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绿美东源生态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东源样板
■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
■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
■义合镇下屯村义务植树点植树现场。2月13日,东源与省、市同步开展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 通讯员 陈剑云 摄
■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鹭与牛群和谐共处。2017年9月,东源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通讯员 赵春风 摄
■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椎树花海
核心提示
晴空群鹭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东源。如今,在东江的东源段流域和万绿湖库区,处处可见白鹭的身影。据东源县林业部门介绍,白鹭有“环保鸟”之美誉,对生活环境非常挑剔。
成群的白鹭前来东源“安营扎寨”,是东源铁腕保护生态环境,奋力推动绿美东源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的成效体现与生动写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必须久久为功。接下来,东源将按照绿美广东和绿美河源生态建设的部署要求,锚定目标任务,聚焦重点工作,突出示范先行,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打造“三大示范点”,致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东源样板”,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展现东源担当、贡献东源力量。
全县拥有6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成效
东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下辖21个乡镇,区域总面积601.35万公顷,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资源禀赋好,生态优势明显。
绿水青山是东源的最大优势、财富与品牌,保护好绿水青山也成为东源重大的政治任务与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东源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打造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双促进”目标,为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生态支撑与保障。
经过不懈努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丰江水库和东江干流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Ⅱ类标准内;全县森林资源面积达423.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48%,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3个、省级生态示范村5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46个,省、市绿色学校19个;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4个、总面积14.52万公顷,拥有4个国家级、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东源康禾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广东河源新港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县。
行动
万名干部群众一天植树2.37万株
南国春来早,植绿正当时。2月13日,东源与省、市同步开展2023年全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设置县、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点259个,组织干部群众1.24万人共同植树2.37万株,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拉开了绿美东源生态建设行动序幕。
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大有作为。东源按照省、市的部署,抢抓机遇,主动有为,迅速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县域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县委书记、县长多次率队到义合、康禾、万绿湖等绿美东源生态建设示范点进行实地调研,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推进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在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中共东源县委关于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绿美东源生态建设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要求,绘就绿美东源生态建设蓝图。
目标
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东源对标省、市目标任务,坚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明确绿美东源生态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
——近期目标(到2023年底):重点推动东深供水新丰江水源涵养(东源)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落地,优先提升“一湖两江三路四园”(“一湖”指万绿湖,“两江”指新丰江流域、东江流域,“三路”指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四园”指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广东东江国家湿地公园)森林质量,在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沿线1公里可视范围实施高质量水源林造林0.25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积极申报中央抚育森林项目8万亩及大径材培育6500亩,完成林分优化3万亩、森林抚育5.37万亩、桉树林改造5.26万亩以上。
——中期目标(到2027年底):针对库内库外实际,精准施策,对新丰江水库、万绿湖周边,实施重点区域林相改造工作,重点打造牛肚柑橘场绿美景观示范提升项目、桂山至新回龙镇沿线绿美生态景观带、绿美旅游航线景观林相质量提升工程;对于库外部分,重点实施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林分优化项目、康黄旅游大道林相提升项目和黄龙岩景区周边林相改造项目。全县完成林分优化36.2万亩,森林抚育29.65万亩,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处,创建1个森林城镇、4个森林乡村、2个绿美古树乡村、2个绿美红色乡村,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远期目标(到2035年底):推动森林结构更加优化,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完成林分优化63万亩,森林抚育86.8万亩,进一步拓展绿美生态建设,推动储备林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东源样板”。
打造“三大示范点” 实施“六大提升行动”
措施
为实现上述绿美东源生态建设目标任务,东源将聚焦重点工作,坚持示范先行,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打造“三大示范点”,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奋力推动绿美东源生态建设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措施一
坚持示范先行 辐射带动发展
东源将增强系统思维观念,把绿美东源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示范先行、示范带动,依托全县现有4个国家级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丰富的乡村红色资源、文化资源、古树资源等优势,谋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打造3个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即打造东源县义合绿美生态建设综合型示范点、东源县广东康禾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型示范点和东源县万绿湖—九里湖森林公园综合型示范点),发挥典型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措施二
聚焦重点工作持续推动落实
东源将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即实施森林质量精准、绿美保护地、古树名木保护、城乡一体绿美、绿色通道品质和爱绿植绿护绿提升行动),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各项具体建设任务,以林分优化、林相改善为发力点和落脚点,严格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森林灾害防控,统筹点、线、面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以河源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工程,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
措施三
坚持市场化思维 提高综合效益
东源将转变思维观念,重视经济效益,以产业的逻辑、市场的思维谋划推动绿美东源行动,努力推动投入与产出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国家储备林和油茶、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康养等产业,推进以万绿湖、康禾为核心的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创建和培育2—3个价值超10亿元的东源区域品牌,全力提高绿美东源建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储备力度。
措施四
全面推行林长制 提升工作质效
东源将推深做实林长制,优化“林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完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护机制,形成森林资源保护强大合力,提升林长制工作质效。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强化森林督查常态化管理,持续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升绿美东源森林保护水平。全力推进“感知林业”数字化监管平台、“东源智库”人才科技集聚平台建设,争取筹建林科所,引进专业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刘泱 李平 ■摄影(署名除外):本报记者 黄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