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县交出了一份极具含金量的“2022答卷”

“四个坚持”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2023-01-16 09:47:25 来源:河源日报

944268bd0dd7f10e5e8c935c3df6d30c_0116005_001_01_s.jpg

■在柳城镇下坝村智慧农业示范园内,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作业。2022年,东源丝苗米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园”。

0476036d8f661d95cce56a86b724acd8_0116005_001_02_s.jpg

■2022年5月启动建设的“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是东源乡村振兴的“风貌带”“产业带”“经济带”,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

d48e5364c686d92a73401f79cf36e5bc_0116005_001_03_s.jpg

■2022年11月1日,落户深圳盐田(东源)共建现代物流园、由广东拓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兴建的广东拓万汽配项目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再次刷新了项目建设“东源速度”与“东源效率”。

e1d011170e26886ded482023c7163ab0_0116005_001_04_s.jpg

■阮啸仙故居成功入选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

核心提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2022年,东源县委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千方百计抓项目、抓平台、抓“三农”、抓安全、抓民生促发展,有力有效应对系列风险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当好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

特别是从去年11月开始,东源县委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精心组织,推动县领导和“直联”干部深入挂钩镇、村精心宣讲,汲取奋进力量,掀起“奋战60天 冲刺全年胜”行动热潮,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稳高质量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成绩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极具含金量的“2022东源答卷”。

■亮点成效

坚持“项目为王”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项目为王。东源千方百计抓项目、抓平台、促发展,有力有效克服经济下行不利影响,稳住了经济大盘。预计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亿元,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东源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打造“3+2+N”产业集群,成功举办秋季工业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2022年冬季工业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和2022跨年茶叙·冬季产业招商推介会,引进总投资45.9亿元的优质工业项目17个,新增规上企业17家,广东晟源永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8000t/a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项目(一期)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投产,金合刀具等超亿元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百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大力推动产业平台扩能升级,盐东物流园全面完成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如期交付使用,县蝴蝶岭工业园三期1.26平方公里启动建设,第一年度的用地整治达825.9亩、完成率全市第一。

东源全力以赴促消费扩投资,超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一批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行“万绿东源,农特飘香”本地农特产品推广展销会暨年货购物节,县城消费功能渐增、商业气息渐浓、街头人气渐旺;持续推进万绿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新港碉楼社区美食街获批“省粤菜美食街”称号;出台“老企业激发新活力”等系列政策措施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帮助企业申请产业奖补资金7600多万元、获得银行授信额度达2.6亿元,引进金融机构3家,实现东源证券行业机构零的突破。

坚持“三农”为本 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东源持之以恒强“三农”、促振兴,激发乡村活力。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坚持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县、镇、村、村小组“四级责任田制”,高位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粮食种植面积任务1万亩。全力支持灯塔盆地开发建设,顺天互通立交如期建成通车,盆地三个中型灌区完成年度投资的89.3%。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板栗、茶叶、丝苗米等优势产业迅猛发展,“一带一新六特色”(“一带”:东源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产业带;“一新”:培育客家预制菜产业新优势;“六特色”:丝苗米、油茶、茶叶、板栗、蓝莓、生猪)的农业产业集群新格局已形成。在柳城镇下坝村建立河源首个无人智慧农场,华南农业大学—东源县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顺利揭牌运营,连续三年代表河源参加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村庄干净整洁提升”等行动深入推进;高标准规划建设“诗画田园”“东江画廊”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政银合作设立1亿元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金;84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出列,174个面上村高质量完成增长目标,农村“造血”“活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东源坚持不懈治污染、优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久战,擦亮生态底色。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完成造林抚育5.3万亩、桉树整治7.5万亩;岑田抽水蓄能、天然气热电联产、综合资源利用中心等新能源项目稳步推进。

坚持民生为首 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东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民忧,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兜底线、补短板上,去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85公里、危桥改造5座,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890个、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位300个,县四小、县体育馆建成使用,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供养、孤儿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实施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21个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顺利挂牌运作,扎实有效做好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工作,召开4场“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东源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防风险、保稳定,筑牢安全底线。建立疫情防控“九大规模”体系,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健全防汛“七大机制”,万无一失做好防汛救灾,实现“零死亡、少损失”;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未雨绸缪做好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等隐患排查整改,打好暑期防溺水攻坚战,创新开展安全稳定专项巡察工作,“网格化、清单化、责任化”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县铺开,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党建引领 党建工作彰显新亮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东源县委坚持党建主业主责,坚定不移抓党建、强堡垒,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干部“直联”制度,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抓好村级组织“第一议题”制度落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深入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致力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三大重点,大力开展“大学习提能、大培训蓄能、大调研聚能、大练兵赋能、大比武增能、大督查激能”行动,持续健全“选、育、管、用、挂、带”机制,不断锤炼干部“七种能力”“八大本领”;深入推进“三雁”工程,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三个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健全完善村级重大事项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等制度机制,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东源党建工作亮点纷呈:船塘镇老围村中组部组织振兴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半江生态文明实践基地、阮啸仙故居成功入选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成功举办全市人才工作现场会暨(东源)“雁归源”专项行动推进会,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及其人才团队,健全了县、镇、村“雁归源”三级服务网络,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继续强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为东源当好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的主力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黄仲明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杨坚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肖嘉明 李平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

■制表:小小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