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全力推进两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带出振兴新路径 绘就乡村新画卷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东江湿地审计公园与东江湿地科普园。
■“诗画田园”示范带——顺天镇大坪村田园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闻啸轩学堂成为红色网红打卡点。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碧道慢行系统及东江壹号驿站已成为河源网红打卡点。
■“诗画田园”示范带——顺天镇党演村的中国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
核心提示
2022年,东源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进一步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县、镇、村三级党政班子工作责任,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职责,以第3次代表市参加省《乡村振兴大擂台》比赛为契机,以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年”行动为抓手,以打造顺天“诗画田园”和“东江画廊”(仙塘—义合段)两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牵引,积极探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与新模式。
经过持续发力,两条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成为推动乡村“五个振兴”最美的“风景带”“示范带”,而且“带”出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与新模式,让东源乡村振兴工作质效更显、成色更足,绘就出东源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攀升。
“东江画廊”示范带按照“一江引领、三段并进、多点齐发”规划建设
打造“归乡、云养、稻梦”百里画廊
有草坪、帐篷,能吹着江风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可以徒步、骑行、垂钓、野餐;江风、竹影、渔歌、白鹭……一幅幅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南国特有的客家风情画卷为你徐徐展开。
位于东源县城木京水电站东侧江畔的“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碧道慢行系统及东江壹号驿站在中秋节当天开放,就以其独特的魅力与优美的风光吸引了众多市民携家人邀好友前去休闲、观光、健身,成了河源的网红打卡点。
规划建设“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是东源今年在升级建设“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年”行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镇村建设,示范引领推动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其中一个自选动作与亮点项目。
据悉, “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西南起自仙塘镇,往东北延伸至柳城镇,全长75公里,覆盖沿东江5个镇(仙塘、义合、黄田、蓝口、柳城)39个村(居)。其中,启动段23公里,涵盖仙塘镇与义合镇两个乡镇、涉及18个村(居)。
根据规划,“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坚持“一江引领、三段并进、多点齐发”。“一江引领”,指以水为线,通过对东江两岸生态景观的重塑,沿线碧道体系的打造,以及水上特色游线的设计,打造一条串联带内5个镇39个村(居),北接龙川县、南邻市区,全长75公里的最美“东江画廊”。“三段并进”,指以水为轴,结合东江沿线5个乡镇的生态、文化、产业等资源,建设以多彩东江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归乡东江”片区、以温泉康养度假为特色的“云养东江”片区和以生态农业示范发展为重点的“稻梦东江”片区。“多点齐发” ,指以水为题,在东江沿线建设生态景观资源、旅游景点、新农村休闲民宿、滨江网红节点、东江夜游体验等多个节点,激活乡村产业、焕发乡村活力、点亮乡村夜景,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发展。
东源高度重视“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示范带一期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工作专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县委书记秦卫民、县长刘大荣等县领导经常深入到示范带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和督导各项工作,确保了示范带建设高效推进。
在推进示范带建设中,东源坚持“六大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坚持主题鲜明,突出乡土特色;坚持政府引导,突出农民主体;坚持绿色发展,突出“三产”融合;坚持建管并重,突出健全机制)、抓好“五项工作”(完善土地要素保障,护航项目落地;多渠道统筹调度资金,保障项目落地;强化招商运营,盘活带内商业资源;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示范风貌样板;加强宣传引导,充分激发多元活力)、压实“四个责任”(压实工作专班工作责任、压实职能部门工作责任、压实乡镇工作责任和压实村“两委”工作责任),整合全县资源,统筹各方力量,采用“设计、施工和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
目前,示范带(一期)建设各项工程按照时间节点顺利高效推进,碧道慢行系统、东江壹号驿站、东江湿地审计公园与东江湿地科普园等一批项目已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预计明年6月底可全面竣工。二期项目(黄田镇至柳城镇)已完成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年底前可完成立项等前期手续,2023年启动建设。
“诗画田园”示范带按照“一心·一廊·四组团”空间格局规划建设
打造“绿色发展”东源振兴新样板
沙溪村沿河观光路、大坪古树公园、中兴绿丰柠檬现代产业园……行走在顺天镇的东源县级“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一个个精心雕刻的乡村景点,串联而成一幅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画卷,让人应接不暇、流连忘返。
据了解,“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总长20公里,按照“一心·一廊·四组团”空间格局规划建设,即以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为核心,以诗画田园美丽廊道为主轴线,沿途贯穿顺天圩镇以及沙溪、大坪、党演、二龙岗、金史等5个村,规划布局“顺天美农”现代农业发展、“顺美风光”诗画乡田休闲、“顺心农旅”活力乡村微度假、“顺民乡风”和顺乡风体验等四个组团。
今年,东源在新规划建设“东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全力推动 “诗画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提质增效。
“顺天美农”现代农业发展组团引进广东中兴绿丰等5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推动壹品蛋鸡数字智能化生产基地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土地流转,陆续引进省级蓝莓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项目;沙溪试行“三变”改革,积极集约盘活闲置撂荒土地,引入企业种植西施柚、百香果以及水产养殖400余亩,农民通过股权收益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顺美风光”诗画乡田休闲组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古树公园、农耕博览园、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油菜花田等“文旅”项目;探索创新“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形式,引导群众新建或改造具有浓厚客家韵味的农房外立面,打造“沉浸式”客家风韵体验区,逐步形成了“三步一景、五步成诗、十步入画”美丽乡村蝶变新形态。
“顺心农旅”活力乡村微度假组团依托二龙岗村山水林田、水库、河流等优势生态资源,积极开发水上运动、户外拓展、农业体验、户外露营等生态旅游项目,建成赤竹径河客家水岸活力绿廊、二龙岗村竹溪谷民宿群、房车营地等旅游网红景点,开办下伙田园餐厅等农家乐、民宿服务业经营主体40余家,带动就业300余人,经营性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顺民乡风”和顺乡风体验组团围绕金史村朱氏历史与家训文化内涵,坚持“四治”赋能乡村振兴(以自治为主体、以德治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和以智治为支撑),清单化修订村规民约“十做到”“十不准”,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探索“阳光议事”机制;修建村史馆、村博物馆等文化传承“新阵地”,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全域推进完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法治民主村(社区)创建,组建“法律志愿服务先锋队”,大力开展“法治大讲堂”等活动;打造集天气预警、网格管理、远程监控等功能的智慧应急系统“一张图”,实现手机APP线上操作,逐步推动乡村治理走向智能化、数字化。
经过接续打造,如今,这条集产业融合、风貌提升、农旅观光、客韵风情、治理创新于一体的示范带已显山露水,成为辐射、带动周边镇村绿色发展的“生态带”“致富带”“振兴带”,成功打造出了“生态大坪”“法治沙溪”“文化金史”“农耕党演”“活力二龙岗”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出了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策划:张松新
■统筹:李成东 张小龙 曾科
■组稿:本报记者 李成东 曾敏 特约记者 蓝天明 通讯员 黄小媚
■摄影:本报记者 杨坚