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念好“五字诀” 织牢“安全网”
■本报记者 李成东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薛宇航
我省于3月27日进入2023年汛期,作为广东省地域面积第二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对较多的县——东源县如何做好汛期防御自然灾害和抢险救援工作?记者日前从东源获悉,该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关于三防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念好“强”“全”“早”“勤”“备”“五字诀”,全面织牢防汛“安全网”。
一是念好“强”字诀,强化工作体系建设。认真总结去年“龙舟水”强降雨防汛备汛工作经验,在防汛“七大机制”和“十三小组”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形成一套防汛体系、一场业务培训、一轮应急演练、一次隐患整治、一支应急救援队伍“五个一”机制,不断完善专项方案和人员名册,做到见人见物见措施,将任务、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人,推动传统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模式向科学专业化防汛模式转变。
二是念好“全”字诀,全面复盘防汛工作。坚持科学防灾减灾,全面系统复盘去年“龙舟水”强降雨防御工作,深入分析问题短板,聚焦“山、水、房、路、人、物”等关键环节,完善任务表、作战图,持续优举措、补短板,对防汛应急预案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强化防汛措施和人员调配,梳理各乡镇汛期易发险情,制定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指引,做到“一镇一预案、一村一指引”。
三是念好“早”字诀,早做汛前各项准备。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结合干部直联工作,县四套领导班子和县直联干部在汛前全面下沉、深入一线,对287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的防汛督导;组织举行人员全覆盖的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拧紧防汛备汛“思想弦”;编制完成《防汛安全指南》,在融媒体平台每天宣传防汛知识,全面提高群众防汛意识和防汛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急救援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
四是念好“勤”字诀,勤抓隐患排查整治。紧盯河道水库关键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房校舍薄弱点、路面管控点,派出精干人员力量,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第一季度巡河5041人次、巡水库852人次,2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主体工程17个、正在治理8个,集中整治易涝点7个。
五是念好“备”字诀,备足防汛人员物资。持续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组建县、镇、村三级抢险队伍324支和医疗应急队伍180人,建立由水务局业内专家、应急管理队伍及二九二大队等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做好物资和机械储备,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全县已登记在册挖机、吊车等救援车辆263辆,在258个村和1570个村民小组均配有手摇报警器和铜锣、口哨,配备卫星电话9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