓、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致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水缸子”,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黄赞福  

特约记者 蓝天明 张小建 通讯员 彭冰

■摄影:本报记者 黄赞福 杨坚

■稿件统筹:李成东

    上一篇:推进文旅型特色美丽小镇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