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东源县涧头镇深入推进生态振兴示范镇、美丽圩镇示范镇创建和“鱼跃涧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2023-01-10 10:14:35 来源:河源日报

9ae7999b56f5a39e6b92b810fb62ed15_0110006_001_01_s.jpg

■2022年,东源将大顶公路提升项目纳入东源公路路面提升重点工程,经过半年施工,实现公路主线、支线路面全面升级并铺设沥青。杨坚 摄

8c823238fb6c938ddfa2d7e1f1940739_0110006_001_02_s.jpg

■涧头镇党建主题公园,成为党的宣传阵地和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杨坚 摄

753386bb4a2556e357f469e96cd63ce8_0110006_001_03_s.jpg

■1月8日,涧头镇举行大顶公路提升项目竣工暨2023年“骑观涧头”骑行活动,深入宣传推介当地旅游资源。杨坚 摄

2e45ef0335951c3a83a754c1f58f39d3_0110006_001_04_s.jpg

■生态优美、环境宜居、风景秀丽的东源县涧头镇。 黄赞福 摄

核心提示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2022年,东源县涧头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奋战“八大重点任务”和开展“三个年”行动的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聚力聚焦乡村振兴,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好山好水融湾,生态经济强镇”发展战略,实施“三大抓手”(以依托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发展平台与万绿湖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机遇、用活用足移民政策和推动项目建设为“三大抓手”),“三点一线扩面辐射” (以街镇扩容提质为中心点,建设东坝、新坝、乐平、乐源、洋潭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大往村乡村旅游试点,以大顶公路为一条主线,实施路面拓宽及环境提升工程,以点带面,扩面辐射带动全镇协调发展)发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乡村振兴美丽圩镇示范镇和生态示范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镇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就出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激情迈进2023年,涧头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市、县的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化实践路径,深入巩固生态优势,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力创建生态振兴示范镇和美丽圩镇示范镇,努力实现“水是涧头甜,鱼是涧头鲜,茶是涧头香,酒是涧头醇”,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鱼米茶乡涧头,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涧头高质量发展,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镌刻在涧头的山水之间、田间地头,为东源打造绿美人居环境,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贡献涧头力量。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田清秀

曾敏 特约记者 蓝天明

抓党建强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党,核心要靠党建引领。涧头镇把党建引领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各方面,通过深化学习教育、加强组织建设、选优育强基层干部队伍等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该镇制定了《涧头镇2022年干部培训计划》,深化学习教育,全面夯实基层干部的理论基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2022年年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1次。坚持领导干部、支部书记领学带学督学,推动学习教育在支部多点开花。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结合“第一议题”制度,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去年6月26日,该镇还举办了镇村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委党校应急管理教研部副主任、行政管理学教授张青和县纪委常委、县委巡察办主任刘伟雄进行授课,切实增强镇、村干部的应急管理工作业务知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该镇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打造大往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村。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强化优化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做好“两新”组织“双同步”工作,落实“两新”党组织党建指导员制度,并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两新”党组织党建指导员的业务能力。

该镇通过招录、跟班学习等方式,进一步选优育强基层干部队伍。2022年,该镇新招录公务员2名、事业编制人员1名,优秀村“两委”干部考取事业编制人员2名;组织7名“雏雁”干部到镇党政办、党建办、综治办等部门跟班学习,通过机关干部带学提高后备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和综合能力;新增入党积极分子31人,发展预备党员10人,转正党员16人,进一步壮大基层党组织力量。

抓项目促振兴,打造镇域特色产业

走进涧头镇大健菌业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10余个食用菌培养大棚,里面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该公司在广州、深圳、惠州以及河源均设有销售窗口,并与几家商超和预制菜配送公司有合作。下一步,该公司将扩大规模,推进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食用菌是涧头镇近年打造的镇域特色产业之一。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涧头镇坚持“项目为王”,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打造饮用水、食用菌、客家娘酒、小球藻等镇域特色产业。

一是大力推动正能量年产25万吨天然饮用水生产线扩建项目。该镇做好“首席服务员”,多次现场办公,县、镇合力高站位解决项目用地、供水和道路基础设施等问题,推进项目顺利建设。目前,该项目地下室主体、办公室主楼、厂区基建和设备房主体等已完工,正在建设综合楼主体。

二是动工建设乐源村食用菌产业基地。该镇依托大健菌业有限公司,发挥食用菌产业短、平、快优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该镇乡村振兴主打产业示范带动各村。目前,基地首期大棚已建成。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农户创业就业200户,增加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实现联农带农增收,富民兴村。

三是加快建设东源县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2022年8月18日,东源县政府与东源县源新实业有限公司签约,在涧头镇建设东源县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目前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该项目建成后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约100个,增加年税收约800万元。

四是进一步推进客家传统食品文化生态产业园建设。该镇发挥河源市绿纯酿酒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效应,推广客家娘酒传统生产工艺和月子文化,培育非遗产品和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打响涧头客家娘酒品牌。去年,客家传统食品文化生态产业园教育基地获得了“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

五是大力推动河源市绿安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复工复产。重新激发企业活力,利用原有产业基础,以小球藻种植产业为主题,打造“康养+休闲+研学”的生态旅游产业基地。

抓示范镇示范带建设,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涧头镇以全力创建生态振兴示范镇、美丽圩镇示范镇和“鱼跃涧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实施上门收集垃圾,拆除原垃圾池100余个;全面完成了“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加快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突出短板,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开展“杂草革命”行动,动员党员、志愿者300余人次,清理积存的垃圾、杂草100余吨,规范建筑材料堆放80余处,显著改善各村主干道环境和房前屋后卫生状况。二是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美化绿化优化群众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大往村、乐平村特色精品村,推进大往村“美丽家园”建设,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110栋;完成乐平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村内道路环境,完成农房微改造88户,14个自然村启动“四小园”建设。三是想方设法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该镇对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制定了“一村一策”,通过流转山林土地、引进项目落户、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厂房资源等方式,切实有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目前,东坝、洋潭、涧头、乐源、新田、涧新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出列。

同时,涧头镇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创建生态振兴示范镇、美丽圩镇示范镇和“鱼跃涧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争取市生态环境局支持,共建生态振兴示范镇,邀请第三方进行调研并开展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从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生态景观三方面着手,打造在全市可推广、可借鉴的生态振兴“涧头模式”;以“鱼跃涧头·移民风情小镇”为主题,推进圩镇扩容提质,打造“三纵三横”街道,启动圩镇“穿衣戴帽”工程,开展“三线整治”,提升圩镇风貌,增强圩镇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圩镇与村“同治同建同美”,创建美丽圩镇示范镇;以“鱼跃涧头”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为统领,有序推进规划成果落地,逐步完善项目相关手续,打造东坝、新坝、乐平、乐源、洋潭五村连片风貌带,充分挖掘涧头鱼文化、移民文化、古驿道文化,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巩固拓展生态优势,夯实生态振兴示范镇根基

“水是涧头甜,鱼是涧头鲜,茶是涧头香,酒是涧头醇。”涧头山清水秀,生态优势明显。涧头镇将巩固拓展生态优势作为创建生态振兴示范镇的重点,全力做好耕地保护、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林业保护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创建生态振兴示范镇的根基。

继续做好耕地保护文章,抓牢农业生产,守好耕地红线,超额完成县下发的早造、晚造种植任务。去年上半年,该镇春耕完成早造粮食种植面积9086.21亩,省下达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5336亩,储备补充耕地种植2345.45亩,早造水稻种植完成率达124.47%;去年下半年,完成晚造粮食种植面积4164亩,省下达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1562亩,不实耕地种植253亩,晚造粮食面积种植完成率达104.1%。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河流水环境治理,实施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建设项目,整改疑似非法侵占河道现象。2022年,全镇完成河道清洁约9.22公里、水域“清漂”6.53公顷,打捞漂浮垃圾7.02吨。

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全镇11个纳入省民生实事任务的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部完工。目前,全镇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自然村总数达32个,污水处理率为52%。

扎实做好林业工作,严格落实“林长制”,做实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常态化开展巡山巡林和森林防灭火宣传,2022年无森林火灾事故发生。完成植树造林5000亩,稳步推进桉树林整治,该镇桉树林整治任务约1.85万亩,占全县任务近半,2022年已砍伐约1.66万亩,其中纳入生态林营林改造8400亩,砍伐率近90%,砍伐面积居全县第一。

    数字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